這兩天,因為天氣悶熱,我待在冷氣房裡的時間比平常長。當下雖然覺得清涼舒適,但過沒多久,身體卻開始出現反應:頭的兩側微微脹痛,有點昏沉,精神也提不起來。那是一種「外表覺得冷,身體裡卻很熱」的狀態。
這其實就是中醫與阿育吠陀裡都會提到的「陰暑」:當身體的毛孔打開,原本應該透過出汗來釋放熱氣,卻被冷氣吹進來,導致熱氣反而被鎖在體內。表面感到寒涼,但裡面卻像燒著一團火。
這樣的時候,我會準備一點小工具,幫自己調整。
我會拿出椰子油,加幾滴清涼的薄荷精油,調和後塗抹在脖子與肩頸。接著用刮痧板輕輕刮一刮,幫助毛孔重新打開,讓那股被困住的暑氣有機會排出來。當皮膚微微泛紅,甚至出一點痧時,頭部的壓力就慢慢釋放了,心情也隨之輕盈許多。
在阿育吠陀的觀點裡,這樣的狀況其實是因為「火元素」和「風元素」不平衡。外在的冷氣,就像風與寒的能量闖進來,阻斷了身體自然的循環;而內在的熱氣則無法順利排解,於是就形成了能量的堵塞。當能量失衡,身體就會用頭痛、昏沉、疲倦等訊號提醒我們:是時候要調整了。
除了刮痧和精油,我也會搭配一些生活小方法:
- 喝一杯溫熱的花草茶,幫助身體循環,讓裡面的熱能有出口。
- 適度走出冷氣房,哪怕只是 5 分鐘的自然風,也能讓身體重新適應氣候的節奏。
- 緩緩深呼吸,將注意力帶回身體的中心,觀察每一次吸氣與呼氣,給予自己片刻安定。
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冷氣開強一點」就能解決身體的不舒服,但事實上,那只是表面的舒緩。真正的調整,是讓能量恢復平衡。就像阿育吠陀常提醒我們的:外在的環境我們無法完全掌控,但身體的照顧與覺察,卻是隨時可以開始的練習。
💬 今天,你的身體有什麼訊號正在提醒你嗎?
歡迎留言與我分享喔!
或許,只要多一點留心,我們就能在日常裡,找回屬於自己的平衡與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