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住院情況暫時穩定,加上天氣預報說今天天氣不錯,我決定出門走走透口氣。這回挑了十多年沒再踏上的碧潭,想重回過去的記憶。此處雖名為「碧潭」,但捷運卻是坐到 新店站(不是小碧潭站)。上一次來,是公司辦團康活動,河岸邊闖關、人聲鼎沸,加上青春年少、同事熱鬧,對這裡的印象一直很好—那時也覺得這裡很適合情侶約會。只是人生沒有照劇本走,沒有伴侶緣分出現,多年來也就再沒來過。


地景與名稱:從赤壁潭到「碧潭」
碧潭的命名,最早客家住民稱為赤壁潭、石壁潭;後來詩人蔡玉麟改題為「碧潭」。地形上,它是新店溪自山區流入市區時因河面開闊而形成的潭狀河段。這次再訪,一到河畔就先被幾隻小鳥吸引,羽色漂亮、活力十足。橋邊曾經的攤位如今幾乎全撤,空曠乾淨,少了擁擠,也多了舒服。





從吊橋進入和美山的「隱藏路徑」
我這次穿過吊橋,鑽到和美山 的山壁小路。這條入口不顯眼,卻是整理過的步道;坡度 跟象山有幾分像,會有不少爬坡。此河岸被暱稱為「小赤壁」,一路沿著岩壁貼水而行。岔路口都設有標示牌與圓石指引,方向很好判讀。走著走著,半路就遇到一塊牌子寫著「舊有步道 年久失修 請勿進入」,有點意外,但也讓人冒險心升起,我不懼怕這標示,繼續前往「真愛碼頭」方向走去。










真愛碼頭:浪漫地名、荒草現場
雖說是登山,往真愛碼頭卻是一連串下坡。很快抵達一片小廣場,有愛心銅杯和愛心棋盤廣場的造景。記憶中這裡還有一座仰望台,如今已年久失修。繼續往最底部,發現雜草叢生幾乎沒路,所謂「碼頭」就是一塊不大的水泥平台,但可以遠望對岸。水質不臭、風很靜,雖然荒著,反倒別有一種冷清的浪漫。





回爬主稜:涼亭、小廟、與夜間警語
離開真愛碼頭,折返往上,先經過一座涼亭,旁邊是供奉彌勒菩薩的小廟,空間不大卻很有味道。再往上走,看見「夜間請勿 前往登山」的警示,提醒這裡的步道管理已不若熱門郊山那樣密集。接著是一段段鋪好石頭的陡梯,雖然辛苦,但不難行。




和美山頂:碧潭一覽與靜坐的平台
到了山頂,視野打開,整個碧潭與橋面盡收眼底。山頂有休息平台,吹風發呆很舒服。這裡少了人潮,安靜到能聽見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壓力也跟著往下掉。







歷史殘影:白雪公主與「幸福樂園」
下山途中,遇到一片牆上竟有白雪公主與七矮人的彩繪。順著告示看才恍然得知:五十多年前這裡是風光一時的「幸福樂園(碧潭樂園)」。後來經營不善倒閉,園區逐漸成為廢墟,再被整理為今天的步道。這些突兀的卡通圖像、殘留的設施基座,都是往日繁華的 影與痕。我沒有參與那段熱鬧年代,如今所見,都是歷史散落的碎片。

收尾:平價晚餐與人群觀察
爬完和美山,我到捷運站上的碧潭廣場用餐。挑了薩莉亞餐廳,咖哩套餐 210 元,附贈飲料無限暢飲,CP 值不錯。這次登山路上,遇見的多是老先生,看起來不少是退休族,多為獨行,走這條相對冷門的路線保健身心。看著他們,我想到:男性進入年長階段,更需要主動安排活動,規律走走、流汗曬太陽,對身心都好。



花費與交通
- 交通:捷運往返 70 元
- 餐飲:晚餐 210 元(飲料無限暢飲)
整體花費簡單、節省,卻完成了一趟紓壓的小旅行。

現在的碧潭:少了觀光味,多了探索感
如今的碧潭河岸攤販幾乎消失,巷弄店家也大幅減少,整體不像傳統觀光區。但對愛探路的人,這反而是優點—人少、空間靜,很多無人聚集的角落,會勾起「那邊還有什麼?」的好奇心,走起來更像是一場城市邊緣的輕探險。或許你也同樣想體驗探險的滋味,不訪到此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