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跟朋友約好要去一場讀書會,我們在大樓底下會面,他帶著一頂鴨舌帽,簡單的咖啡素色T-Shirt,搭配海藍色的短褲,是他的標誌性搭配。
我們進入大樓,向右轉搭著電梯往六樓前進。走出電梯門,我們向右轉,唯一門敞開,散發出昏黃的燈光,我們往那間教室走去。
進入門口,在門口接待來訪者的助教,要我們選個位置坐下。
這個大約可以容下 30 人的教室,眼前有四組有五個桌子合併起來的大桌,像極了國小的化學教室。講者有意幫我們分組,可能希望我們認識彼此,或是說希望我們能分組討論,但現在的我沒有半點頭緒,只能隨便選個位置坐下。
我跟朋友找了個位子坐下,這組目前只有我還有我的朋友,還有一位比較早到,身材豐腴,臉上殘留的鬍子像是兩天沒處理,一位中年男子就坐在我們的對面。
我放下包包,打算跟這位同學打招呼,但他只是眼睛瞥了我一眼,就繼續低頭滑手機。我尷尬地微笑,默默的為他扣上一分。
這人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
我跟朋友打開手機,等待講座的開始。
-摧毀自己的形象
講師站上台,打開投影片,助教把講師頭上的電燈關掉。
當他開口說了幾句話,坐在對面的中年男子嘴裡念念有詞,雖然沒聽清楚他在說什麼,但他的表情卻述說了一切,大概是覺得這位講師沒什麼內容。會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後來他做了一件事情,讓我驗證了這個推測。
一小時過去了,講師要我們分組討論。
我們趕緊抓緊時間,針對問題進行討論,我跟其他組員把椅子往桌子拉近,希望可以聽清楚其他組員的想法,但唯獨那位中年男子,龐大的身軀靠在椅背上,雙手抱胸,一臉不想參與討論的樣子。
他看著我們討論,我想說把球做給這位中年男子,禮貌性地詢問他:「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他露出嫌棄的臉說:「我想的跟你們一樣,你們決定答案就好。」
言下之意「隨便,你們決定答案就好。」
我轉頭看向隔壁的朋友,他回我一個尷尬的表情,看來我的想法跟他一樣:這個人大概,不擅長社交,而且朋友一定很少。
一個懂禮貌的人,不會在一開始見面的時候不打招呼,也不會在場子的主人講話的時候碎念。在分組討論的時候,也會想辦法貢獻一己之力,融入團體裡。
或許有什麼東西,在這位中年男子的內心深處作祟。
-自卑的人總是自大
我聽過一個說法:自卑的下一個階段,就是自大。
這場講座是一整天的課程。我跟朋友去附近的便利商店解決午餐,這時看到另一位組員,他個頭小小,很有禮貌地跟我們點頭。
我買了一個便當微波,找到那位個頭小小的組員,在他旁邊坐下。
我禮貌的開口說:「你買的那個好吃嗎?我沒有吃過。」
「還不錯,我不知道要吃什麼的時候都吃這個。」
「這樣啊,那我下次也買那個來吃好了。」
「對了,你怎麼看坐在我對面那位中年男子?」我好奇地問。
「他啊。」他嘆了口氣說:「他就是那樣的人,不懂禮貌,沒什麼朋友,有也只有我們這一群,以前在同一所大學的同學而已。」
我驚訝的問:「他是你大學同學?」
「對,他那時是個很沒自信的人,身材比現在還胖,講話又很沒重點,沒什麼朋友。」
「如果他給你的觀感不好,請見諒,他不會改。」他補充道。
原來有些人之所以自大,是因為曾經的他相當自卑。
為了保護自己渺小的自尊,必須把自己武裝起來,穿上一身厚厚的鎧甲,手持 2 尺長的長矛,看似強大。如果脫下這身裝備,只會看到一個無力的人,蹲在角落發抖。
他是自卑轉成自大的人。
也許你也遇過這樣的人,一臉看上去很有自信,但一開口,就能知道這人其實只是假貨,沒什麼內涵。你可能會好奇他們的自信哪裡來,硬要比喻的話,他們的自信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禁不起考驗。
自信,是不論旁人怎麼輿論,不會對當事人有任何影響,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誰,有什麼價值。
-看不懂他人的價值
現在回頭看這件事,能推理出為什麼那位中年男子會沒什麼朋友。
一來是因為不懂得尊重人,二來是不知道自己跟他人的距離多遙遠。
那天的講座,主持人是老大,就像是公司裡的老闆一樣,今天他能站在那裡,一定有一個原因在,不外乎他比你厲害,或至少他有個能力,是遠超過在場的所有人。
那位中年男子,無法知道自己距離講者多遙遠,卻對講者品頭論足,這樣的行為,就是看低其他人,覺得別人都低他一等。
我也看過他對我的朋友露出厭惡的表情。
我朋友他是工程師,雖然說話有時候會口吃,但邏輯相當清晰,在他的公司裡面,很少有人程式編輯能力在他之上,就連他的主管也是如此。
每個人的能力都會不足之處,而團隊就是需要去彌補他人的不足之處。不知這點的人,很難跟他人建立起信任關係。也難怪聽他的大學同學說,他這樣子的性格,已經定型很久了。
-沒有格局
無法跟他人建立起關係,就沒辦法成大事。一個人雖然走得快,但走不遠。團隊雖然走得慢,但可以走很遠。建立團隊需要的是格局。
試問:如果一個人在跟你第一次見面,問好都沒做,就問你的職業與收入,你會有什麼感受?
除了被冒犯,剩下的感覺應該是──這個人沒格局。
沒格局的人,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像狗吐出舌頭般滴著口水、拼命搖尾巴;遇到比自己弱的,卻只剩嫌棄與冷眼。
但當他厭惡的人展現出比自己厲害的地方,又會像狗一樣貼上去。
他們不懂得「少一個敵人,就多一個朋友的道理」。
不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社會上,我們都知道不要隨便跟他人交惡,但這類人很容易跟他人交惡,而且自己沒有察覺。
當他們發現為什麼別人總是視他們為敵人,他們反而會覺得是別人的錯。這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冒犯到他人,也不懂得檢討自己,是他人為敵人,久而久之,身旁就沒有任何的朋友。
「格局」,說來容易,但執行起來卻很難,原因是這需要有眼界。
眼界,來自於懂得如何視人。
「別急著評論他人,視人先懂得看清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