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小爸媽就是很信神,我們從小也是很愛拜拜,拜拜完心靈就特別安定,也許這就是信仰吧!
這幾天放假一直在看台東的濟公乩童直播⋯⋯
感到好奇於是就去查閱一些資料:🌟什麼是「濟公乩童」?
「濟公」是民間信仰中的一位神明,據傳是南宋高僧「濟公活佛」,因行為瘋癲、行善濟世而受到敬仰。
「乩童」則是通靈媒介,也叫「童乩」、「靈媒」、「雞同」,據信能讓神明附身,說話辦事。
所以「濟公乩童」就是:
一位據說能讓濟公神明附身,代替神明與人溝通、辦事、驅邪、指點迷津的乩童。
🔍分析真假:科學 vs 信仰
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拆解:
1. 科學角度(偏向懷疑)
現象 科學解釋
乩童忽然變聲、動作狂亂 心理暗示、自我催眠、集體潛意識作用
神明附身說出別人不知道的事 訊息刺探、冷讀術、模糊語言引導對方自己補全答案
疾病好轉 安慰劑效應、心理因素改善生理狀況
中邪、附身、驅鬼 精神疾病(如解離性障礙、思覺失調)誤認為靈異現象
✅ 結論:從科學來看,沒有證據證明「神明附身」是真實的超自然現象,多數都可以用心理學、社會學、表演等解釋。
2. 信仰與文化角度(偏向相信)
台灣民間信仰深植社會,有些人確實因為乩童的指示而走出人生低谷。
對某些信徒來說,「有沒有用」比「是不是真的神明」更重要。
有些乩童常年服務眾人,行為正直,不收錢,只辦事,讓人敬重。
✅ 結論:對有信仰的人而言,「真假」是次要的,「有感應、有幫助」才是關鍵。這屬於「實用主義式信仰」。
🤔那怎麼判斷真假?
以下是幾個 理性判斷準則:
✔ 真誠與操守
真的乩童多半不會亂收錢、不強迫信徒、不操控恐懼。
如果他言行誠懇,生活正常,有幫助人而非控制人,那可信度會提升。
❌ 有可疑行為就要小心
如果乩童:
動不動就說「神明要你捐錢」
威脅「不信就會出事」
操控感情、錢財、健康等重大決策
說自己是「唯一能幫你的人」
👉 那很可能是假借神明之名來操縱你。
✅總結結論:
分析角度 判斷
科學 偏向是心理作用或表演,無法驗證神明真的附身
信仰 如果你真的感應良好、受到幫助,那對你來說是真實的
危險性 小心假乩童借神明名義操縱他人,需保有理智與懷疑精神
❤️建議怎麼做:
理性信仰:可以相信神明的存在與保佑,但不要完全交出判斷力。
保持距離觀察:不急著投入,先觀察這位濟公乩童的言行與動機。
多方面驗證:神明說的話可以參考,但也要用邏輯與現實交叉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