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或「明心見性」等詞彙在某些時候,被人們視為禁忌,覺得談了很危險或沒必要。最常的錯謬是:「你開悟了嗎?你沒有開悟怎麼談開悟?」、「開悟是沒有辦法談的。」或是「怎麼可能這麼容易『開悟』,亂講。」把開悟視作一個「與自己無關」而且「高高在上,非常遙遠的偉大境界」,這些都是可惜的見解。
佛教--佛陀的教導,就是希望眾生成佛。圓滿的佛果當然要生生世世努力,可是「開悟」--認識自己(佛),是此生就有機會達到的目標,如古今許多的禪宗祖師。所以佛教徒當然可以談論「開悟」,以及認真朝「開悟」努力,這是佛教徒此生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先認識「佛」又要如何「學佛」呢?
佛教,尤其禪宗,「開悟」就是核心精神與目標,如果不是的話,禪宗或者佛教,就失去了其精隨。畢竟只是心靈的抒發、身心的撫慰、求保佑求願望這一些,許多宗教信仰,甚至心理師等都可以做得到,不需要到佛教、到禪宗才可以做得到。來到佛教、來到禪宗,當然就是要「開悟」的,這是我們應當謹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