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暑假期間,幾乎每週工時將近五十個小時,開學後的第二週就變成十六個小時。
突然不忙了。怎麽會這樣?
探究原因,沒計畫。經營者的作風,不作太長遠的計畫。認為計畫趕不上變化,只要規劃短期的工作計畫就好,這個「短期」多短呢?大約一到二週。
暑假一開始大夥兒就忙碌夏令營活動,沒有心思、人力、時間去思考九月後的事情。等到八月最後一週,工作夥伴們一方面需要喘息,緩和前面七週的緊張感,一方面要做接下來營運活動的準備。然而,發現除了整理清潔,竟然不知道後續要做什麼?
經營者的作風比較自由,屬於不受拘束型,導致無法計畫太長遠的工作,即使很早計畫了,也會因為他的想法或某些情況而改變。
員工面對這樣的老闆,好處是每天工作都很新鮮,不用煩惱太多業績的事情,跟著老闆幹就是了!
但是,如果這個老闆底下的員工之一是那種沒有具體目標計畫就會感到焦慮的人格特質,那會發生什麼事呢?
員工:「我覺得哪一項重要,你需要取捨。」「我覺得現在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沒有提早計畫,或者計畫了,卻一直在變。我們時常花時間在補救、趕著上。」
老闆:「有時候計劃好,會遇到一些臨時狀況。」
員工:「我知道一定會出一些狀況,但是周全一點計畫準備好,當有狀況才比較好控制處理的範圍,不至於當下手忙腳亂,又要準備這個,還要應付那個啊!」
職場工作幾十年的人,第一次遇到這種類型的老闆。突然有一種「誰是老闆」的疑問浮上心頭。
計畫趕不上變化,然後呢?
在沒有工作計畫之下,業績大幅縮減,老闆做了調整改變,縮短員工們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工時。
員工完全沒想到老闆是這樣的調整?!她以為老闆會多花在經營規劃上,制定後續的工作事項。
員工也不想繼續總是趕鴨子上架的工作模式,同意當兼差的打工人,一方面還是維持合作關係,有點經濟收入,一方面騎驢找馬。
這就是「然後了」的故事發展。
但是,有時候突然而來的變化,何嘗不是一種「徵兆」、一個「契機」,提醒你「該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