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重點整理
最近的行情「漲到像壞掉一樣」,每天起床都在賺錢,這種資產累積速度異常的狀態本身並不健康。理論上,若每個投資人都能如此快速致富,後果必然是 通膨與估值過熱。
- 現況:幾乎所有族群都在輪動上漲,形成一種「多頭無誤」的局面。
- 預期:後續勢必有一波較大的修正,但即使拉回,依然應該站在買方,因為資金潮還在,且有新的產業故事不斷出現。
記憶體與儲存產業
1. NAND 漲價
- SanDisk 已宣布調漲 NAND Flash 價格。
- 主因:AI 帶動的數據需求大爆發,例如文字轉圖片、圖片轉影片,使得檔案體積從 KB 膨脹到 MB、甚至 GB。這些最終都要存放在 HDD、SSD 或 NAND Flash。
2. DRAM 的連動
- 一開始市場有人疑惑,消息明明是 NAND 漲價,卻連帶 DRAM 也噴出。
- 結果後來證實:DRAM 合約價(不只 HBM,連 Legacy DRAM)也在往上調。
3. HBM 與 NAND 的區別
- HBM(高頻寬記憶體)並非拿來「存資料」,而是用在 AI 訓練/推論的 暫存與運算。
- 資料儲存(冷資料)一定是走 HDD/SSD/NAND,因為成本差距極大。
4. 投資觀點
- 短期內,記憶體大循環可能正式啟動,帶來數季的榮景。
- 美光(Micron)被點名為具潛力的受益股。
- 台股相關供應鏈(NAND 控制器、模組廠、DRAM 廠)值得追蹤。
蘋果新品與產業鏈
- iPhone 新增「Air」版本,推測為未來 摺疊機 的前哨戰。
- 手機 RAM 再度提升,顯示蘋果在為 AI Ready 的終端設備做準備。
- AirPods Pro 3:新增即時翻譯功能、強化抗噪,具有消費者吸引力。
- Apple Watch:新增高血壓監控。
NVIDIA 新產品:CPX GPU
1. CPX 定位
- 屬於 單顆 Die + GDDR7(非 HBM) 的 GPU。
- 目標:專攻 Inference 的前處理(快速讀取大量文本或程式碼,生成第一個 Token)。
2. 功耗與散熱
- 單顆約 1000W,若加進機櫃,整體功耗可接近 400kW。
- 因為沒有 HBM,耗電稍低,預期可用 VC-Lid 散熱,不一定要用高成本的 MZL。
3. 滲透率
- 初期僅佔出貨的 5~10%,屬於選配方案。
- 長期仍有擴大空間,尤其在處理大型語言模型(程式碼/文字)時需求明顯。
4. 投資方向
- 散熱、電源供應、伺服器設計 的需求將進一步放大。
- 供應鏈若能切入 CPX,將新增營收來源。
微軟 & Nabious 合作
- 微軟簽下 5 年、194 億美元 的算力租用大單。
- 微軟雖有自建資料中心,但土地與電力瓶頸使其需 外包算力。代表微軟仍積極加碼 AI 基建,並非退場。
受益供應鏈
- Nabious 在台合作廠:SMCI、華碩、技嘉、華擎、技鋼。
- 已知 SMCI 拿到大單,華碩也有望受惠。
牛皮股轉型趨勢
- 過去的牛皮股(台達電、茂聯、鴻海、日月光、神達)因伺服器/AI 題材翻身。
- 華碩可能成為下一個轉型案例,若能切入大型伺服器 Rack 出貨,股性有望被改變。
投資提醒
- 短線過熱:指數上漲速度過快,不排除大幅回檔。
- 修正即買點:AI 產業鏈仍有長線支撐,不建議看空。
- 把握產業區隔:記憶體要分清楚「運算型(HBM/DRAM)」與「儲存型(NAND/HDD)」。
- 散熱 & 電力供應:隨著 GPU 功耗暴增,這兩塊會成為 AI 供應鏈的必爭之地。
- 留意牛皮股轉型:傳統不動的權值股,可能因 AI 訂單而重新被市場 re-rating。
總結:
- 短線:市場過熱,隨時可能修正。
- 中期:記憶體產業迎來復甦,AI 需求推動 NAND 與 DRAM 齊揚。
- 長線:AI 基建(GPU 功耗 → 散熱 & 電力)、雲端租用(Nabious、微軟)與終端 AI Ready(蘋果硬體)都是值得持續追蹤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