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世界大歷史》閱讀心得|三個讓我超震驚的新認知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提到東歐,總會聯想到俄羅斯與共產黨的淵源。因為接下來要前往東歐展開波橋計畫,我也開始閱讀一系列關於東歐、波蘭的文化與歷史書籍。其中,我正在閱讀呂正理的《共產世界大歷史 : 一個革命理想的形成與破滅》。

身為台灣人,我們對「共產黨」並不陌生,隔壁的中國就是最直接的例子。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共產主義最初並不是以高壓統治的形象登場,而是抱有美好的願景:人人財產均分、弱勢能被照顧、社會能更加公平。我一直有所疑問:為什麼這樣的理想,最後卻一再被歷史證明為不可行?趁這次波橋計畫,該讓我好好挖掘這近百年來的歷史,以及為何所有自由民主國家,提到共產黨,如臨大敵。

raw-image


《共產世界大歷史 : 一個革命理想的形成與破滅》簡介

這本書是一本文筆流暢的大眾向歷史讀物。作者結合嚴謹的史料考證與小說式的敘事筆法,讓讀者能輕鬆走進共產主義的歷史脈絡。始於馬克思主義的起源,一路深入探討蘇聯、中共、北韓、東南亞、中南美洲...等共產政權的興衰,資料非常豐富,同時眾多的案例跟政權比對更能讓人清楚看見共產黨的本質與特點。我一天就一口氣看了 50%,算是相當易讀的好書。

共產主義的誕生背景

工業革命帶來社會劇烈變化。圈地運動使農民失去土地,而工廠興起又讓勞工陷入長工時、低薪水、幾乎無法生存的困境。無產階級因而大量出現,社會矛盾愈發尖銳。馬克思與恩格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共產黨宣言》(1848)中明言:「共產黨人公開聲明,我們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來達到。」

隨著時代推進,第一個共產國家在蘇俄誕生了。作者詳細介紹了浪潮般一代代推進的共產學者與革命家,客觀的文筆中,卻帶出了讓我震驚的三件事實:

第一個震驚:共產主義奠基於暴力革命

我原本以為共產主義的源頭是一種「和平的烏托邦」。它追求的是平等與照顧,讓每個人都能安穩生活。但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明確主張,共產黨必須透過「不斷的革命」,而且是「暴力的革命」,才能推翻既有的有產階級。

這讓我大受震驚。原來,共產主義的起點就已經是流血與暴力,而不是我幻想中的「理性協調」或「公平共享」。這也意味著,它並不是在和平中孕育出的理想,而是從一開始就注定與流血和衝突綁在一起。

第二個震驚:內部鬥爭從一開始就存在

書中讓我發現另一個驚訝的現象:共產主義的內部文化,從馬克思的時代就已經充滿派系鬥爭。不同的學者、不同的派別,不斷爭奪「正統」的地位。他們會為了理念上的分歧,公開爭吵、互相批評,甚至透過成立新的聯盟來孤立他人。凡是與核心理念稍有出入的人,不是被排擠,就是被開除出黨。

這種鬥爭文化,讓我看到一個驚人的連續性:今天我們對共產黨的印象——嚴重內耗、權力爭奪、排斥異己——其實不是後來才出現的,而是早在理論階段就已經寫進了它的基因。不管是蘇共還是中共,不僅對待敵人鐵腕,對內的清洗跟批鬥更是殘酷。

第三個震驚:經濟理想的實驗為何失敗

書裡提到一個令我難以忘懷的案例:蘇格蘭有一位企業家兼地主,他經營工廠時嘗試實踐「平等而人性化」的制度。他盡量給予工人優渥待遇,透過技術改革縮短工時、提高薪資,甚至大量購買高品質商品,再以低價賣給工人。他的工廠一度運作良好,宛如一個縮小版的理想社會。

後來,這個制度的成功讓他被邀請到美國,進行更大規模的社會實驗。然而,這場實驗卻最終徹底失敗。原因有二:

  1. 缺乏激勵:沒有人願意多費心思工作,但對於失去權益斤斤計較。
  2. 公共財產的困境:缺少私人財產概念,導致沒有人願意維護或付出。就算有少數人一開始願意積極努力,也很快被同化,轉而怠惰。

這個實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單純依靠理想與制度設計,卻忽視人性本質的「平均主義」,終究無法持久。共產黨的經濟型態本質,就注定無法勝過自由貿易。因此,他們要透過「鬥垮」資產階級,來接收其他人的經濟果實。

蘇俄崛起的啟示

當我讀到書中關於蘇俄崛起的篇章時,更能感受到前述三點如何成為後來歷史的伏筆。暴力奪權、內部鬥爭、經濟失敗,最終逼使蘇俄走向獨裁與恐怖政治。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共產黨「體質」上的先天缺陷。無論是蘇聯,還是後來的中國,這種與人性對抗的制度基因,注定會把國家拖入同樣的惡性循環。

小結

雖然我目前只讀到書的一半,但已經感受到這本書揭示的殘酷真相:共產主義雖然在同情貧窮無產階級的時代背景下滋長,往往也能獲得絕望民眾的支持,但從一開始,它的核心就與暴力、鬥爭、經濟困境糾纏不清。它不是在實踐過程中才走偏,而是自誕生起就種下了失敗的因子。

帶著這樣的理解,我抱著嚴肅的心情,準備自己即將踏上東歐的旅程。因為當我走進波蘭、烏克蘭,或許能親眼看見這段歷史陰影如何仍在影響當下,並思考他們是如何在傷痕之中,尋找新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aven 聊行銷
55會員
61內容數
在英國讀研後開始嚮往人生自由的 Raven 學姊,聊聊行銷人創業甘苦談。2025 年的目標是到全新的國家開始數位遊牧,關注議題包含 SEO、一人公司、AI 生產力工具與如何增加業外收入。興趣上山下海,最愛溯溪跟羽球,沒事的時候喜歡找外國人聊天。
Raven 聊行銷的其他內容
2025/09/01
第一次在社群上被指名道姓攻擊,是什麼感覺?第一時間,有股衝動想立刻為自己辯護。 但冷靜下來後,我才發現,酸民真正以你的情緒為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無視。 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被公開攻擊的心情記錄,也是一次把雜音轉化為力量的練習。
Thumbnail
2025/09/01
第一次在社群上被指名道姓攻擊,是什麼感覺?第一時間,有股衝動想立刻為自己辯護。 但冷靜下來後,我才發現,酸民真正以你的情緒為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無視。 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被公開攻擊的心情記錄,也是一次把雜音轉化為力量的練習。
Thumbnail
2025/08/29
距離出發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卻常常陷入焦慮:該做的事很多,卻提不起勁去完成。直到某天,我鼓起「五分鐘的勇氣」在社團發了一篇自我介紹,沒想到一小步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該做什麼,而是被猶豫與害怕困住。但一切終究會在剛剛好的時機發生。
Thumbnail
2025/08/29
距離出發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卻常常陷入焦慮:該做的事很多,卻提不起勁去完成。直到某天,我鼓起「五分鐘的勇氣」在社團發了一篇自我介紹,沒想到一小步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該做什麼,而是被猶豫與害怕困住。但一切終究會在剛剛好的時機發生。
Thumbnail
2025/08/20
前陣子和前老闆吃飯,他提醒我:「你現在做的事情很發散,還沒有一個主軸。」這句話在我心裡迴盪許久。因為我也知道,自己雖然很努力,但依然帶著焦慮與不確定。 這篇文章,是一段我對「忙碌和方向」的思考:怎麼在迷惘裡肯定自己、如何在比較中找到不同,並漸漸拼湊出屬於自己的主軸。
Thumbnail
2025/08/20
前陣子和前老闆吃飯,他提醒我:「你現在做的事情很發散,還沒有一個主軸。」這句話在我心裡迴盪許久。因為我也知道,自己雖然很努力,但依然帶著焦慮與不確定。 這篇文章,是一段我對「忙碌和方向」的思考:怎麼在迷惘裡肯定自己、如何在比較中找到不同,並漸漸拼湊出屬於自己的主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軸心國,涵蓋歷史以及目前國際關係的相關訊息,特別強調了中國、俄羅斯、北韓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軸心國,涵蓋歷史以及目前國際關係的相關訊息,特別強調了中國、俄羅斯、北韓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Thumbnail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一個全球正在面臨的威脅,那就是共產主義在各先進民主國家的潛伏與侵蝕,你可能會認為共產主義不是早就失敗了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這篇Hank將以歷史脈絡來為大家剖析,共產主義誕生的原因與背景,並闡述統治者如何利用變種的「新型共產主義」瓦解全世界中產階級的陰謀。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一個全球正在面臨的威脅,那就是共產主義在各先進民主國家的潛伏與侵蝕,你可能會認為共產主義不是早就失敗了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這篇Hank將以歷史脈絡來為大家剖析,共產主義誕生的原因與背景,並闡述統治者如何利用變種的「新型共產主義」瓦解全世界中產階級的陰謀。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