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美珍老師身為三個孩子的媽,曾擔任出版社的總編輯,書中紀錄分別作職業與全職母親的心情,書中令我收穫最多的是美珍老師的教育理念,適逢孩子邁入學齡階段,獲益良多。
▪️學齡前,養多於教;學齡後,教多於養
學齡前雖然有許多階段性任務,生理上如副食品、大小肌肉的訓練、手眼協調等,心理上是教孩子逐漸認識情緒、建立一個安全感的環境,
學齡後有同儕、有更多資訊介入,
如何教孩子,比起學齡前真的是一門大大學問。
最近孩子剛上小學,他不是聽話型小孩(現在孩子都不是了吧
我們之間有安心對話的空間,
他也不客氣地提出很多疑問:同學都有,為什麼我不能有?
我也真切感受到我們想法的激盪,
感到安慰的是,因為從小累積的情感基礎足夠深厚,
我的拒絕(例如拒購買智慧型、拒絕看短影音)不會讓孩子連結到「你不愛我」。
▪️有品質的陪伴,足以成就愛
學齡後不免會遇到課業與相處時間的衝突,書中丘老師選擇讓孩子留在課後班寫作業,
只有額外上英文課,低年級時期依然著重保有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這裡的相處指的是「有品質的相處」,散步、聊天、從聊天的過程裡,了解孩子上學的狀況,(智慧性)悄悄地解決問題。
▪️作為照顧者需要的能力?
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培養任何習慣,就要自身做起,不能偷懶,更不要期待他們從小就會自動自發!
本書以「工作媽媽」作為書名,作者認為工作使她經濟獨立、有故事、有經驗,這些都是他想要分享給孩子的,不過他也在第三個孩子出生之後,因為覺得沒辦法有品質照顧兩邊,選擇成為全職媽媽足足十二年,十二年後再度回歸職場,雖然故事寫起來雲淡風輕,同樣也是母親的我,相當佩服作者,無論是作為母親、或是作為一個工作者。
全職或職業母親,這題至今還是經常被拿出來討論,人生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我目前唯一的答案就是,有品質的陪伴孩子,在各方面也不斷地成長,孩子中有一天將離我們而去,這些過程中的學習,都是孩子送給我們最棒的生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