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101】認同、肯定、溫情,不只媽媽,爸爸也該懂的溝通技巧--《媽媽的說話練習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教養的書籍,西恩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這次看的《媽媽的說話練習術》是韓國擁有17年資歷的國小老師尹智映所寫,雖然有多年的資歷,作者卻也曾被女兒說過覺得學校的老師「教得比較好」,原因是學校的老師不會生氣,媽媽會。

raw-image


《媽媽的說話練習術》主軸環繞在「認同-肯定-溫情」。

很多時候,會對小孩子造成影響的事物,在大人來看可能是沒什麼的,所以如果以大人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小孩大驚小怪,以否定、壓迫、禁止、駁斥的方式,說出「哪裡會燙?一點都不燙」、「這麼晚不准吃」、「不准哭」、「不要那麼多問題」,所以第一步可以先直接承認孩子的感受,引發共鳴,將上面的轉為「很燙是吧?我幫你妳弄涼一點」、「很想吃是吧?明天早上再吃好不好?」、「想哭就哭,沒關係」、「我知道你很好奇」。

在承認孩子感受後,第二步則是以肯定的方式進行溝通,什麼都要肯定,用正面表述,看起來有點難,重點在於把這些不足或缺點看成一個過程,而不是永遠的問題,要看到從中看到未來的可能性,而非聚焦在現有的問題。所以比如像小孩襪子亂丟,就可以說「是習慣還沒養成才這樣的吧?」之後再提出正面的指導,這樣對於改善問題更有幫助。

最後溫情部分,重點在於尊重小孩。像牽手、擁抱、打勾勾都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現。小孩在得到充分尊重下,也比較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道歉跟改進。書中舉例,小孩犯錯時,一般父母常做的是要小孩「快說對不起」,改用溫情的方式,可以變成「如果知道自己錯了就來牽媽媽的手」、「如果覺得道歉就過來抱媽媽」。


西恩後見

《媽媽的說話練習術》作者說:「家庭和睦不是白白得來的,而是透過溝通得到的產物。」雖然教養的書籍很常以「媽媽」為主體,不過家庭不是只有媽媽,連爸爸也應該要了解這些,大家慢慢進步,家庭才會和諧。

加上文頭提到三本教養書籍,最大的共通點在於要先理解小孩的感受,而不是用大人的角度去看,有了這個前提,才能夠有良好的溝通,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這本書讓我學到最多的是,把孩子現有的不足看成是一個過程,裡面有很多話,包含「快說對不起」,好像都是自己曾說過的(汗),能夠改用「如果覺得錯了,可以過來抱抱爸爸」的方式,以小孩的角度來看,想來勢必更容易接受,也不會把親子關係弄得劍拔駑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94會員
154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資深小學教師教父母聰明回話,避免親子衝突,成為孩子的溫暖靠山 金善浩   2021 大樹林出版社 分類:論說--實用  ★★★★☆
Thumbnail
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資深小學教師教父母聰明回話,避免親子衝突,成為孩子的溫暖靠山 金善浩   2021 大樹林出版社 分類:論說--實用  ★★★★☆
Thumbnail
關於教養的書籍,西恩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跟《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這次看的《媽媽的說話練習術》是韓國擁有17年資歷的國小老師尹智映所寫,雖然有多年的資歷,作者卻也曾被女兒說過覺得學校的老師「教得比較好」,原因是學校的老師不會生氣,媽媽會。 《媽媽的說話練習
Thumbnail
關於教養的書籍,西恩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跟《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這次看的《媽媽的說話練習術》是韓國擁有17年資歷的國小老師尹智映所寫,雖然有多年的資歷,作者卻也曾被女兒說過覺得學校的老師「教得比較好」,原因是學校的老師不會生氣,媽媽會。 《媽媽的說話練習
Thumbnail
兒童教育書籍,天下文化,是玄眞妸(현진아)的語言治療師的兒童溝通課:從對話×遊戲培育孩子的表達力、人際關係和社會性發展 (엄마의 소통력 공부) ,整體評分:★★★☆☆
Thumbnail
兒童教育書籍,天下文化,是玄眞妸(현진아)的語言治療師的兒童溝通課:從對話×遊戲培育孩子的表達力、人際關係和社會性發展 (엄마의 소통력 공부) ,整體評分:★★★☆☆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以下來文照登:    師兄師姐你們好,精舍黃師姐之前跟我說可以將我家的孩子讀誦佛經的過程寫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現今我已經整理好,如果你們覺得有不妥的地方,請你們指導更正。    這兩三年來,女兒對韓國明星有著深深地迷戀,一直嚮往著演藝世界中光鮮亮麗的一面,殊不知.......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以下來文照登:    師兄師姐你們好,精舍黃師姐之前跟我說可以將我家的孩子讀誦佛經的過程寫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現今我已經整理好,如果你們覺得有不妥的地方,請你們指導更正。    這兩三年來,女兒對韓國明星有著深深地迷戀,一直嚮往著演藝世界中光鮮亮麗的一面,殊不知.......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