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臟協會(AHA)與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發布了2025年高血壓管理指南,其中包含多達19項新修訂建議,旨在進一步優化高血壓的預防與控制策略。這些更新涵蓋了從篩檢到治療的各個層面,並強調了實施指南的重要性。
更新的診斷與篩檢重點
指南對原發性醛固酮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的篩檢給予了更大重視。這種疾病的盛行率被認為遠高於過去的認知,在一期高血壓患者中約佔10%,在二期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患者中則約佔20%。建議對具有早期發病或頑固性高血壓、低血鉀、偶發性腎上腺腺瘤或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進行篩檢。篩檢流程已大幅簡化,通常無需停用降血壓藥物,但建議在檢測前停止使用螺內酯等礦物皮質類固醇受體拮抗劑至少四週,並維持正常鹽攝取。若血漿腎素活性低且醛固酮水平高,且醛固酮與腎素比率達到30或更高,則強烈提示原發性醛固酮症。此外,指南中也將「高血壓危象(hypertensive urgency)」術語更改為**「嚴重高血壓(severe hypertension)」**。新的血壓目標與非藥物治療
對於高血壓治療目標,新指南基於大量試驗數據,建議收縮壓應低於130 mmHg,最好能達到低於120 mmHg;舒張壓則維持在80 mmHg以下。多項全球試驗結果顯示,更低的血壓目標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如中風、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率約20%,且相關副作用的發生率並不高。這些更低的血壓目標對於預防認知功能障礙和失智症也顯示出益處,特別是對老年人而言。
在非藥物治療方面,指南擴大了建議的範圍:
- 鹽替代品: 鼓勵使用鉀替代鈉的鹽替代品,這是一種簡單、方便且有效的方法,可降低收縮壓約5至7 mmHg,並能預防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
- 等長運動: 如瑜伽姿勢或平板支撐等不涉及關節移動的等長運動,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其在降低血壓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 生活方式改善: 仍強調六大支柱,包括健康飲食、體重管理、減少鈉攝取、增加鉀攝取、規律體能活動,以及戒酒或適度飲酒。特別強調,即使少量飲酒也與血壓升高有關,因此建議完全戒酒。
藥物治療與特殊情況
指南針對特定共病症提供了更明確的建議:
- 妊娠期或計劃懷孕婦女: 建議避免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直接腎素抑制劑、螺內酯和依普利酮等藥物,以減少胎兒受損的潛在風險。
- 糖尿病患者: 若估計腎絲球過濾率(eGFR)低於60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率達到30或更高,應優先使用ACEI或ARB。
- 肥胖患者: 對於肥胖合併高血壓者,可考慮使用腸泌素-1受體激動劑(GLP1s)等新型藥物來減重,但需注意其潛在的腸胃道副作用。
- 頑固性高血壓: 腎臟去神經術(Renal nerve denervation)可用於經傳統治療無效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但應非常謹慎,並由多學科團隊進行,且需與患者充分溝通潛在益處與風險,以達醫病共同決策。藥物治療通常需要兩種藥物組合,單一藥丸組合因能提高依從性而受到青睞。若三種藥物仍無法控制,應檢視是否為真正頑固性高血壓,並可考慮在低劑量下加入螺內酯。
高血壓控制的挑戰與實施策略
全球高血壓控制率仍然偏低,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家。要達到理想的控制目標,僅靠傳統的治療方式不足以應對挑戰,需要對治療方法進行重大改變。
指南強調實施(implementation)是成功的關鍵,並提出了多項有效的實施策略:
- 團隊式照護: 這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涉及患者、醫師、受過專業訓練的護理師、藥師、社區健康工作者,甚至辦公室人員及家庭成員等,共同參與患者的照護。
- 單一藥丸組合: 結合多種降血壓藥物的單一藥丸組合可大幅簡化服藥,顯著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且在低劑量下副作用極少,成本效益高。
- 技術應用: 運用健康資訊科技、家庭血壓監測、電子健康記錄追蹤等工具,可更好地管理患者並提供即時干預。長遠來看,人工智慧的應用預計也將帶來助益。
總之,2025年指南的核心在於透過更新的建議和強調有效的實施策略,來改善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最終提升患者及整體人群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