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0年11月28日,東羅馬/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過世。對許多台灣人來說,曼努埃爾一世可能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他的死亡,卻是東羅馬國運的關鍵點之一。
東羅馬帝國曾經一度於1071-81年間陷入滅國的危機,但從科穆寧王朝的阿列克賽一世開始,約翰二世、最後來到曼努埃爾一世,祖孫三代,帶來了東羅馬一百年有限度的復興。在此時,東羅馬雖不是「霸」,但仍是「地區強權」,是周邊國家必須要忌諱的存在。
曼努埃爾皇帝是個毀譽參半的皇帝,但總體上來說,他在位的三十七年間,對東羅馬而言仍是一段繁榮的時代。
儘管曼努埃爾皇帝在1176年敗給了佔據小亞細亞的羅姆蘇丹國,終結了領土收復的路程,但損失有限,東羅馬仍有餘力再興。
然而,在曼努埃爾一世1180年過世時,雪崩即將來臨。
曼努埃爾皇帝在位雖長,卻長年無嗣,他晚年得子,在他死時,年方十一,是為新皇帝阿列克賽二世。
東羅馬的皇帝向來合法性極低,權力經常在不同的派系間流動。即使是科穆寧百年基業、而且科穆寧是個親力建構貴族化統治的王朝,但依然對「幼子」的正統性是毫無保障的。
這就表示,當阿列克賽二世當皇帝,各個派系蠢蠢欲動,宮廷鬥爭中,亂局再顯。在近五年的亂世中,東羅馬的國力、與西歐各國的關係,都嚴重地受到損害了。
從1180年曼努埃爾死時,到1202年第四次十字軍發動,此時在位的是阿列克賽三世,拜占庭在短短二十二年,已經過了四次皇位轉變。可以想像政局不穩的程度。
當1202年-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顫抖著攻擊這個龐然大物、卻驚詫地發現對手不堪一擊時,這其實都是這僅僅二十餘年間產生的劇烈轉變。
而要理解第四次十字軍的產生、過程以及結果,從拜占庭角度來探討這個帝國這一段時間的歷史,是絕對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