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阿爸的打拚歲月 #04】
上一篇說到我爸媽的愛情故事,很多人好奇那個精明商人後來怎麼發家致富的?
今天就來說說我出生後,父親是如何從代寫家書起家,最後建立爆米香帝國的創業故事。
意外發現的第一桶金
父親雖然九歲就沒再正式上學,但他有個特殊技能:寫一手好字。不是現在電腦打字能比的,是真正有溫度的手寫字體。
當兵時,他靠這個技能賺了不少外快。想想那個年代的阿兵哥,多少人不會寫字或者字寫得醜?父親就成了軍中的「代筆大師」,幫人家寫家書賺錢。
更厲害的是,他當兵三年半在金門,居然存了一大筆錢!那個年代阿兵哥的薪水有多少?能存到錢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真正讓他開竅的,是在工地上聽到的一門技術。
工地上的靈光乍現
工地工作做得不順心,父親聽轉到傳統美食「爆米香」這門技術。就是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生意,讓他從此找到人生方向。
你能想像嗎?就靠這個「蹦!」一聲的古早味點心,他最後在台北大安區買了兩間房!
更神的是,父親不只是做爆米香,他還會改良機器。從半自動改成全自動,甚至會組裝整套機台。那個年代幾乎全台灣的爆米機都是從他這裡買出去的!
他不只是個手作藝人,更是個企業家。

被報紙採訪的爆體時刻
父親的爆米香事業做得有聲有色,甚至還被報紙和雜誌採訪過!我記得那時我還沒上小學,看到爸爸上報紙覺得超級驕傲。
雜誌記者問他對孩子的期望,父親說:「我不希望小孩跟我一樣辛苦,所以希望他們好好念書。」
當時的我們覺得,爸爸是為了我們的未來在打拚。長大後才發現,這根本就是父愛的最高境界——希望孩子過得比自己更好。
不過,父親大概沒想到,我們三個小孩的薪水加起來,竟然沒有他一個人賺得多。
這個發現讓我們對「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

多角化經營的商業頭腦
父親身上有種創業家精神,什麼生意都敢試。
除了主力的爆米香事業,他還有很多「副業」。淡季的時候(通常是夏天,誰要在大熱天吃爆米香?),父親就會轉戰其他市場。
賣過剉冰、賣過私煙...父親就像個商場變色龍,什麼環境都能適應,什麼生意都敢嘗試。但最後還是回歸爆米香本業,畢竟那才是他真正的專業。
父親就像個商場變色龍,什麼環境都能適應,什麼生意都敢嘗試。
這種靈活度,大概就是那個年代台灣人生存下來的必備技能吧!
房貸18%的壓力與投資
房貸18%的壓力已經夠大了,但父親還有另一個重要開支:我們的教育費用。
他對教育的投資真的毫不手軟。補習費花起來眼都不眨一下,那種望子成龍的心情,每個父母親應該都懂吧?
殘念的是,我真的不是念書的料。一直到專科時期英文才突然開竅,之前的補習費大概都是水漂了。
我父親對我有很大的期待,他覺得我聰明,念書念不好這件事,他很失望。
不過在他快要離世的前一段時間,他跟我媽說:「你不用擔心你大女兒的生活,她工作很行,很會賺錢,生活不用煩惱。」
這句話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雖然我沒有達到他對我學業的期待,但他最終還是認可了我在工作上的能力。
從小工到老闆的完美逆襲
回顧父親的創業歷程,真的比現在很多新創公司還勵志:
- 九歲童工→軍中代筆高手→工地小工→爆米香師傅→機器改良專家→全台供應商→大安區購屋
這個升級路線,完全就是台灣經濟奇蹟的縮影。
沒有資本、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就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和敏銳的商業嗅覺,硬是在這個社會闖出一片天地。
最重要的是,他從來不滿足於現狀,永遠在思考下一步要怎麼做。
小結:永不停歇的打拚精神
這就是我父親的創業故事。從代寫家書到爆米香帝國,每一步都踏得很踏實。
他沒有什麼商學院理論,有的只是對市場的直覺和對家人的責任感。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他願意嘗試任何可能的機會。
也許,這就是那個年代台灣父親的典型寫照:用雙手和汗水,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下一篇預告: 接下來要說說父親的「神級廚藝」是怎麼練成的。從災難級水波蛋到滿漢全席大師,這個轉變過程超級精彩...
如果你的父親也有這種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在留言區跟我分享吧
這是《鐵牛阿爸的打拚歲月》系列的第四篇,一個關於台灣父親的真實故事。每週更新,記得追蹤我的vocus
#創業故事 #爆米香 #台灣經濟奇蹟 #白手起家 #鐵牛阿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