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自己持續在努力)
作者:張瀞仁Jill
出版:方舟文化
本書分別介紹了何謂冒牌者、對抗冒牌者的心法、將冒牌者因素降到最低的實際作法、冒牌者在職場上如何應對,以及長期可保持的心態。
冒牌者總是過度努力,但《冒牌者症候群》的作者強調:「你不用這樣對待自己,也可以過很好。讓你腳踏實地工作的不是冒牌者症候群,而是你,你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不好的事,單純自己一個人造成的才叫「失敗」,若有其他人的因素參雜進來,那就是「機率」。
例如自己滑手機不看路跌倒,算是失敗;但若用盡全力卻沒獲得合作機會,這是機率。盡力做好自己的部分,那就是成功了。這的確是我提案時會提醒自己的。
如何檢視目標是否適合自己?
- 當目標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只是大家都這麼做,未必適合自己。
- 目標帶來的痛苦大於益處。即使是大家都覺得拒絕某事很蠢,但只要此事讓你光想就很不舒服,那就應該評估是否調整。
- 當關注的是結果而非過程。若只想著百萬年薪,卻沒去想達到此結果需付出的努力過程,那就應該暫停。
- 被迫放棄生命中的其他優先順序。若此目標讓你不惜代價(如犧牲健康)也要堅持下去,就需退一步評估是否值得。
上述第三點和第四點仿佛是在提醒我呢。書中提出的「選三哲學」,是保持平衡的好建議。生活中想做的事情這麼多,每天專注三項完成,明天再選三項不同的目標即可。當重點放在為目標瘦身時,就會被迫思考哪些才是最重要的。
建立韌性兩大關鍵:心智對比和執行意圖
心智對比,即在心裡設想達到目標前可能會碰到的困難;執行意圖,制定克服那些難關的計劃。冒牌者在心智對比上很強,故只要加強執行意圖即可。
常見的方法有二:一是善用「如果...就...」句型,例如,若事情同時湧來讓我喘不過氣,我就起來走一走休息10分鐘。二是建立面對失敗展現韌性的獎賞機制,例如訂定贏了吃火鍋、輸了吃牛排機制。因為人生裡面沒有失敗,我們不過是在往成功邁進。
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為自己的價值觀騰出時間,再為自己、為重要的人(家人、好友)安排時間,把這些時間塞進週計劃裡面,畢竟我們會根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做出選擇。
冒牌者經驗是一種禮物
困在冒牌者經驗中的問題,正是其它人想要的。
對抗冒牌者心法1:訂定過程導向目標或複合式目標
將大目標拆分成多個小目標,鼓勵在過程中盡力,則冒牌者比較不會出現。複合式目標則是將業績目標和成長目標結合。用目標區間取代絕對值的大目標,例如提案目標比去年成長3~5%,可以讓自己和團隊稍微有點彈性空間。
對抗冒牌者心法2:以事實為基礎建立自信
最近剛好被主管提醒我不夠自信,強化內在的確是我目前的大課題。書中建議找同事、職場導師、職涯教練等冒牌者聯盟聊聊,並請對方盡量提供客觀具體的事例。
對抗冒牌者心法3:充分準備、擬定策略、設計替代方案
儘量蒐集資訊,納入可能的選項,知道自己有哪些備案,會讓談判桌上的自己更有自信。
打造自己的智庫
除了冒牌者聯盟的支持系統,也可以找同儕團體,用和諧的方式為彼此解決問題、提供建言,合作發揮綜效。臺灣稍微接近的團體是BNI商會。除了從別人那裡得到力量,在組織內別忘了為自己發聲。
暢銷作家史蒂夫·蓋斯提醒「不要追求最好的道路,所有道路都有價值。」就像日文中,奇蹟和軌跡的唸法一樣,放下「應該」,運用自己的天賦和才華,創造並發覺工作和生命的意義,生活中已經有很多「足夠」,平凡也很好。
期許自己有一天能從冒牌者經驗中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