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談冒牌者效應和討好這件事,我們可以藉由Satir應對/溝通姿態如何覺察幫助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10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裕禾心理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裕禾診療室
43會員
33內容數
諮商心理師,與你分享生命中點點的心理事。
裕禾診療室的其他內容
2024/07/12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專任輔導教師告別學生的文章,充滿感動和情感。文章談到過渡性客體、依附關係、遊戲治療學派以及學生成長的故事,讓人感到溫暖與心動。
Thumbnail
2024/07/12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專任輔導教師告別學生的文章,充滿感動和情感。文章談到過渡性客體、依附關係、遊戲治療學派以及學生成長的故事,讓人感到溫暖與心動。
Thumbnail
2024/06/13
如何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及體諒,並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與策略。這篇文章探討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及如何進行幫助,包括應對固執、情緒問題等。透過定期預告與行為塑造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增進溝通、情緒處理等能力。文章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忽略孩子潛在的優點,並在過程中給予肯定與鼓勵。
Thumbnail
2024/06/13
如何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及體諒,並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與策略。這篇文章探討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及如何進行幫助,包括應對固執、情緒問題等。透過定期預告與行為塑造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增進溝通、情緒處理等能力。文章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忽略孩子潛在的優點,並在過程中給予肯定與鼓勵。
Thumbnail
2024/03/17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4集之內容 老年憂鬱症其實是一個有時候並不太容易被辨識出來,老年人的憂鬱這個狀態也會從身體症狀去表現出來,例如吃不下、睡不著、胸悶、身體痛,同時間其實也因為長者常同時患有許多慢性疾病,所以其實有時候家屬常常會誤以為是其他生.....
Thumbnail
2024/03/17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4集之內容 老年憂鬱症其實是一個有時候並不太容易被辨識出來,老年人的憂鬱這個狀態也會從身體症狀去表現出來,例如吃不下、睡不著、胸悶、身體痛,同時間其實也因為長者常同時患有許多慢性疾病,所以其實有時候家屬常常會誤以為是其他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許多人追求完美形象以求成功,但這反而容易招致惡意和壓力。本文提出「自汙」、「示弱」、「看淡」三個心法,說明如何透過幽默自嘲、尋求幫助、以及堅持自我價值觀,來提升格局和心態,並以自身經驗和名人事例佐證。
Thumbnail
許多人追求完美形象以求成功,但這反而容易招致惡意和壓力。本文提出「自汙」、「示弱」、「看淡」三個心法,說明如何透過幽默自嘲、尋求幫助、以及堅持自我價值觀,來提升格局和心態,並以自身經驗和名人事例佐證。
Thumbnail
這樣的性格特別容易吸引到壞的因緣機遇,因為這樣的劇本會將自己設定成被欺負的苦情受害者,這也大大影響一個人所散發的氣質與磁場。 我們會開始偏好悲劇,甚至深陷在自認的深切悲劇中,試圖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最終我們會愛上自身的悲劇,一邊怨嘆,卻又無法打破這無止盡的惡性迴圈,也催生了最絕望的「習得性無助」。
Thumbnail
這樣的性格特別容易吸引到壞的因緣機遇,因為這樣的劇本會將自己設定成被欺負的苦情受害者,這也大大影響一個人所散發的氣質與磁場。 我們會開始偏好悲劇,甚至深陷在自認的深切悲劇中,試圖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最終我們會愛上自身的悲劇,一邊怨嘆,卻又無法打破這無止盡的惡性迴圈,也催生了最絕望的「習得性無助」。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中人們在壓力情境下的四種典型反應:討好者、指責者、超理智者及打岔者。每種反應皆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壓力時的自我保護機制,並探討瞭如何認識自身的行為模式以促進更健康的壓力管理與人際關係的成長。通過這些反應的理解,讀者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壓力帶來的挑戰與困擾。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中人們在壓力情境下的四種典型反應:討好者、指責者、超理智者及打岔者。每種反應皆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壓力時的自我保護機制,並探討瞭如何認識自身的行為模式以促進更健康的壓力管理與人際關係的成長。通過這些反應的理解,讀者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壓力帶來的挑戰與困擾。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冒牌者效應會把自己的良好成就歸因於運氣,認為自己是個德不配位、騙子,就算真的有很客觀的事實證明,還是會不斷貶低自己,擔心自己被發現或看穿,因此就會經常時刻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冒牌者效應會把自己的良好成就歸因於運氣,認為自己是個德不配位、騙子,就算真的有很客觀的事實證明,還是會不斷貶低自己,擔心自己被發現或看穿,因此就會經常時刻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搬弄是非和背地裡說壞話的行為通常反映了一些心理素質或情緒狀況。以下是一些可能與這種行為相關…..
Thumbnail
搬弄是非和背地裡說壞話的行為通常反映了一些心理素質或情緒狀況。以下是一些可能與這種行為相關…..
Thumbnail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是指個人取得成就時,認為自己並非真正擁有才能,成就只是偶然或運氣,並害怕成功的心理狀態,特別在職場和學術界影響顯著,尤其是女性。
Thumbnail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是指個人取得成就時,認為自己並非真正擁有才能,成就只是偶然或運氣,並害怕成功的心理狀態,特別在職場和學術界影響顯著,尤其是女性。
Thumbnail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是指對自己的成就、智識等產生嚴重自我懷疑,無法內化自己獲得的成功,並因此導致焦慮憂鬱,經常擔心有一天自己會被揭穿,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好,認為別人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是一個騙子。我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關於假我跟真我的論述來深入剖析。
Thumbnail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是指對自己的成就、智識等產生嚴重自我懷疑,無法內化自己獲得的成功,並因此導致焦慮憂鬱,經常擔心有一天自己會被揭穿,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好,認為別人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是一個騙子。我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關於假我跟真我的論述來深入剖析。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人指責你總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或者有人告訴你,你有一種受害者的個性?聽到這樣的話可能讓你感到不愉快並產生防禦反應,因為這似乎否定了我們的感受,貶低了我們的困境。但是,要學會辨識建設性的批評尤為重要,特別是當這些批評來自我們信任且關心我們最多的人。因此,在完全否定他們的話語之前,花些時間反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人指責你總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或者有人告訴你,你有一種受害者的個性?聽到這樣的話可能讓你感到不愉快並產生防禦反應,因為這似乎否定了我們的感受,貶低了我們的困境。但是,要學會辨識建設性的批評尤為重要,特別是當這些批評來自我們信任且關心我們最多的人。因此,在完全否定他們的話語之前,花些時間反
Thumbnail
惡意言語在心中產生的割傷,讓人漸漸失去生活的樂趣,以及生命的意義。惡意言語是由人的基本需求開始,漸漸地養成人格、在社群中發展,最後進入不自覺的維護既得利益中。在這種環境生活的人們,會越來越在意他人評價而越沒自信、對自己越嚴苛。人只有面對、理解與處理發生在身旁的負向惡意,才能確實保護住自己的自尊心。
Thumbnail
惡意言語在心中產生的割傷,讓人漸漸失去生活的樂趣,以及生命的意義。惡意言語是由人的基本需求開始,漸漸地養成人格、在社群中發展,最後進入不自覺的維護既得利益中。在這種環境生活的人們,會越來越在意他人評價而越沒自信、對自己越嚴苛。人只有面對、理解與處理發生在身旁的負向惡意,才能確實保護住自己的自尊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