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住在一個已開發國家,恭喜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比如西班牙的平均壽命大約是 83 歲。大部分已開發國家都差不多,如果你夠幸運的話。但如果我們看全球平均,大約是 73 歲,把前 18 年的童年與青春期扣掉,那麼剩下大概就是 20,000 天的成年日子。
20,000 天。
想想看,這不是一個無限的數字。那是 20,000 個日出,你睜開眼睛、經歷這一天……然後再也不會重來。但我們卻過得好像日子永遠不會結束,好像我們是永生的。
我聽過最危險的一句話是:「總有一天我會做。」
- 「總有一天我要去旅行。」
- 「總有一天我要寫書。」
- 「總有一天我要開始鍛鍊。」
但是,「某一天(someday)」並不是一週中的一天,也不是日曆上的一天。如果你曾經覺得時間飛逝,好像連年都在加速流逝……你並不孤單。但你還是有時間。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決定改善我的早晨習慣。我還在學習,但以下這 7 個方法,是我用來善用我的 20,000 天的, 你今天就可以開始。
|7 個關鍵確保它們不被浪費
1. 在能量巔峰時做最重要的事
1954 年,海明威分享了一條他永遠遵守的規則:「我會在天剛亮時立刻開始寫作。」這不是隨性,而是讓他能成為作家的日常規律。海明威早就明白一件事:你每天最寶貴的資源是 能量。早起給了他寧靜、清晰與充足的精力,讓他能高產。他喜歡在早上 6 點開始寫作,一直寫到中午。剩下的時間就是休閒。他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精力最好的時段。
那你呢?你有把最好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嗎?
如果沒有,試著明天開始。找出你的能量巔峰,並把它用在頭號優先事項上。對很多人來說,那是在早晨 , 所以嘗試早起,直接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在世界開始用各種「緊急」打擾你之前。
2. 關掉手機,放到另一個房間
這聽起來很簡單。簡單到我們常常忽略 , 然後付出代價。手機是無盡的分心機器。一個通知、一個震動、一個快速搜尋……不知不覺間,40 分鐘就消失在螢幕裡。總是一件事帶來另一件事,然後又一件。試試明天:在你的能量巔峰,把手機設成飛航模式,甚至放到另一個房間。你的生產力會大幅提升。
斷開外界,才能重新連接自己。
3. 延遲打開收件匣
這很難習慣,但必要:不要在早上 9 點打開電子郵件。我們檢查信箱就像滑社群媒體一樣 —— 焦急、害怕錯過。但想想看:有多少郵件真的緊急?有多少其實可以等等,完全沒有後果?真正的緊急狀況,沒有人會用 email 聯絡。不要一早就用「回應別人」來開始一天。先優先自己。稍晚再打開信箱吧。沒有人會因為你沒有在 9:01 回信而死。
4. 前一天晚上先準備
每天晚上花幾分鐘準備好隔天需要的東西。包括衣服、物品,或任務。對於任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艾維·李方法(Ivy Lee Method),它已經流傳超過一個世紀,仍然勝過任何現代 App:
- 寫下明天最重要的 6 件事。
- 按照優先順序排列。
- 隔天按照順序逐一完成 , 沒完成前不要跳到下一個。
- 把沒做完的移到隔天清單,或直接刪掉。
這方法迫使你 優先排序、做決定、少而精。想要每天都有進步, 即使是最瘋狂的日子?
前一晚準備好。
5. 分清「重要」與「緊急」
是否曾經一天忙到筋疲力盡,卻覺得沒有完成什麼真正有意義的事?這就是被緊急事務塞滿,而不是重要的事。
要打破這個模式,用 艾森豪矩陣(Eisenhower Matrix):
- 緊急 + 重要 → 現在就做
- 重要 + 不緊急 → 排進行程
- 緊急 + 不重要 → 延後、委派或刪除
- 不緊急 + 不重要 → 忽略
特別要專注在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
那裡才是你的高價值事情 ,學語言、寫書、開專案、持續運動。緊急的事情總是喊得最響。但 重要的事情 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6. 雷射模式 vs. 燈塔模式
我們希望能 100% 專注 —— 但大腦不是這樣運作的。注意力有兩種:專注型 和 發散型。或者叫做 雷射模式 和 燈塔模式。
- 雷射模式:專注於一件事,高效率,但耗能。
- 燈塔模式:讓心靈放鬆游移,不專注,卻會冒出好點子。
雷射模式發生在安靜的書桌前。燈塔模式發生在淋浴、散步、或發呆的火車上。你不可能整天都在雷射模式。要表現更好,你需要更好的休息。
不要停留在中間 ,既沒在專心工作,也沒在好好休息。
7. 建立一個日常規律
有些人一天的開始是寫作,有些人是冥想,有些人是運動。我會起床,檢查我的 艾維·李(Ivy Ledbetter Lee,1877—1934)清單,然後在日出時寫作 ,就像海明威。你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目標建立類似的規律。日常規律是一個時間觸發器,幫助你跨越最初的阻力,讓你即使在動力低落的日子,也能開始行動。當你有了規律,就不用每天早上掙扎「要不要做重要的事」。
你只要去做。
|你要如何使用你的 20,000 個早晨?
就像突然成功很罕見,突然崩潰也一樣。無效或有害的行為,通常來自一連串小決定,最後變成壞習慣。這些往往來自糟糕的環境,或當下看似無害的選擇。我指的是那些一開始看起來不嚴重的事 ,直到它們累積起來:
- 少運動一天,沒什麼。
- 一個下午滑手機,也還好。
- 一天吃得不好,不致命。
- 一晚沒睡好,不會毀掉你。
但這些小決定,一開始代價很低 —— 久了卻毀滅性十足。其實,堅持 100% 的原則比 98% 更容易。因為一旦破例,就更容易再破一次。你也可以選擇相反的方向:
- 早點起床。
- 優先休息。
- 守護能量。
- 堅持習慣。
- 建立規律。
你有 20,000 個成年早晨。你已經用掉了一些。
剩下的,你要怎麼過?
|7 個關鍵確保它們不被浪費
- 1. 在能量巔峰時做最重要的事🌅 → 早起 🕕 做重要的事
- 2. 關掉手機,放到另一個房間📵 → 專注 🎯
- 3. 延遲打開收件匣📧 → Self First 💪
- 4. 前一天晚上先準備🛏️ → ✍️ 艾維·李方法(寫下明天最重要的 6 件事)
- 5. 分清「重要」與「緊急」⏳ → 🗂️ 艾森豪矩陣
- 6. 雷射模式 vs. 燈塔模式🔦 → 專注 ⚡ + 靈感 💡
- 7. 建立一個日常規律📆 → 穩定行動 🔄
- 如果你對內容有共鳴、想分享想法,
- 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 💬 你的支持就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 也歡迎來信交流:childbenefit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