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誰擁有了誰? 午后的陽光從窗外斜斜灑進來,桌上一杯還冒著熱氣的熱拿鐵,氤氳起細細的香氣。 桓望著迷人的拿鐵,忽然想起朋友小劉前幾天抱怨:「我終於買了房子,卻發現自己像被關在籠子裡。」 桓笑著問他原因,小劉愁眉苦臉地說:「因為背著三十年的貸款,連請一個長假去旅行都不敢。銀行才是我的主人,而我,只是個守房子的看守者。」 這話在桓心裡留下了印記。桓忽然想起另一位朋友阿美,她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名牌包包一個接一個堆滿衣帽間,卻時常半夜哭著打電話給朋友:「我最怕的就是哪一天,他的心被別人搶走,那麼這些包包、首飾還剩下什麼?」 「擁有,有時候並不是自由,而是另一種囚禁。」桓輕聲自語。 ࿐ 前年冬天,桓去探望舊識陳教授。這位讀書人一生清貧,書桌上堆滿了泛黃的稿紙與墨跡。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毛衣,卻神情安然。 桓忍不住問:「教授,您一生沒有房子,沒有什麼財產,不會覺得缺憾嗎?」 陳教授端起茶杯,微微一笑:「桓,你看,這茶杯是我的嗎?當我握著它,它在我手裡;當我放下,它依然是茶杯,不會屬於我。我所能擁有的,不過是這一刻的滋味。」 教授的眼神裡,沒有貧窮,也沒有匱乏,反倒像是比誰都富足。 ࿐ 人世間的「擁有」,像一場無休止的追逐。 有人買了車,卻夜夜擔心停在路邊會不會被刮花;有人辛苦爬上職位的高峰,卻日日惶恐,身邊的後輩會不會超越自己;有人得到了愛情,卻每分每秒都在防備被奪走。 這些「害怕」與「焦慮」,像一道看不見的鎖,把人緊緊套住。 到底是人擁有了物,還是物反過來擁有了人? 到底是我們掌握了關係,還是被關係牽制了心? ࿐ 所謂的智慧,不在於「我擁有什麼」,而在於「我能不能承受失去」。 房子再大,終究也只是過客;財富再多,也不過是一串數字;地位再高,也有交棒的那一天。唯有能在失去時,依然保持一份自在,那才是真正的富足。 桓常告訴學生:「你們要學會的是,讓東西停留在你的人生裡,而不是佔據你的人生。」 ࿐ 有一次,桓陪著一位學生在校園咖啡館聊天。那孩子因為失戀,神情憔悴。 桓指著桌上的咖啡說:「你看,這杯咖啡再香,再濃,再溫暖,終究要喝完。留不住的,不等於它不曾存在。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記住它溫熱過你手心的那一刻。」 學生看了桓一眼,在他眼裡,桓看見他真的明白了。 ࿐ 親愛的朋友,如果此刻你正好有一杯咖啡在手,不妨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好好思索: 我們一生追逐的「擁有」,究竟是讓你更自由,還是讓你更焦慮? 當你緊握不放時,是否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喜悅? 或許,真正的自由,是能夠在擁有時珍惜,在失去時依然感謝。 因為,當你學會不被「擁有」綑綁,你才真正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ʕ·͡ˑ·ཻʔ♥︎ —————— ✍️ 文/ #桓若雲 🍃 圖/ #雲王 #一杯咖啡的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2025yun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