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奇摩新聞報導匯整了腎臟科醫師 洪永祥 對於「泡麵錯誤吃法」的詳細說明,警告長期不當食用泡麵對腎臟健康的風險,尤其針對高鈉、高油、高熱量的特性,提出警訊與建議。
以下是整理重點與摘要:
🧠 核心觀念:
泡麵不是毒藥,但錯誤吃法會加速腎臟老化與病變。🔟 十大錯誤吃泡麵方式(NG吃法):
錯誤行為為何傷腎?正確作法
① 把泡麵湯喝光
鈉含量超高(1500~2000mg),加重腎臟過濾壓力
最多喝1/3,最好倒掉一半
② 天天吃泡麵當主食
高鹽、高油、低營養,營養不均
一週最多2次,不能天天吃
③ 加香腸、火腿、貢丸
加工肉含高磷高鈉,加劇腎病風險
改加蛋、豆腐、青菜
④ 配手搖飲或含糖飲料
高糖加高鹽,增加代謝症候群與腎病風險
配白開水或無糖茶
⑤ 不加青菜
缺乏鉀與膳食纖維,影響血壓控制
加青菜(如高麗菜、玉米筍)或水果
⑥ 一次吃兩包以上
熱量破900卡+高鹽,導致肥胖與高血壓
1包就好,不夠就加健康食材
⑦ 吃過期泡麵
食安風險高,易腸胃炎→急性腎損傷
千萬別吃過期泡麵
⑧ 熬夜吃泡麵
晚上是腎臟修復期,熬夜+高鹽超載腎臟
避免宵夜吃泡麵;真的要吃就減鹽
⑨ 煮太久吃爛麵
澱粉糊化升糖指數↑,影響血糖→腎傷害
煮3分鐘剛好,不要煮爛
⑩ 當下酒菜
酒精脫水+泡麵高鹽=腎臟雙重負擔
喝酒別吃泡麵,反之亦然
✅ 醫師建議的 3 大守則:
- 減少湯汁與調味包攝取(鈉要控制)
- 加蔬菜與蛋白質 增加營養均衡
- 不要天天吃泡麵,只能偶爾享受
📊 研究支持(部分引用):
- JAMA(2016)He J.:高鈉飲食與腎病死亡風險相關
- Am J Clin Nutr(2020):超加工食品攝取↑ → 腎病風險↑
- CJASN(2011、2019):含糖飲、少蔬果 → 腎功能下降
- Kidney Int(2009、2017):熱量過高、酒精與腎病相關
🎯 結論:
泡麵不是完全不能吃,但要控制頻率、吃法與搭配內容。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功能異常者,應特別小心這些「看似日常」的錯誤吃法,才能避免腎臟提早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