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經說甚麼》簡介
《金剛經说什么》這本書,是已故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針對佛教經典《金剛經》所做的講記。南懷瑾先生依據梁代昭明太子對《金剛經》的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節)劃分,逐一進行講解。在每一品的講解結束後,他還會以一首偈頌作為總結,闡發自己的修行體悟與心得。
這部講記的緣起,是在一九七八年南懷瑾先生講述「如何修證佛法」兩年後,因應特殊因緣而開講《金剛經》。先生對於經中常令人費解的義理,剖析得十分透徹,淋漓盡致。這部書的整理過程,由永會師與圓觀師先行錄音記錄,再由劉雨虹女士負責整理並加上小標題。此外,宏忍師、李素美小姐及多人也參與了校對工作。
由於《金剛經》本身具有超越一般哲學與宗教的特性,南懷瑾先生特意為這部著作取了一個看似平凡的書名——《金剛經說甚麼》。正如南師所言:「師曰平凡,即非平凡,是名平凡。」這句話點出了書名的深意:看似平凡,實則蘊含著不平凡的智慧與境界。前言
南懷瑾 恩師,在您圓寂後,我們依然懷念您教誨的智慧光芒。您將《金剛經》這部深奧的經典,以深入淺出又博學的方式,引導我們超越宗教的藩籬,體悟其中超越時空的智慧。您的教導,如金剛寶劍,斬斷了我們的迷惘,開啟了我們對生命本源的探求,歷久彌新。謹以此文,表達我們對您的無盡感恩與懷念。
金剛經說甚麼 前缘(01):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經典的影響力與超越性
《金剛經》在中國文化中影響深遠,千百年來,無數人透過研讀、持誦,獲得感應、悟道成道。《金剛經》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超越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卻又包容了一切宗教的精神。佛在經中提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句話說明了古今中外的聖賢,無論來自何種宗教,只要成就,都是得道者,差別僅在於程度、時空與教化方式的不同。
《金剛經》的重點,正是要破除宗教的壁壘,它與《華嚴經》一樣,肯定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真理,而非僅僅勸人為善。因此,在研讀《金剛經》時,我們應暫時放下各自的宗教觀念與形式,以期更能領會其要點與精神。
什麼是「般若」?
《金剛經》屬於佛教的「般若部」,「般若」意指大智慧。過去翻譯佛經時,對於觀念不完全相同的詞彙,會採取音譯再加以註解的方式,例如「氣」字。而「般若」之所以不直接翻譯成「大智慧」,也是因為「般若」所代表的智慧,超越了我們一般的聰明與理解。
它是一種能夠了悟大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根本智慧。這不是思維所能及,而是透過身心整個投入、求證而得的智慧,關乎生命本源與本性的了悟。因此,「智慧」二字,難以完全涵蓋「般若」的深意。
般若的五種涵義
「般若」智慧包含了五種層面:
- 實相般若:這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明心見性」所悟的道體。這是不可思議、無法用普通知識意識去推測的,是透過修持求證才能達到的境界。
- 境界般若:這是修道過程中,或人生歷程中所經歷的各種現象與體悟。如同「雲在青天水在瓶」、「千江有水千江月」等詩句所描繪的意境,也包含人生的苦樂、衰老等種種經歷。
- 文字般若:這是記錄語言思想的符號,也就是文字。優美的文字能展現境界,如同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和《法華經》,其文字的格調對中國文學產生巨大影響。
- 方便般若:這是為了教化眾生而採用的各種善巧方便方法。如同觀音菩薩的千手千眼,代表著無數的辦法,能隨機應變,引導眾生。
- 眷屬般若:這是與般若智慧相輔相成的修行實踐,例如佛法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些相關的行願,是成就般若智慧的基礎。
「金剛」與「波羅密」的意義
經名中的「金剛」,象徵著最堅固、無堅不摧的力量,能夠破除一切,也能建立一切。有的譯本更加上「能斷」二字,意指能斷除世間一切苦痛與煩惱。
而「波羅密」則是「到彼岸」的意思,指從生死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
因此,《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含義,便是:以金剛般若的大智慧,破除煩惱,成就佛道,脫離苦海,到達彼岸的經典。
翻譯者的傳奇:鳩摩羅什
《金剛經》得以廣泛流傳,與翻譯者鳩摩羅什的貢獻息息相關。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的大師,其翻譯的經典,文風優美,對中國佛教和文學影響深遠。為了迎請他,曾引發三國爭奪的歷史事件,足見其地位之重要。
武則天與《金剛經》的開經偈
開經偈
特別介紹給女性讀者,這是武則天所作的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以及另一首偈子:
雲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
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
雲何以此經,究竟到彼岸。
願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
這幾句偈子,提出的都是眾生最關心的問題:如何獲得長壽、堅固的力量、以及如何了脫生死,到達彼岸。
《金剛經》的分章與感應
《金剛經》原為一篇連貫的文章,後世才分為三十二章,其中梁昭明太子對分章、標題的貢獻尤為關鍵,使得經文重點更加清晰。
作者分享了自己年少時誦讀《金剛經》的奇妙經驗,在讀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時,忽然體驗到「我」的消失。在抗戰期間,作者也曾每日為父母誦讀《金剛經》和《心經》,深感其感應力量的巨大。
結語:智慧之光,照亮人生
《金剛經》所揭示的「般若智慧」,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生命本源的體悟,是超越一切、包容一切的廣大胸懷。它教導我們放下執著,看清實相,並在生活中實踐慈悲與方便。願我們都能從這部偉大的經典中,獲得智慧的光芒,照亮人生的道路,最終抵達那常樂我淨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