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有兩個建議:
- 各種酸苦辣悶虧要吃!要吞!因為你們在做的是叫做包容!叫做接納!叫做向前進!
- 所有黨工不要網路罵戰、領導者要“積極表態”“積極回應”
任意金額支持南爸 https://portaly.cc/nb88543/support
困境一:小黨只會分票,害我支持的政黨無法當選
四黨聯合(時代力量、台灣基進、綠黨、小歐盟)象徵本土進步勢力的理想整合,試圖打破藍綠壟斷,提供多元選擇,凝聚青年與環保聲音,實現「不必含淚投票」的民主升級。然而,現實挑戰在於主流政黨支持者常視小黨為「分票兇手」,如2024大選中,小黨票源分散導致民進黨在多區惜敗國民黨,放大親中勢力。這種心聲反映台灣選舉的零和遊戲,小黨若無法證明聯合能放大而非稀釋本土票,恐被邊緣化。突破之道在於精準選區協調,避免重蹈覆轍,否則理想聯盟將淪為選舉陪襯。困境二:理念是支持台灣主權,但仍然會因為意識形態而被貼上親中的標籤
四黨聯合以堅守台灣主權為核心理想,反對中國侵略、監督藍白亂政,展現本土在野的進步願景,潛力改變政治文化。然而,延續分票疑慮,若聯合導致民進黨失守關鍵席次,親中勢力上台,小黨易被汙名化為「間接幫兇」,如周玉蔻批評會瓜分綠票,放大風險。 現實挑戰要求策略溝通:如配票呼籲「投民進黨的別投我」、公開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甚至仿柯文哲模式與民進黨內部協商,轉化標籤為盟友定位,否則理想將被現實輿論吞噬。
困境三:小黨聯合的組成如果仍然無法揉成一個黨,在資源以及派系絕對是弱勢中的弱勢

四黨聯合的鬆散形式充滿理想性,共享資源、聯合提案,聚焦兒童權利與環保,盼從基層深耕2026選舉,打造第二本土勢力。然而,現實中未合併為一黨,資源匱乏(2024選後補助金銳減),派系弱勢易暴露分歧,如基進黨前發言人批評為選票打民進黨,暗示內部衝突。 當環保 vs. 主權議題碰撞,退出聯盟成簡單選項,導致分裂風險高。挑戰在於建立強制機制,否則聯合僅是短暫聯姻,難抗主流黨的資源優勢。
任意金額支持南爸 https://portaly.cc/nb88543/support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從最近一次的罷免投票來看,台灣目前的主流民意似乎不完全認同民進黨所支持的意識形態。在這樣的環境下,具有影響力的小黨究竟是「瓜分」了本土派的選票,還是成功接收了主流民意的支持?這絕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 在現今台灣的民主環境中,台灣民眾黨未能真正實現第三勢力的制衡作用,這直接促成了「忠誠在野黨」四黨聯合的組成。然而實務面上,這些小黨將面臨的挑戰不只是主流政黨的排斥,更困難的是如何在多元價值觀中整合出自己穩定的支持群眾。
- 台灣人期待政治制衡,而我也期待看到四黨聯合能在未來政治生態中發揮何種制衡功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