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不像陸委會梁文傑一樣定期召開例行記者會?
為了保護受害者又或是事件的客觀事實不清楚,人民甚至媒體對於哪些事情是可以揭露、可以評論的界線也不清楚,導致只能以情緒作為抒發,變成對是非判斷流於口水戰,這對政府、執法者、相關人等都不公平,進而延伸對政府的不信任,以下我舉三個案例來論述
任意金額支持南爸 https://portaly.cc/nb88543/support衛福部的定期說明會可以針對幼兒園虐童、職場性騷性侵、職場霸凌積極回應
近期有多起幼兒園教保員管教爭議事件,因涉及個資保護,調查過程常未公開,導致家長焦慮。現行隱私保護規定雖有必要,但也限制了公眾對系統問題的監督。近期社會關注的職場性騷擾案件如龔益霆遭指控性侵害也存在類似情況。依《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規定,相關資訊揭露有限制,以保護當事人。建議衛福部可定期舉辦記者會,在不違反隱私前提下,公布調查類型統計、托育機構訪視成效及改善措施。同時,每月召開專題記者會,公布案件類型統計數據、處理機制及被害者支持方案,提供社會第一手資訊。藉由資訊透明化,減少社會猜疑,推動托育環境改革,在尊重隱私的同時,展現政府積極處理態度,避免事件被過度政治化。
教育部的教育現場也多有困難,例北模作文題目「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與特殊生的失控反變特權生

2025年台北北投國中模擬考作文題「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引發爭議。我也輿論質疑教育體系對於命題的社會敏感度。2025年諸多高中特教生毆老師案,影片網傳引發熱議,《特殊教育法》保障特教生權益,但缺乏媒體揭露規範,進度資訊不明。監察院2024年報告顯示高中以下特教生攻擊教師145件,教育部僅個案處理。建議教育部定期召開記者會,公布爭議事件調查進展、專家評估結果、教師培訓計畫數據,同時透明化融合教育進展、校園衝突統計及輔導成效,藉由資訊公開化解社會誤解,確保教育環境符合倫理標準,促進校園和諧並防止政治操作,提升民眾對教育體系的信任。
內政部移民署近期前反中配以及違反國籍法的事件頻傳、警政署光是黃國昌的非法集會遊行與暴力妨害公務的偵辦後續資訊不足
2025年6月,一名男子因持有中國身分證並剪毀台灣護照,遭移民署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調查,確認違反國籍法,卻由陸委會公開說明案件進度。同年8月,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帶隊抗議闖入總統官邸禁制區,涉推擠員警,北市警局依《集會遊行法》報請北檢偵辦,進度未公開,輿論質疑執法透明度。建議內政部效法陸委會模式,每月定期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進度、法律依據、證據概要及司法移送狀態,澄清爭議,透過資訊透明化辟謠,化解社會對立,避免政黨操作議題,確保執法公正與政府公信力。
任意金額支持南爸 https://portaly.cc/nb88543/support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簡單來說,政府需要積極回應社會矚目案件,尤其是在治安和社會安全網方面。這類議題特別容易引起人民不安,政府若採取模糊回應或不回應的態度,就更容易導致民眾對政府產生不信任。
- 政府確實有能力做到這點。從陸委會梁文傑定期舉辦的公開記者會可見,正面且高頻率的優雅回應不僅能破除謠言、讓人民安心,還能藉此平台宣導政府政策並回應各種提問。
- 政府並非沒有作為,問題在於執行過程常過於不透明。一般民眾沒有時間每天追蹤政府政策,但一旦開始關心與自身利益相關的議題時,又往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正因如此,政府的積極回應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