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稱自己為「廣義公務員」,說穿了!只是政府機關內最基層的人物,因為未經國家考試,所以負責著庶務工作,也因為灌上「交通」的職稱,所以工作範圍有所規範,卻也是最為複雜的一環。
從私企工作轉職助理員,不能說是看盡官場嘴臉,只是有感有發,想以小說的方式紀錄工作點滴,如此而已。
首先,是工作內容
身為交通助理員,辦公桌就是整個城市交通網絡的縮影;工作核心始終圍繞著「道路」這件事。交通,會讓人聯想到的是交通警察、義勇警察,是路口指揮的帥氣身影和取締違規的果斷,而助理員的戰場,則是在辦公室裡堆積如山的卷宗與電腦螢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
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
大致可以描繪成以下幾幅畫面:
- 與罰單和事故卷宗的「搏鬥」: 這是工作的大宗。每天,我們需要處理大量的交通違規舉發單,核對資料、建檔、歸檔,確保每一筆紀錄都準確無誤。有時,員警同仁從外面處理完的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現場圖、照片等,也需要協助彙整和管理,將凌亂的現場資訊,轉化為有條理的數位檔案。
- 數據統計的「織女」: 每個月、每一季、每一年,都需要從海量的資料中,統計出轄區內的事故熱點、肇事原因分析、違規項目排行榜等;這些看似冰冷的數字,其實是未來交通政策改善、勤務分配調整的重要依據;有時候,會感覺自己像個織女,將一條條零散的數據線,織成一張能看清城市交通脈絡的地圖。
- 民眾申訴的「情緒緩衝區」: 辦公室的電話鈴聲,是每天最熟悉的背景音樂;許多民眾會打來詢問罰單詳情,或對舉發內容提出申訴。電話那頭的語氣,從困惑、不滿到憤怒都有;作為員警和民眾之間的第一道緩衝,必須耐心傾聽、詳細解說流程,並安撫他們的情緒;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同理心,也是情緒勞動最重的一環。
以上,會不會覺得特別官腔官調?這個職業有什麼特別的?——有時我會這麼問我自己。這個環境,有著敏感的機關、專業的法律、執法人員,在與之相處裏,還必須得和民眾揚起微笑、避免被申訴不再續聘的危機,最可怕的,是時時刻刻被大眾社會檢視的人物及工作項目;若和以往在私人企業工作環境比較,可以說是蠻特別的工作環境。
故事,從入職的第二年開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