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五星級廚餘
作者: Anna Lee(李宛蓉)出版年月:2020.10
推薦度:★★★★★ 5/ 5
購書平台:誠品
⬛把心煮進文字的料理人
書名《五星級廚餘》,乍聽書名可能會以為是什麼環保飲食指南,沒想到一讀之後,驚為天人,根本是文學饗宴!!!作者是私人廚師兼食物造型師,遊走於好萊塢片場與富豪宅邸之間。書裡有食譜、食物美照、更多的是,滿滿「幕後人生」的片段。
如果說料理可以抓住一個人的胃,那麼作者的文字就是更上層層樓的「抓住心」。每一篇章,像是被細火慢燉的菜餚,摻入名流生活的辛香料,最後撒上作者溫暖的心。感覺與作者同在廚房,把廚房、片場與日常心情揉進文字,聽她邊煮邊聊,擺出一道道文字盛筵
一本書竟然可以如此吐槽爆料兼具溫暖的五味雜陳!!!
到底作者的文字有多溫暖呢?好比,她就是可以在食譜的料理步驟中加上一句,提醒讀者:
「再來海苔一定要元本山,除了鮮,還有最重要的一味叫做,童年。」
對料理的態度,也藏有某種爽朗的哲學:
「可以確定的是,我在烹調手法上一直都走『強勢中帶有一抹溫柔』的路線,除了少數需要小火慢燉的湯品與肉類之外,無論中西料理我都喜歡以大火對待。」、
「強勢的調味不代表成品就會重鹹,而是讓你更能掌握平淡無味與人間美味之間那條虛虛實實的界線。」
最後,她乾脆來段:
「做菜沒有誰對誰錯,這些都是我個人慣用的手法。有些人或許追求軟嫩更大過於執著焦香,重視食物原味高於調味,或者根本也吃不出上一鍋的鍋魂帶給下一道菜怎樣的貢獻,無論如何,經過多年統整了各方舞藝之後,這正是我在廚房跳出的節奏。套一句我媽最愛說的,不吃拉倒。」
好個「不吃拉倒」。俐落,但這不就是一種活得通透的方式嗎?做人做菜,其實都一樣,不必追求討好每個人,找到自己的節奏就好。
作者身為食物造型師,當然對擺盤、拍攝極為講究,這也很讓我著迷。過去看食物照片僅止於「覺得漂亮」,這次卻不住觀察每一張背後的構圖、光影,想像作者在片場奔忙的模樣、推敲其構想。原來,那些看似靜止的食物畫面,張張都藏有作者的手藝與心思。
⬛描寫好萊塢與名流八卦的分寸與真誠
描寫在好萊塢工作與名流間的相處,也寫得很誠懇謙虛,作者說:
「我們是一群幫傭界的『貴族藍領』,在茶水間交換的閒言閒語可媲美八卦雜誌,但貴族藍領的口風都很緊,講壞話通常不會指名道姓,所以這並不是一個爆料的故事,而是一則關於貧富差距的日記。」
這種分寸感很能打動人。不是硬要藉著八卦取寵賺流量,而是從工作細節裡觀察人心,寫下自己身處其中的真實感受。
即使遇到爛人怪人(偏偏上流階層何其多),作者總是能輕輕放下,一揮而就:
「我想各位應該有點好奇,我有沒有去檢舉她?答案是沒有。我覺得時間是一個很奇妙的武器,並不是每個人都很奢侈地有五年、十年去好好反思,並且收成自己的成就。很多人的時間就這樣浪費了,也有很多人得到的答案是一堆悔恨,對我來說,證明自己是對的,這樣就足夠了。」
對自己專業的尊重與嚴謹,卻又絲毫不藏私:
「很多菜鳥喜歡看戲,導演大喊開麥拉之後,一群人在幕後目不轉睛被演員的表現吸到魂飛魄散。但工作人員若是不避開演員的視線,戲演到一半正好跟演員對到眼,導致演員分心忘詞,這個工作人員那天絕對吃不完兜著走。有些演員(聽說克里斯汀.貝爾)會當場翻桌怒罵,有些演員則會低調地請製作人把你移駕出場。基本上就是這些注意事項,不要髒,不要臭,不要當一個怪人。」、
「我剛入行那個年代,想要尋找食物造型的相關資料,但無論是網路或是書籍都少得可憐。老一輩的食物造型師認為藏私才能保障自己的競爭力,我則是渴望能夠建立一個健康互助的小社群。現在任何人都可以輕易上網搜尋各種新奇的知識,食物造型也不例外,想要進入這行,現在正是黃金時代。或許曾經自己學得很辛苦吧,能夠把我的所學分享出來,總覺得風水輪流轉,是相當應該的。」
這就是廚房裡的哲學呀!一種面對生活的坦然與 generosity。
⬛「五星級」的滋味
囿於作者的文章太過美味,實在不宜開箱過多,有待愛書人自己實際品嚐,體會箇中滋味了。這也正是《五星級廚餘》最打動人的地方:就連那些看似不堪的經驗、該被丟棄的殘渣,經作者的巧手轉化,竟成為帶著風味的人生佳餚。五星級,來自看似無用的小碎片!
作者的IG: @silverlunchbox_ (銀色便當盒加條底線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