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 Test–Teach–Test 是一種英語教學法,全名為 Test, Teach, Test。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發現並針對學生的語言需求,而不是預先教語言項目
TTT 教學流程
主題:動詞片語
- Test(第一次測試)
👉 學生先完成一個語言任務(如閱讀、寫作、對話等),老師觀察學生對目標語言的掌握情況,但此時老師還沒正式教。
例:請學生閱讀一段包含「動詞片語 phrasal verbs」的文章,找出這些片語。 - Teach(教學階段)
👉 根據學生表現出的錯誤或困難,老師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教學。這樣教學就能針對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全面教一堆不一定用得到的知識。
例:發現學生能找出 phrasal verbs,但不了解意思 → 教老師針對學生不會的動詞片語進行講解與練習。 - Test again(再次測試)
👉 學生再進行一個相似但新的任務,目的是看看剛剛學到的,是否已經學會並能實際應用。
例:再給一段新文章,讓學生運用新知識找出 phrasal verbs 並解釋其意思。
TTT 方法的優點
- ✅ 量身訂做: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來設計,避免浪費時間在學生已經會的知識上打轉。
- ✅ 適合中高級學生:他們可能學過但沒掌握好,TTT 可以幫助他們深入了解。
- ✅ 適合混合程度班級:學生的需求不同,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
🧠 與 PPP 方法的差異?
PPP (Present–Practice–Produce)先教再練習,系統性呈現語言知識TTT (Test–Teach–Test)則是先測驗再教。教學焦點:發現學生弱點並補強
適合學生初學者中級以上,或程度不一班級課堂導向
【TTT 教案設計:Phrasal Verbs】
🎯 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辨識常見動詞片語並推測其含義,並能正確使用。
🧪 Test 1:語言前測(引出問題)
活動名稱:找找看!Phrasal Verb在哪裡?
時間:10分鐘
活動方式:
- 發下一段簡短的對話或文章,裡面包含常見的 phrasal verbs,例如:give up, look after, turn on, find out 等
- 任務:請學生閱讀後,圈出所有動詞片語,然後嘗試推測意思。
教師任務:
- 觀察學生是否能正確辨識。
- 記錄學生最常誤解的部分。
📌 預期學生可能反應:
- 能找到 give up / look after 等,但對其實際意思掌握不清。
- 有些學生可能以為 "give up" 是單純的 “給” 而非「放棄」。
📖 Teach:針對性教學階段
時間:15分鐘
教學內容:
- 用投影片或板書,講解剛剛出現的 4–6 個常見 phrasal verbs。
- Ex: give up = stop doing something look after = take care of turn on = start a machine/light find out = discover
- 提供例句與圖片,幫助學生聯想與理解。
- 小組活動:學生兩人一組,用 phrasal verbs 自造句並分享。
🧪 Test 2:應用新知任務
活動名稱:對話補空 & 情境配對
時間:10–15分鐘
任務一:對話填空
學生閱讀兩段新對話,選擇正確的 phrasal verb 完成句子。
任務二:情境配對卡
給學生一組情境圖片(例如一個人關燈、放棄比賽、照顧小孩等),讓學生將對應的片語動詞配對,並說出一句完整句子。
🔁 總結與延伸活動
時間:5分鐘
- 複習本課 phrasal verbs 的意思與用法。
- 問學生:「今天學到哪個片語最實用?為什麼?」
✅ 教學重點回顧(給老師用)
教師角色Test 1引出學生知識缺口觀察,並記錄錯誤與困難
有針對性地解釋、練習,教導學生易錯語言點
Test 2再次實際應用,強化記憶評估學習效果,給予回饋
使用AI: Chat GPT
使用AI內容:向AI解釋什麼是TTT教學法,和PPP教學法差在哪裡。並請他依據資料生成教學流程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