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靈魂的渴 Seeing the Innate Thirstiness Through Local Khmer Souls

拍于KOMPOT省TONLENAM村
宣教,很多人以為是話語的傳遞,是教義的說明,是把聖經的故事一段段地講解出去,好讓聽的人理解、接受、信靠。但當我在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土地上走過,當我與一雙雙陌生卻哀傷的眼睛對視,我才深深明白:真正的宣教,不僅僅是說話,而更多的是先要看見。
看見是一種內在凝視那是一種內在的凝視,是心靈裡的一種默默的靠近,是不由自主地為一個靈魂的破碎而顫動的感覺。聖靈使我們看見,不是肉眼的看,而是靈裡的洞察──那是一種更深的「見」,像是走進了別人的孤單、他們內心的疲乏、被文化壓住的信仰殘骸,以及他們無法言說的等待。
我記得在我們剛剛進入宣教工場所在的小村落裡,我坐在一個樹蔭下,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在我對面,陽光穿過椰林照在她黝黑的臉上。她沒有說話,只是低頭看著孩子,眼神沉默而幽深,像是一口很久沒有汲水的井。那一刻,我心裡一震。我知道我不是來講什麼「真理」的,我是來學著怎麼去看、去理解、去陪伴、去幫助、去安慰。
有時候,那裡的人們不是不相信神,而是不敢相信。
他們被太多現實擊潰,被貧窮、戰亂、家庭破碎、社會冷漠、一種又一種宗教文化的束縛壓得抬不起頭來。他們不是不知道靈魂渴,而是習慣了口渴;不是沒感覺到孤單,而是早已放棄尋求連結。他們的心像乾裂的田地,一眼望去滿是皸裂,而我們若只是去說話、去傳遞道理,卻沒有先看見那土地的乾旱,我們說的話也不過是風中的灰。
有一位當地村子裡的年輕人,曾帶我走過他們村子後方的一條小徑。路旁是破敗的房舍與斷裂的牆角,他指著一棟低矮的屋子說:「我妹妹就在那裡去世的,她那時才十四歲。」他頓了一下,又輕輕說了一句:「我們家祭了很多神,但從來沒有人真正聽過我們的禱告。」
那一刻,我無言。
我知道,如果我說任何關於「上帝是愛」的話語,都會顯得微不足道。於是我靜靜地站在他身旁,陪他看那棟屋子,看時間如何在高腳屋茅草和竹板上沉積,看記憶如何在心裡翻湧。然後我發現,他不需要我說什麼,他需要的是一雙能看見他傷口的眼睛。這樣的「看見」,比任何一句福音四定律都來得深沉。

真正的宣教是靈裡的連結
真正的宣教,是一種靈裡的連結,是一種讓村民感覺「你沒有走過我,但你願意聽我、陪我」的溫柔。
耶穌來的時候,祂不也是先看見人麼?祂看見稅吏撒該,就說:「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祂看見血漏婦人,知道她的觸摸;祂看見門徒在風浪中驚恐,就說:「是我,不要怕。」祂不是先教導,而是先看見;不是先訓誡,而是先與人同行。祂的眼神,就是宣教;祂的凝視,就是恩典的入口。
我開始學會放慢腳步,不僅不急著安排事工與聚會,而是去探訪,多花時間坐在人身邊。聽他們講祖母的故事、家裡的柴火,講他們的信仰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做功德」而不是「得自由」的觀念。有一次,一位長者對我說:「你跟別的宣教士不一樣,你不講話,只是陪我抽菸。」
我笑了。我不抽菸,但我懂他的意思。因為陪他坐著、陪他靜靜地看著日頭落下,那是他這一天最不孤單的時候。而靈魂的門,有時就在那樣的寧靜裡打開了。

「去」──先從短期宣教或訪問宣教開始
曾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發現90%的長期宣教士都是先有短宣或訪宣的開始。這種利用短暫的一段時間走出去深入到未得之民中的價值,並不在於我們能帶去多少資源或計畫,而在於我們能否讓自己成為一雙真正「願意看見」的眼睛。
很多人參加短宣,期待能有所作為,能改變什麼。但短宣真正的轉化,往往發生在自己裡面。當我們走進另一個文化、另一群人當中,當我們親眼看見他們生活的樣貌、敬拜的方式、困苦的處境,我們才會發現,信仰不再只是頭腦的知識,而是一種關係、一種理解的開始。
記得一家多倫多教會的短宣隊來到我們宣教工場村落時,我們就帶大家一起探訪不同的村民家。有一位姐妹,看得出她從第一家就顯得很驚訝,看到簡陋的草棚,看到一家大小家裡的家當就是竹片床上幾件破舊的衣服,連被子都沒有,草棚外放著幾支碗和一個小燒木材的土爐子時,記得她反復問我們這就是整個家嗎。當然這之後,她就突然大哭,很顯然她因著看見的一幕,讓她心裡有一個很大的憐憫和愛延伸。她之前不斷抱怨這個國家的旅館不好,環境不好,吃的也不合她的心。此刻神讓她藉著看見,而重重在她的心觸動。她後來說她平時浪費太多,應該節省下來支持宣教支援有需要的未得之民。
所以短宣訪宣的腳步不是轟轟烈烈,而是柔軟與傾聽的練習。當我們放下「傳遞」的角色,學習站在他們的田地裡仰望、坐在他們的木凳上禱告、聽他們說話的方式來理解他們的靈魂渴望,這就是宣教的神聖時刻。這不僅改變他們,也悄悄地塑造了我們,讓我們回到自己的城市時,能更深地去「看見」那些身邊熟悉卻靈裡飢渴的人。
短宣不只是一次任務,而是一場凝視的操練,是一段讓我們重新學會用主的眼睛看世界的旅程。
因為當你真正看見一個人,看見他的孤獨、他的文化重擔、他心底的失望與微光,那時候你就已經在宣教了。你是耶穌愛的延伸,是那位「看見撒瑪利亞婦人」的主,透過你,重新看見她、看見他、看見這世界。

宣教,是靜靜地看、深深地愛
宣教不是去證明上帝存在,而是活出一種眼神──那種深深凝視人靈魂的眼神,像河流那樣不說話,卻讓人願意靠近。
而這樣的眼神,是聖靈賜的,是我們禱告後得著的能力。
因為經上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這「見證」,不是高聲呼喊,而是一種靜靜地看,一種靈魂深處的陪伴,一種懂得痛的同理。
從耶路撒冷開始的宣教,不是說,而是看。從凝視開始,從愛開始。
在我們的眼中,有祂的眼神;在我們的凝望裡,有十字架的溫柔。如此,人們會說:「你沒有解釋很多,但我感覺到了神。」
這,就是宣教的開始。
(這是應邀給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聯會ACEM2025年第八期會刊寫的一点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