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 - 行書四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盧知猷(字子謩)

·人物敘述:唐末官員,進士出身,歷任中書、太子太師等職(《宣和書譜》條目有簡要傳略)。《宣和書譜》稱其「為文富贍,作字有楷法」,但現存以行書見稱。

·源流考證:卷十有條目並列舉其一件行書(文內提到《送警光序》),可見宋人(徽宗)輯錄時即視其為可觀的唐人行書代表。現存實物稀少,主要仰賴書譜錄文與後世摹本。

·書風/品評:從《宣和書譜》評語可知其書法以「楷之規矩」為根底而行筆流暢,兼有端正與行意的折衷,屬於以結體取勝、但筆意不乏行筆之變的類型。

·代表作品:宣和書譜所述《送警光序》(冊牘類作品)為主要標示;實物流傳稀疏,後世多以摹本或引文為依據。

·心得:盧氏是典型的「以楷為準、於行中求變」的傳統路線——讀其條目可感到宋人(收藏者)對他正規工整的肯定;如果有實物,應能看到兼具端正與簡潔行意的中庸之美。

吳融(字子華)

·人物敘述:晚唐詩人、官員(生於850年,卒於903年),以詩名世,同時傳有書藝。《宣和書譜》把他列入行書類,說明其書亦為人所重。

·源流考證:吳融傳記與詩作較豐,維基、地方志可見其生平;《宣和書譜》收錄表明宋代藏家亦重視其書。現今流傳書跡以拓本、摹本或後人臆斷較多。

·書風/品評:晚唐人的書法趨向雄健與暢達;對吳融,史料傾向認為其書「工捷、頗負時望」,行筆快捷、文辭氣質在書中可能轉化為行筆的敏捷與文氣。

·代表作品:史載其詩文較多,書跡多為傳世錄或帖跡引稱(《宣和書譜》並未保存大量具體真跡)。

·心得:將詩人身份與書法感受連結,吳融的書應該帶有詩人的靈氣與快捷;閱讀其條目能提醒我們唐末文人既重詩文也重筆墨表現,兩者互為表裡。

韓偓(字季珽,或簡稱韓偓)

·人物敘述:晚唐詩人,文名顯赫,與吳融等人友善唱和;其書名聲雖不若王公大筆,但在《宣和書譜》中被列為行書代表之一。

·源流考證:韓偓詩文留存較多,且有後代書家臨摹韓偓詩帖(如宋代摹本),《宣和書譜》收錄即為史料依據。

·書風/品評:晚唐風氣下,行、草書互用頻繁;韓偓作品(傳本)常見行、草雜寫之態,筆勢既有飄逸亦含骨力,尤為後世臨習者借鑑。

·代表作品:流傳題跋或詩帖若干(有後世臨本如宋克摹作等可見其筆意承繼)。

·心得:韓偓在詩壇與書壇的交叉地位,使得他的書作具有「文走筆行」的特質——適合觀察文字韻律如何轉化為筆勢節奏。

任疇

·人物敘述:唐人,曾任太常博士等職(會昌年間有官職紀錄),以文章、牘札見稱。《宣和書譜》把他列為行書人物之一。

·源流考證:任疇的文集或文牘在維基文庫等處有節錄;《宣和書譜》收錄顯示其行書當時被視為有法度者。

·書風/品評:由職官與文字活動可推,其書應偏重章法端正、用筆穩健,符合官牘行書之規矩(既便於識讀亦重文體美感)。

·代表作品:以碑帖或牘書可能較多,現多見文本錄引而非原跡。

·心得:任疇較像「職官型」書家——以正規、清晰的行書服務文書與公務;他的價值在於顯示唐人書法在官方實務中的標準化一面。

林藻(有時作米林藻 / 林緻等)

·人物敘述:唐代書家、文人,地方資料(如福建莆田研究)對其生平有地方性補充。林藻在地方史料與《宣和書譜》中皆有跡證,為地方才子兼善書法者。

·源流考證:地方志與學術研究對其傳世帖(如《深慰帖》)有討論,表明某些帖件可用來研究其書藝與個人風格。

·書風/品評:以行書見稱,兼有文人書卷的雅致與地方書風的個性(短筆謹慎、結體帶地方韻)。

·代表作品:地方傳世帖(研究文獻稱其《深慰帖》為重要實例)。

·心得:林藻的例子提醒我們研究唐人書法不僅看都城巨擘,還該重視地方文人的實際筆跡,這些材料往往能補足書史斷代的空白。

徐凝

·人物敘述:徐凝(睦州人),官至侍郎,詩一卷,亦善書。其名出現在《宣和書譜》行書部分。

·源流考證:《宣和書譜》收錄及維基文庫、維基資料皆有簡略紀錄;實物流傳少,主要依書譜記載及詩文傳本。

·書風/品評:官員出身往往帶來字形端正、章法清晰的書法特徵;徐凝應屬此類,行書中可見楷法根基的穩健轉化。

·代表作品:以文集、詩卷為主,書跡以傳聞或錄文為主。

·心得:像徐凝這類人,書藝可能服務於詩文與公務文本;研究者若能找到摹本或題跋,對還原其筆意幫助很大。

韋榮宗

·人物敘述:唐人書家(《宣和書譜》收錄),《宣和書譜》語:「不知何許人也。工正書,而行草尤勝,學者多從之。喜論書法,其得處皆脗合古人。」韋榮宗在書法理論與技法上都頗為重視,被後世引用有關執筆、結體的談話。

·源流考證:宣和書譜條目為主要來歷;另有書史研究引韋氏論說(如博論、札記)作為後世引用。

·書風/品評:宣和書譜評其「行草尤勝」,且注重技法(如執筆位置、筆法論述在後世書家間常被引用);可推其作品兼具傳統法度與熟練變化。

·代表作品:宣和書譜錄條為主要依據,實物不詳;其書論言簡而實用,對後代小楷、行草之法有影響。

·心得:韋榮宗是典型「書理與書藝並重」的書家——不僅寫得好,還會說法;這在書法傳承上非常重要,因為口傳與文字論述能把技法傳給後世。

蘇靈芝

·人物敘述:此名列在宣和卷十內,屬唐人書家或文士,名氣不像前面幾位廣為人知,但能入《宣和書譜》即表示宋代藏家視其為可觀的書法範例。

·源流考證:主要依《宣和書譜》條目;除此之外,實物與地方記載稀少,需仰賴書譜錄言與後世引用。

·書風/品評:由於資料有限,只能從列入該類推斷其行書具有一定水準,或風格具有代表性,被徽宗御府所重。

·代表作品:未見可靠的現存真跡記錄,主要為宣和書譜錄文證明其曾被收藏或讚許。

·心得:蘇靈芝的情況在古代書史中常見——有形跡於目錄與收藏錄,但實物斷裂。這類人物提醒研究者要把目錄學、藏書史與實物比較結合看待。

薛濤

·人物敘述:薛濤是晚唐著名女詞人、浙東人士,亦傳有兼善書法(女史能書在唐末並不罕見),《宣和書譜》將她列入行書一門,反映宋代仍認為其書有一定價值或風格。

·源流考證:薛濤詩詞傳世充足(女詞人典型),但她的書法真跡非常稀少;宣和書譜的收錄是關鍵史料。

·書風/品評:若依傳世文人女性的書跡特徵,可推其行書或偏向秀雅、筆意柔中帶勁;但缺乏實物時應謹慎推斷。

·代表作品:以詞、詩為主;書跡主要見於目錄或引用,未見確定之原跡。

·心得:薛濤既為詩人又列於書譜,顯示唐人(及宋人)對文人—書者一體的典範認知;研究者應把她的文學作品與目錄學資料結合,嘗試重構她的筆墨形象。

魚又玄(道士)

·人物敘述:署名為「道士魚又玄」,列於《宣和書譜》行書四之中;身分道士表明唐代宗教人士亦涉書藝,且能入宮廷藏錄。

·源流考證:主要來源為宣和書譜條目;其他史料對此人記載稀少,故以目錄學為主。

·書風/品評:道士書家常兼具隨意與古拙之風,若《宣和書譜》收錄,表示其行書在筆意或結體上有獨到之處或具古雅趣味。

·代表作品:未見確定真跡,多賴宣和書譜條目作為唯一直接證據。

·心得:魚又玄類型的書家提醒我們,唐代書寫群體包含官吏、士大夫、宗教人士、婦女等,書法不僅是官方或士族專利,呈現出社會文化的多元面貌。

總結

目錄先行,實物為上:宣和書譜是極有價值的「當代(宋代)藏家觀點」,但不等同於原跡。研究每位作者時,先以宣和條目奠基,再尋找可能的摹本、拓本、題跋或地方志補充。

注意身分與用途差異:官員(如任疇、徐凝)與詩人(如薛濤、吳融)或道士(魚又玄)在行書的風格與用途上有系統差別——官牘偏正、詩人偏文氣、道士易見古拙或個性化。觀察字形、行氣與章法時把用途納入判斷。

當代臨摹與流傳研究重要:許多被認為是「唐人筆意」的形跡常由宋、元、明代的臨摹/跋引延續下來;對於沒有真跡的作者(如蘇靈芝、魚又玄)尤其要警惕後世臆斷的影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ycen的沙龍
48會員
196內容數
2017年 10 月習篆書 2024年 10 月習國畫及楷書以及隸書 2025年 3 月習智永行楷
Allyc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9
讀書館找到這幾本, 台灣作家所出的書, 真是讓人興奮, 可以從入門觀念、技術工具,到生活美學與書法情懷,形成一套由技入道、由道返技的深度學習路徑。這本書由侯吉諒撰寫,分為「觀念心法」與「技術工具」兩大部分,適合在初學到中階階段閱讀,也非常適合你用來設計教學模組或課程導入 八週書法美學與教學設計讀書
2025/09/19
讀書館找到這幾本, 台灣作家所出的書, 真是讓人興奮, 可以從入門觀念、技術工具,到生活美學與書法情懷,形成一套由技入道、由道返技的深度學習路徑。這本書由侯吉諒撰寫,分為「觀念心法」與「技術工具」兩大部分,適合在初學到中階階段閱讀,也非常適合你用來設計教學模組或課程導入 八週書法美學與教學設計讀書
2025/09/18
行書自東漢末起,由隸書演變而來,至魏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而大盛,成為介於楷、草之間的「中和之體」。唐代書法重視規範與法度,但在行書領域仍承晉人風致,兼具法度與逸興。卷九所收,多為以文名世之士,非專業書家,但皆能以行書寄才情,或清逸,或雄健。 書體源流 唐代行書繼承自魏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
2025/09/18
行書自東漢末起,由隸書演變而來,至魏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而大盛,成為介於楷、草之間的「中和之體」。唐代書法重視規範與法度,但在行書領域仍承晉人風致,兼具法度與逸興。卷九所收,多為以文名世之士,非專業書家,但皆能以行書寄才情,或清逸,或雄健。 書體源流 唐代行書繼承自魏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
2025/09/18
4. 書寫即修養 ·書法不是單純的技巧表演,而是人格與心性的體現。 ·「字如其人」,透過書法可見人的氣質、精神與修養。 5. 漸進與持之以恆 ·書法無捷徑,必須長期練習。 ·先求正確,再求熟練,最後再談個性化。 ·「日課數字,日積月累」,才能逐步累積功力。 6. 觀察與反思 ·練字後
2025/09/18
4. 書寫即修養 ·書法不是單純的技巧表演,而是人格與心性的體現。 ·「字如其人」,透過書法可見人的氣質、精神與修養。 5. 漸進與持之以恆 ·書法無捷徑,必須長期練習。 ·先求正確,再求熟練,最後再談個性化。 ·「日課數字,日積月累」,才能逐步累積功力。 6. 觀察與反思 ·練字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宋徽宗的藝術成就以及慈雲太子的鄉野生活傳奇,並針對籤詩中的故事進行了解析,指出人生不論出身如何,始終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位。同時討論了慈雲太子的內心恐懼與外在力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楊柳花精的助力。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宋徽宗的藝術成就以及慈雲太子的鄉野生活傳奇,並針對籤詩中的故事進行了解析,指出人生不論出身如何,始終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位。同時討論了慈雲太子的內心恐懼與外在力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楊柳花精的助力。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劉元普是宋真宗時代的人。他曾當過官青州刺史。雖然他樂善好施,但身邊的僕人卻在外面為非作歹。籤詩提醒人們,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如果要帶著他人一起前進,則必須確保他們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Thumbnail
劉元普是宋真宗時代的人。他曾當過官青州刺史。雖然他樂善好施,但身邊的僕人卻在外面為非作歹。籤詩提醒人們,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如果要帶著他人一起前進,則必須確保他們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Thumbnail
◎先秦時代 (春秋、戰國) 九流十家之代表人物: 1、儒家—孔丘、孟軻、荀況。 2、道家— 李耳 (老子) 。 楊朱。 列禦寇 (列子,愚公移山之作者) 。 莊周 (莊子) 。 3、「名」家 (辯論) — 惠施 (學富五車) 。
Thumbnail
◎先秦時代 (春秋、戰國) 九流十家之代表人物: 1、儒家—孔丘、孟軻、荀況。 2、道家— 李耳 (老子) 。 楊朱。 列禦寇 (列子,愚公移山之作者) 。 莊周 (莊子) 。 3、「名」家 (辯論) — 惠施 (學富五車) 。
Thumbnail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唐 杜甫 廣文到官舍,繫馬堂階下ha7。 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ma7。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tsian。 賴有蘇司業,時時乞酒錢tsian5。 上半段寫鄭虔(廣文)在職場不得意,下半段寫生活窮困,還須蘇源明接濟酒錢! 古人重視朋友,只要力所能及,都會多少接
Thumbnail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唐 杜甫 廣文到官舍,繫馬堂階下ha7。 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ma7。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tsian。 賴有蘇司業,時時乞酒錢tsian5。 上半段寫鄭虔(廣文)在職場不得意,下半段寫生活窮困,還須蘇源明接濟酒錢! 古人重視朋友,只要力所能及,都會多少接
Thumbnail
「盧敖翱翔乎玄闕,若士竦身於雲清」。 盧敖是什麼人?漢初的文獻其實主要稱他盧生。 簡單說,他是徐福的同事。 盧敖的任務,跟徐福有點同又有點不同,畢竟是傳說各種版本嘛。最主要的說法,都是說他負責去找仙人「羨門(高)」。
Thumbnail
「盧敖翱翔乎玄闕,若士竦身於雲清」。 盧敖是什麼人?漢初的文獻其實主要稱他盧生。 簡單說,他是徐福的同事。 盧敖的任務,跟徐福有點同又有點不同,畢竟是傳說各種版本嘛。最主要的說法,都是說他負責去找仙人「羨門(高)」。
Thumbnail
蜀書十二一開始,我們有講到「任安」這個人,做為蜀地學者老師的代表。 今天來補一下另外兩個:董扶跟楊厚。 董扶這名聽著都沒印象,其實你一定看過五百遍。 「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他就是勸劉焉入蜀自立的侍中,堪稱影響時代的學者代表人物。
Thumbnail
蜀書十二一開始,我們有講到「任安」這個人,做為蜀地學者老師的代表。 今天來補一下另外兩個:董扶跟楊厚。 董扶這名聽著都沒印象,其實你一定看過五百遍。 「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他就是勸劉焉入蜀自立的侍中,堪稱影響時代的學者代表人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