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自東漢末起,由隸書演變而來,至魏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而大盛,成為介於楷、草之間的「中和之體」。唐代書法重視規範與法度,但在行書領域仍承晉人風致,兼具法度與逸興。卷九所收,多為以文名世之士,非專業書家,但皆能以行書寄才情,或清逸,或雄健。
書體源流
唐代行書繼承自魏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初期多尚褚遂良、虞世南之規矩,至盛唐而趨瀟灑,晚唐則多文士書風,或質樸、或清逸。卷九所錄十家,皆非專業書法家,多為詩文名流,能以行書抒才情。宋徽宗編《宣和書譜》時,正是從「文士書法」角度加以評列。
1. 吳通玄
·傳記:唐人,文學之士,事跡不詳。·書評:《書譜》稱其筆致峻整,體近歐虞,文人氣勝。
·作品:未有確實傳世墨跡,見錄於古代帖本。
2. 李白(701–762)
·傳記: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蜀人。盛唐最負盛名詩人。
·書評:《書譜》言「氣象豪逸,有二王餘韻」,與其詩風相表裡。
·作品:《上陽台帖》存世,筆意縱橫恣肆;另有傳為其手跡之《春夜宴桃李園序》。
3. 張籍(768–830)
·傳記:字文昌,和州人。以樂府詩聞名。
·書評:筆力謹嚴,行楷之間,質樸清勁。
·作品:傳世墨跡未見,惟有收錄於《大觀帖》之題跋字跡。
4. 裴潾
·傳記:唐士族,仕宦不詳。
·書評:《書譜》言其「筋骨勁利,學歐虞而少靈秀」。
·作品:傳跡不存,僅見於帖錄。
5. 杜牧(803–852)
·傳記: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人。唐晚期名臣、詩人。
·書評:《書譜》曰「少習王書,筆勢遒媚」,風度俊逸。
·作品:有《張好好詩卷》傳世,今藏於上海博物館,為唐代存世珍貴墨跡。
6. 李景讓
·傳記:仕於憲宗、穆宗年間,曾為御史中丞。
·書評:筆姿近褚遂良,端謹清潤。
·作品:墨跡未存,見於宋人帖錄。
7. 崔龜從
·傳記:唐人,史事不詳。
·書評:《書譜》稱其「姿態秀發,學王氏而具其韻」,然未至高妙。
·作品:無確跡存世。
8. 白居易(772–846)
·傳記: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
·書評:《書譜》稱「筆畫端勁,少雕飾,行中見雅量」。
·作品:有《醉吟先生詩》殘帖傳世;另有《與元九書》墨跡見於古帖。
9. 裴休(791–864)
·傳記:字公美,晚唐名相,亦精佛理,與圭峰宗密交好。
·書評:《書譜》謂「筆致疏朗,得晉人韻度」,有清逸之氣。
·作品:《圭峰定慧禪師碑》為其所撰並書,現有宋拓本流傳。
10. 司空圖(837–908)
·傳記:字表聖,河中人,晚唐著名詩論家,《二十四詩品》作者。
·書評:《書譜》曰「姿態高古,神韻自出」,書如其文,尚韻致。
·作品:《二十四詩品》墨跡傳世為後人摹刻;真跡已不存,僅見於刻帖。
總結
唐代行書三類人物,多為詩文名家兼善書法。
·風格:承二王、歐虞與褚遂良之法,重文人書卷氣。
·特點:不在專業技巧,而在氣韻與人格。李白、杜牧、白居易、司空圖尤以「詩書同源」最為突出。
·作品存世:以杜牧《張好好詩卷》、李白《上陽台帖》、裴休《圭峰定慧禪師碑》為代表,其餘多散佚於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