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靜之淵:在海底聽見上帝的聲音Hearing God's Voice Under the Sea

1
水下三十英尺,一座教堂靜靜矗立。它不是人手建造的,而是由碎石與沉沙、海藻與失落的記憶,慢慢拼湊成形。沒有鍾聲,也無牧師,每當潮汐呼吸之間,有一道光斜斜灑進破損的彩繪玻璃,那裏便充滿恩典。那天,我潛入這片被稱爲甯靜之淵的海域。沒有人願意相信,在世間喧嚣之外,竟還藏着這樣一座教堂。它不是供人敬拜,而是供靈魂栖息。
你會說這太超現實,太離奇。但信仰從來就不是邏輯的問題。信仰是當你疲憊不堪、無路可走時,仍願意向着某個看不見的方向走一步,哪怕隻是一步。就像我們的書上說的:“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确據。”(《希伯來書》11:1)
我在水中,耳邊隻剩下心跳和氣泡聲。海水并不冷,像一層薄薄的紗,把我與外界隔開。那一刻,我明白什麽叫恩典,不是轟轟烈烈的拯救,而是被柔軟、細緻、如水一般的愛,輕輕包裹着。
教堂中央有一張椅子,是珊瑚長出來的,經年累月。誰坐在那裏,誰就會聽見一些聲音,不是幻聽,而是上帝的話,如同風吹過麥田的聲響,如同嬰兒啼哭之後母親的呢喃: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參《耶利米書》31:3)
這句話在我耳邊響起時,我竟落淚。那淚與海水混合,不再分明。世人總以爲愛是一場交易,是努力之後的回報,但在他眼中,我無須證明什麽,也無須完美。這讓我想起那些年,在地上的奔跑、競争、被誤解、被排擠,那些努力證明自己的瞬間,仿佛都化爲泡影。但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爲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參《哥林多後書》12:9)
2
你知道嗎,這座教堂裏沒有十字架,因爲整片海水就是他的十字架。他不是站在高處俯視我們,而是潛入水底,進入我們的絕望和迷茫。這與我們在公司裏經曆的所謂“鲨魚法則”何其不同。那些強者若無恩典包容,最終隻會變成彼此撕咬的野獸。但若在上帝的水中,即使是鲨魚,也學會了在他面前低頭,化爲守護的力量。
我在椅子上坐了許久。身體被浮力托起,卻又被心中的重量拉下。我想到自己在人間的模樣:有時是鲨魚,有時是小魚,有時什麽也不是,隻是一滴水。但在這裏,每一滴水都有名字,每一個靈魂都不會被遺忘。
我想起詩人曾這樣問,“人算什麽,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麽,你竟眷顧他?”(參《詩篇》8:4)
離開教堂前,我回望那塊彩繪玻璃,陽光仍舊斜斜灑下,如同上帝輕聲說:“去吧,不要再害怕。”
我浮上海面。海面平靜,仿佛世界從未動搖過。岸上的人依然奔走,世界依然以效率、結果和競争爲王。誰也不相信,深海之中,藏着一座教堂。如果你與他同行過,心會變得柔軟,甚至能笑着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因爲你知道,他們也是在找路回家。
回家。這詞很簡單,卻是人一生的奧秘。

3
有人說人生如草木一秋,一場熱烈終成塵土。但我更願相信:在那塵土之下,是種子。當恩典的雨滴灑落,他将再次喚醒我們,叫我們複活。
我們所追随的那位說:“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參《約翰福音》11:25)
于是,我不再恐懼死亡,也不再急于證明自己。我願以一個被愛之人的姿态活着,即使人世冷漠,即使制度荒唐,即使好人被誤解、被犧牲,我知道:他看見。
世上的人也許無法馴鲨,也無法讓每個人都發光,但在那座水中的教堂裏,我學會了另一種力量:甯靜、溫柔、堅定、無需語言的信。
如今我依然在城市中生活,擁擠的地鐵,繁忙的會議,冷漠的電梯與無數次的“你還不夠好”。但每當我閉上眼,就會回到那海底的座椅上,仿佛一個聲音對我說:“你是我所揀選的,我用慈愛與誠實系住你。你無需争戰,因我與你同在。”
4

親愛的,你是否也曾是那隻鲨魚,被驅趕、被孤立,隻因你與衆不同?你是否也曾是那條小魚,隻願安靜遊過,不被發現?我想告訴你:無論你是誰,無論你經曆了什麽,在上帝眼中,你不隻是數字,不是績效報表上的一行,而是一個獨一無二、值得愛與救贖的靈魂。
他說,“看哪,我将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以賽亞書》49:16)
嗯,是這樣的。我們在人世浮沉,學會信、學會放下、學會愛。不是爲了得着這世界的獎賞,而是因爲他已賜下最美好的——就是他自己。
而那座水中的教堂,不在海底,它就在你我心中。每當你靜下來,每當你選擇原諒、選擇愛,選擇以軟弱行剛強,你便回到了那裏。
回到他的懷中,回到真正的家。
發表在美國《海外校園》雜誌網站「加點鹽」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