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港鐵、日本JR改革成功,台鐵公司化只能做表面?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raw-image


🇯🇵 日本:為何 JR 能擋住地方壓力?

  1. 改革時就「切乾淨」
    • 日本國鐵破產後,中央政府大刀闊斧: 六家 JR 接手幹線 偏遠赤字線直接切出去(地方第三部門或直接廢止)
    • 等於「把爛攤子丟給地方」,從源頭隔絕干擾。
  2. 社會接受「廢線是現實」
    • 日本人普遍能接受「人口減少=線路不可能永遠存在」。
    • 抗議聲音有,但社會氛圍容許「用經濟邏輯收縮」。
  3. 政客能爭取補貼,但不能強迫 JR 維持
    • 地方政客能幫忙要錢,卻不能左右 JR 營運,因為 JR 已是公司,不是「公家單位」。

🇭🇰 香港:為何 MTR 不會被亂加站?

  1. 土地政策與利益綁定
    • 港鐵新線幾乎都是「先有地產規劃,再蓋車站」,地產收入保證可回收成本。
    • 政客要多蓋站,得先跟土地開發權掛鉤,不是單純喊一喊。
  2. 地狹人稠,需求集中
    • 香港人口密度高,每個站都有人潮支撐,不太可能出現「一天不到百人」的小站。
  3. 政治結構特殊
    • 香港的立法、區議會權力有限,交通規劃多由行政主導。
    • 意見會有,但無法像台灣這樣「地方政治人物一嗆,部會就讓步」。

🇹🇼 台灣:為何台鐵問題特別嚴重?

  1. 地方政治文化
    • 鄉鎮型政治勢力強,議員、立委、里長都有影響力。
    • 「幫地方多爭取一站」等於實質政績 → 中央很難拒絕。
  2. 補貼邏輯模糊
    • 日本/香港清楚區分「商業營運 vs 公共責任」。
    • 台灣卻一股腦塞給台鐵,補貼與營運責任混在一起。
  3. 社會氛圍
    • 台灣對「關站、廢線」幾乎零容忍,馬上就被貼上「漠視偏鄉」標籤。
    • 政府與台鐵寧可「裝死維持」,不敢碰真正的結構問題。

🎯 結論

👉 不是日本、香港沒有奇怪政客,而是:

  • 日本用 制度切割(廢線/地方化),讓政客吵也吵不到 JR。
  • 香港用 土地財政綁定,車站蓋與否先看「能不能回本」。
  • 台灣則是 沒有清楚界線,台鐵仍被當「交通局分局」,地方壓力就全灌進來。

如果台鐵真的「破產重組」走 JR 式改革,地方民代會被迫閉嘴,但過程會很血腥


🔎 日本案例:為什麼政客最後閉嘴?

  1. 日本國鐵(JNR)真的破產
    • 1987 年 JNR 累積負債 37 兆日圓,中央政府直接宣布「清算」。
    • 成立清算事業團(JNRSC),負債由政府兜底,運輸事業切割給 JR 六社。
  2. 政治責任轉移
    • 廢線、裁員(超過 20 萬人 → 7 萬人),由「破產重組」的名義處理。
    • 地方政客能吵,但已經不是「原國鐵」的責任,而是「地方要不要自己養」。
  3. 地方第三部門鐵道
    • 偏遠線路被移交給地方「第三部門」(地方政府 + 民間合資)。
    • 維持與否,變成地方自己的問題。中央與 JR 輕鬆脫身。

🇹🇼 如果台鐵真的破產 → 台灣會怎樣?

  1. 中央宣布清算/重組
    • 政府兜底負債,設立「台鐵清算基金」。
    • 運輸事業切給幾家子公司(東、西幹線 + 區域鐵路公司)。
  2. 地方民代的角色改變
    • 現在:地方民代靠「多一站」當政績。
    • 破產後:中央會說「要保留?你地方政府出錢補貼」。
    • → 民代就會閉嘴,因為地方財政有限,沒錢繼續撐。
  3. 社會氛圍衝擊
    • 短期會有巨大反彈(罵政府見死不救)。
    • 但中長期,會像日本一樣,社會逐漸接受「人口減少,廢線是現實」。

🎯 結論

👉 地方民代不是真的閉嘴,而是被迫轉移戰場

  • 不能再要求「加站」,因為新台鐵公司不甩政治。
  • 只能回頭跟地方政府爭「補貼預算」。
  • 最後 → 小站要嘛廢掉,要嘛地方自掏腰包養,政客的嘴自然安靜。

換句話說:台鐵要徹底擺脫政治干擾,唯一的方式就是「破產重組」+「責任切割」


否則「公司化」只是幻術,地方民代還是會永遠卡著不放。


了香港的核心:MTR 之所以能避開台鐵式的政治干擾,靠的不是沒有政客,而是「不動產財政」讓政治被鎖住


🏙️ 香港的 MTR 模式 = 「Rail + Property」

  1. 車站與土地綁定
    • 港鐵每建一條新線,政府會「批出沿線土地開發權」給 MTR。
    • 換句話說,鐵路不是單純公共建設,而是「帶著現金流的地產投資案」。
  2. 利益共生
    • 政府:靠批地賺地價差、收回土地增值稅。
    • MTR:靠賣樓、出租物業,回收鐵路投資。
    • 投資人:2000 年 MTR 上市後,股東拿到穩定股息。
  3. 政治力量被馴服
    • 地方議員想要多一站?可以,但必須綁定地產計畫。
    • 這樣一來,政治討價還價變成「你能不能拿出錢、開發案能不能回本」,而不是單純喊口號。

🔑 為什麼不動產能戰勝政治?

  1. 財源自主性
    • MTR 的收入有一半以上來自地產,不必每年去政府「乞補貼」。
    • 財務上能自負盈虧,就有底氣跟政客說「不符合效益就不蓋」。
  2. 制度設計
    • 香港的土地制度由政府壟斷(土地 99% 屬於政府,只有批租權)。
    • 這種集中式權力,使得「鐵路+地產」變成鐵板一塊,政客插手空間小。
  3. 社會氛圍
    • 香港人普遍接受「地產綁鐵路」,因為地鐵開到哪、房價漲到哪,人人有感。
    • 這形成「民間—政府—MTR」三方利益共同體。

🚧 與台鐵的對比

  • 台灣的土地制度 分散:地方政府、私人地主、中央單位各掌握一部分 → 很難用鐵路帶動完整開發。
  • 台鐵雖然有地,但多是零碎交通用地,法規限制多 → 沒有港鐵那種「一批就是整片地」的威力。
  • 台灣政客喊「多一站」時,不需要考慮財務回收,因為補貼來自「國庫」;MTR 的政客必須面對「地產投資能不能回本」。

🎯 結論

👉 香港不是沒有政治,而是 不動產財政架構,讓政治的力量被鎖進「財務模型」裡


簡單說:


  • 台灣=政治綁住鐵路
  • 日本=改革切割掉爛線
  • 香港=土地財政壓制政治
raw-image

🎯 核心一句話

  • 台鐵:政治凌駕經營 → 只能裝死、漲價、補貼。
  • JR:制度斷尾求生 → 政治吵不到本體。
  • MTR:不動產綁住政治 → 讓財務模型決定路線。

「不動產活化」在台鐵公司化的論述裡,確實很像一塊遮羞布——用來說服大眾「公司化有錢途」,但實際上它並不是解方,而是一種政治敘事。


🔎 為什麼說是「遮羞布」?

  1. 台糖早就示範過
    • 台糖有大片土地(5 萬公頃以上),也喊了幾十年「活化」。
    • 結果大部分成功案子都早就做掉(台糖量販、工業區合作),剩下來的不是太偏遠就是法規卡死。
    • 台糖最後仍然靠「制糖本業+政府資源」維持,活化並沒有變黃金母雞。
  2. 台鐵情況更糟
    • 台鐵土地多是「狹長線形」+「交通用地」=可開發性比台糖更低。
    • 車站周邊雖然有黃金地段,但零散、產權複雜,加上地方抗爭,開發速度極慢。
    • 真能帶來收益的案子寥寥無幾,卻被包裝成「潛在寶庫」。
  3. 公司化時的政治包裝
    • 政策溝通不能只說「要漲價、要裁員」,所以加上「我們還有資產可以活化」的美好想像。
    • 這讓「公司化」看起來像是有前景的商業改革,而不是純粹的財務止血。

🌀 實務限制

  • 法規門檻:土地多屬交通用地,要變更使用困難。
  • 開發成本:BOT、招商案動輒數十年,回收期太長,根本救不了眼前虧損。
  • 市場需求:非北車、松山這種核心站點,二線三線城市需求不足。

🎯 結論

👉 「不動產活化」在台灣語境下,多半是 安撫民意的遮羞布

  • 台糖喊過,效果有限;
  • 台鐵喊得更響,但條件更差;
  • 真正能賺錢的少數案子,對龐大財務黑洞只是杯水車薪。

所以,靠不動產翻身是神話;真正的改革還是回到:治理、責任切割、公共 vs 商業定位。

raw-image

🎯 結論

  • 台糖:喊了幾十年活化,成果有限,老本消耗中。
  • 台鐵:條件比台糖更差,活化神話更像「公司化的遮羞布」。
  • JR/MTR:成功不是因為「有地」,而是因為 制度設計(都市計畫 + 土地授權 + 市場需求)。

👉 在台灣,「不動產活化」更像一種政策包裝話術,無法成為台鐵翻身的根本。


🎭 台鐵公司化三大幻術

1️⃣ 不動產活化 = 「票房神話」

  • 話術:台鐵土地龐大,一旦活化就能賺錢翻身。
  • 現實
    • 土地零碎、交通用地法規限制多。
    • 真能快速帶來收益的案子少之又少。
    • 台糖喊了幾十年「活化」,結果有限;台鐵條件更差。
  • 本質:只是用「未來潛在收益」安撫大眾,掩蓋短期財務黑洞。

2️⃣ 公司化治理 = 「換招牌不換腦袋」

  • 話術:公司化後有董事會,經營效率會提升。
  • 現實
    • 股權仍 100% 國有,董事長官派,依舊是官僚體制。
    • 沒有市場股東壓力,缺乏真正的績效責任制。
    • 公共責任與商業經營混在一起,定位不清。
  • 本質:公司化只是「政治公關秀」,體質未改,效率難提升。

3️⃣ 票價調整 = 「財務止痛藥」

  • 話術:漲票價是合理化,才能反映成本。
  • 現實
    • 漲價不能解決結構性赤字,只是補洞。
    • 國際案例(JR/MTR)翻身靠多元營收,不是單靠票價。
    • 民眾對漲價反彈強烈,卻看不到服務品質顯著改善。
  • 本質:把改革失敗的成本轉嫁給乘客,最容易卻最沒創意的做法。

🎯 總結

👉 台鐵公司化的三大幻術,本質都是「說故事」:

  1. 土地活化:賣夢。
  2. 治理公司化:換殼。
  3. 票價調整:轉嫁。

如果沒有制度上的斷尾(像 JR)或完整的土地財政配套(像 MTR),公司化只是幻術,台鐵依舊積重難返。

🔪 台鐵真改革五步驟流程圖

1️⃣ 破產清算(斷尾)

  • 宣布「台鐵破產」,歷史債務由清算基金承接。
  • 新設「台鐵運輸公司」,只承接西部幹線與主要通勤路線。
  • 偏遠支線 → 移交地方或廢止,由地方政府決定要不要養。

2️⃣ 資產切割(專業化)

  • 成立「台鐵資產公司」,專責土地與商業開發。
  • 與運輸公司完全分帳,避免「活化」再淪為口號。
  • 引入專業不動產管理團隊,公開透明,收益回流鐵路。

3️⃣ 公共 vs 商業責任切清(定定位)

  • 公共服務:偏遠路線、優惠票價 → 政府補貼,明訂公式,公開透明。
  • 商業運輸:幹線、都會區 → 完全依市場邏輯營運,盈虧自負。

4️⃣ 敢關敢砍(效率化)

  • 關閉「日均旅次低於 100 人」的小站,改以公車接駁。
  • 大規模自動化(售票、檢票、調度),精簡人事編制。
  • 高成本卻低回收的服務 → 直接刪減或移交。

5️⃣ 引入市場紀律(真公司化)

  • 部分子公司或資產公司上市,引入股東監督。
  • 經營層績效考核公開化,不達標必須下台。
  • 終結「官派安插」文化,讓公司治理真正落地。

🎯 收束一句話

👉 台鐵如果真要改革,不是靠「公司化幻術」或「土地活化口號」,而是要有破產的決心、切割的魄力、補貼的透明、關站的勇氣,以及市場的紀律。


否則,再怎麼換名字,還是原地踏步的交通局。


多重話術

  1. 員工待遇太差 → 博取同情 / 正義感
    • 訴求勞動正義,貼近基層員工,塑造自己「懂內幕」的形象。
    • 對觀眾來說容易共鳴:「難怪台鐵服務差,原來是員工被剝削」。
  2. 效率不彰 → 技術專業 / 批判體制
    • 強調「看過台鐵內部運作」,因此批評有權威。
    • 這點迎合了喜歡聽「內幕爆料」的觀眾。
  3. 漲價沒商業邏輯 → 迎合乘客 / 大眾情緒
    • 一般人最敏感的就是票價,他如果完全站在台鐵立場,容易被罵是「官話」。
    • 所以必須轉身批評「漲價不合理」,來維護自己在大眾眼中的中立性。

🌀 問題在哪?

  • 這三種話術各自看似合理,但拼在一起就自相矛盾:
    • 要員工待遇好 → 成本上升。
    • 要效率高 → 必須砍人、裁站、精簡。
    • 要票價不漲 → 收入停滯。 → 三者不可能同時存在,除非政府無限補貼。
  • 換句話說,這其實就是一種 「一套一套」的自我掩護術
    • 既能批判體制,又能討好大眾,還能保持專業人設。
    • 但這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模糊焦點,讓觀眾以為台鐵問題是「努力不夠」而不是「結構錯置」。

🎯 總結

👉 不是單純「在作夢」,而是典型的 輿論表演者

  • 對不同受眾講不同的套話。
  • 但這些話彼此矛盾,沒有提出可行解法。
  • 最後只是在維持「自己永遠是清醒者,問題永遠是別人」的立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0會員
140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09/22
我們日常看到的許多亂象:闖紅燈、垃圾亂丟、賣場佔位,往往被人嗤之以鼻——不是說這些事不重要,而是提起來很容易被說成「碎念」。為什麼?這背後其實有一套社會科學的邏輯。 1. 為什麼公德心被當成「小鼻子小眼睛」? 道德授權 (Moral licensing) 人們更喜歡談「宏大議題」:人權、環保、
Thumbnail
2025/09/22
我們日常看到的許多亂象:闖紅燈、垃圾亂丟、賣場佔位,往往被人嗤之以鼻——不是說這些事不重要,而是提起來很容易被說成「碎念」。為什麼?這背後其實有一套社會科學的邏輯。 1. 為什麼公德心被當成「小鼻子小眼睛」? 道德授權 (Moral licensing) 人們更喜歡談「宏大議題」:人權、環保、
Thumbnail
2025/09/20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文章才剛發出去,馬上就忍不住開後台,一直刷新看有沒有人按愛心? 流量高一點,心情就好一點;流量低,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這種狀況,就是很多創作者共有的「流量焦慮症」。 什麼是流量焦慮症? 流量焦慮症指的是: 把點閱、愛心、留言數,當成評價自我
Thumbnail
2025/09/20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文章才剛發出去,馬上就忍不住開後台,一直刷新看有沒有人按愛心? 流量高一點,心情就好一點;流量低,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這種狀況,就是很多創作者共有的「流量焦慮症」。 什麼是流量焦慮症? 流量焦慮症指的是: 把點閱、愛心、留言數,當成評價自我
Thumbnail
2025/09/20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白天上班的時候,雖然忙得焦頭爛額,卻還能勉強打起精神應付。 但一到下班回到家,整個人就像電池瞬間歸零——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耍廢? 其實,這並不代表你真的「懶惰」或「被掏空」,而是大腦與身體的運作方式在作祟。 為什麼上班時還能打起精神? 工作結構感
Thumbnail
2025/09/20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白天上班的時候,雖然忙得焦頭爛額,卻還能勉強打起精神應付。 但一到下班回到家,整個人就像電池瞬間歸零——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耍廢? 其實,這並不代表你真的「懶惰」或「被掏空」,而是大腦與身體的運作方式在作祟。 為什麼上班時還能打起精神? 工作結構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需共同努力改善。透過國外成功案例的借鑒,臺灣可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易於市民參與的管理機構。此外,步行街道與大眾運輸系統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交通的關鍵,建立步行友好的街道是可選擇的選項。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交通問題至關重要。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需共同努力改善。透過國外成功案例的借鑒,臺灣可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易於市民參與的管理機構。此外,步行街道與大眾運輸系統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交通的關鍵,建立步行友好的街道是可選擇的選項。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交通問題至關重要。
Thumbnail
解除契約指的是契約自始無效,雙方需回復到訂立契約前的狀態;終止契約則是在特定日期後失去效力,之前的條款仍然有效,雙方需結算此期間的所有給付。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契約效力的時間點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解除契約指的是契約自始無效,雙方需回復到訂立契約前的狀態;終止契約則是在特定日期後失去效力,之前的條款仍然有效,雙方需結算此期間的所有給付。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契約效力的時間點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幾十年來,潮流似乎在逆轉。日本是率先以停車政策對抗大量汽車化發展的國家之一,首先是禁止隔夜停車,並以「車庫證明書」的法規將政策推到巔峰:一定要擁有註冊好的停車位,之後才能為車輛註冊。為什麼日本街道有其獨特的魅力?
Thumbnail
這幾十年來,潮流似乎在逆轉。日本是率先以停車政策對抗大量汽車化發展的國家之一,首先是禁止隔夜停車,並以「車庫證明書」的法規將政策推到巔峰:一定要擁有註冊好的停車位,之後才能為車輛註冊。為什麼日本街道有其獨特的魅力?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去參加了一個關於城市公共交通改善的會議,我們討論要一個新的捷運站項目,希望可以針對目前的捷運路線可以再做進一步的拓展,讓更多民眾可以擁有更便利的通勤生活。當然想的都很容易,但要實際操作的成本真的就不是開玩笑的。我葉瀚林希望從我手中出去的案子,都是可以被認可的,也是可以讓大眾放心的結果。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去參加了一個關於城市公共交通改善的會議,我們討論要一個新的捷運站項目,希望可以針對目前的捷運路線可以再做進一步的拓展,讓更多民眾可以擁有更便利的通勤生活。當然想的都很容易,但要實際操作的成本真的就不是開玩笑的。我葉瀚林希望從我手中出去的案子,都是可以被認可的,也是可以讓大眾放心的結果。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受到4月3日花蓮強震影響,被列為捷運環狀線通車計畫第三階段的中和-板橋段,正由專家學者進一步檢視復原設計與施工方案中,在嚴謹巡檢下, 發現鋼箱梁共出現11處位移,位移量分別為約3.5至92公分,目前所有鋼箱梁皆已完成額外加固、並持續進行監測,目前達安全狀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受到4月3日花蓮強震影響,被列為捷運環狀線通車計畫第三階段的中和-板橋段,正由專家學者進一步檢視復原設計與施工方案中,在嚴謹巡檢下, 發現鋼箱梁共出現11處位移,位移量分別為約3.5至92公分,目前所有鋼箱梁皆已完成額外加固、並持續進行監測,目前達安全狀
Thumbnail
身為一個上班通勤族 遇到大眾交通工具停駛時 你該如何是好?
Thumbnail
身為一個上班通勤族 遇到大眾交通工具停駛時 你該如何是好?
Thumbnail
近期,交通部即將送交立法院的惡法,內容居然要限縮檢舉、取消部分違規記點,如果此法規修惡案通過,將對台灣的交通造成近一步的危害;因此,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抵抗惡法、並呼籲交通部別走回頭路!
Thumbnail
近期,交通部即將送交立法院的惡法,內容居然要限縮檢舉、取消部分違規記點,如果此法規修惡案通過,將對台灣的交通造成近一步的危害;因此,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抵抗惡法、並呼籲交通部別走回頭路!
Thumbnail
這篇談「重劃區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都更緩慢,現在有「危老」,可能腳步還快那麼一丟丟,但是依然是牛步進行。市區房子就是老公寓、亂停的摩托車、拉得亂七八糟的電線⋯⋯ 「台灣人還要忍受這樣的環境多久?」 板橋算好的了,中永和更擁擠,有些巷子窄到火災都不知道怎麼救
Thumbnail
這篇談「重劃區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都更緩慢,現在有「危老」,可能腳步還快那麼一丟丟,但是依然是牛步進行。市區房子就是老公寓、亂停的摩托車、拉得亂七八糟的電線⋯⋯ 「台灣人還要忍受這樣的環境多久?」 板橋算好的了,中永和更擁擠,有些巷子窄到火災都不知道怎麼救
Thumbnail
🚦 在繁忙的街頭,每一筆交易、每一份契約,都在編織著商業世界的網絡。 在這張網絡中,買賣交易的標的五花八門,除了特定的物品之外,無形、虛擬的「債權」也是可以成為買賣的標的。 然而,當我們將視野從台灣延伸至日本,會發現制度卻有著微妙的差異,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且讓糰子娓娓道來。
Thumbnail
🚦 在繁忙的街頭,每一筆交易、每一份契約,都在編織著商業世界的網絡。 在這張網絡中,買賣交易的標的五花八門,除了特定的物品之外,無形、虛擬的「債權」也是可以成為買賣的標的。 然而,當我們將視野從台灣延伸至日本,會發現制度卻有著微妙的差異,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且讓糰子娓娓道來。
Thumbnail
長話短說 只說重點 Google Map可確認地點 https://maps.app.goo.gl/LzsFYn9qGcvGvnYBA 本公司的客人釋放出來的店鋪商業樓。 未公開物件(意思是只能透過我買~~) 【物件介紹】 築年:1979年7月 商業區 建蔽率 80%
Thumbnail
長話短說 只說重點 Google Map可確認地點 https://maps.app.goo.gl/LzsFYn9qGcvGvnYBA 本公司的客人釋放出來的店鋪商業樓。 未公開物件(意思是只能透過我買~~) 【物件介紹】 築年:1979年7月 商業區 建蔽率 8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