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愛希老師的頌缽培訓課後,我特別抓緊時間沉澱自己,靜靜感受那份平靜,也會與高我對話。雖然不確定祂是否聽見,但我依然會許願,希望自己能夠安穩下來,並進一步療癒自己與家人。這個為期兩天的培訓課程,不僅讓我收穫頌缽的技巧,也帶來人際上的溫暖交流。和老師及其他四位同學相處的氛圍輕鬆愉快,第二天中午大家共進午餐時,更意外開啟了「人類圖」的話題。
同學與老師幾乎都測過人類圖,唯獨我沒有。得知只需要輸入出生年月日時,我便嘗試輸入資料。結果出乎意料──我竟然是僅佔人口 1% 的「反映者(Reflector)」。
1. 反映者(Reflector,約佔人口1%)
- 反映者幾乎沒有固定能量中心,因此對環境極度敏感,宛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集體的狀態。
- 他們需要更多時間來做決定,建議以「完整一個月的月亮週期」為基準,等待清晰感。
- 當處於良好環境時,他們能感受到驚奇與喜悅;反之,若環境不佳,則會陷入失望。
- 反映者的價值在於成為團體的健康指標,提醒他人注意氛圍與方向。
2.生產者(Generator,約佔人口70%)
- 生產者是社會主要的能量來源,擁有穩定且強大的生命力。
- 他們的特質在於「回應」,當外在事件出現時,他們能透過身體感覺來判斷是否適合投入。
- 一旦找到熱愛的事物並全心投入,能展現出持久的動能與滿足感。
- 若勉強做不喜歡的事,則容易陷入挫敗與倦怠。
3. 顯示者(Manifestor,約佔人口9%)
- 顯示者天生具有影響力與驅動力,適合發起行動並帶領方向。
- 他們往往不需要等待,他們的直覺衝動能推動事情展開。
- 但由於能量過於直接,常引來他人誤解或阻力,因此關鍵在於「事先告知」,以減少衝突。
- 成功的顯示者,能在社群中創造新的可能,帶動改變。
4. 投射者(Projector,約佔人口20%)
- 投射者並非靠持續輸出能量,而是透過洞察與指引發揮價值。
- 他們能看見他人的潛能與運作模式,適合擔任顧問、導師或領導角色。
- 核心策略是「等待被邀請」,當獲得正確邀請並被認可,他們能發揮深度影響力。
- 若過度主動或未被尊重,則容易感到苦澀與失落
當我分享這個結果時,同學與老師紛紛驚呼:「哇!你是我第一個反映者的朋友!」、「難怪你總覺得自己沒有太多議題,你就是來體驗人生的!」。這些回饋,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特殊定位。
在靈性學習的路上,我先從頌缽開始,學會自我療癒,也療癒家人。接下來我將走向更深的探索:SSR 古埃及靈氣與頭薦骨共振。我提醒自己,不需要急著追尋,當準備好時,豐盛自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