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每日經濟學小教室 · Day 5 主題:差別取價 — 課本 vs. 土地用途(Chatgpt)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raw-image


📘 課本上的差別取價

在一般的經濟學課本裡,「差別取價(Price Discrimination)」指的是:

  • 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場或不同消費者群體,收取不同價格。
  • 典型例子:學生票 vs. 全票、商務艙 vs. 經濟艙。
  • 公式核心:
  • MRA​=MRB​=MC
    也就是壟斷廠商在多市場的「邊際收益 MR」必須相等,並與邊際成本交會決定總產量。
  • 結果:需求彈性小的市場 → 價格高;需求彈性大的市場 → 價格低。

需求彈性最白話:腳麻了,漲了需求量減少不多,跌了需求量增加不多

獨佔差別取價精神:麻了我就多漲,跑了就收低一點加減賺,達到利潤極大化

🏬 進階應用的差別取價(地主 vs. 土地用途)

把場景換到不動產市場:

  • 一位地主擁有所有土地。
  • 租給銀行(B)與服飾業(C)。
  • 外部場地競爭受限,所以地主可以針對不同行業訂不同租金。

分析邏輯:

  • 銀行的土地需求:rB=100−2LB= 100 - 2LB​,MR 線更快下降。
  • 服飾的土地需求:rC=80−LC,MR 線下降比較慢。
  • 地主最大化利潤的條件:
    MRB=MRC=λ,LB+LC=L
raw-image

很多人第一眼都會覺得「不是出高價就能多拿嗎?」但在這裡,陷阱在於我們看的「高價」其實是均衡下的租金,而不是需求曲線起點的「願付能力」。


1. 土地配置的核心邏輯

地主在做差別取價時,不是看「誰喊得價錢高」,而是看 每多給一單位土地能帶來多少額外租金收入(也就是 MR,邊際收益)。

條件是:

MRB=MRC

只要 MR 相等,地主就達到利潤極大化。


2. 為什麼銀行租金高但地少?

  • 銀行需求線比較陡:代表「需求缺乏彈性」,少量土地銀行也願意出很高租金。
  • 但因為需求陡峭,當銀行拿到更多土地時,租金會迅速下降,地主的 MR 線也掉得快。
  • 所以地主只給銀行一小部分土地(這時租金還維持在高水準),就能把銀行的租金榨到極致。

結果:

  • 銀行每單位土地出價高 → 小量土地就能貢獻高收益。
  • 但給太多,邊際收益掉太快 → 不划算。
  • 所以最後銀行「高價、但量少」。
  1. 土地使用量計算公式

來自 「圓面積公式」

A=πr2

因為購物中心被簡化成「圓形腹地」,以市中心為圓心,距離當半徑。

  • 半徑 OA→ 服飾競標得到土地使用範圍 → 面積就是 π(OA)2
  • 半徑 OB → 銀行可承受的最遠範圍 → 整體面積 π(OB)2
  • 銀行實際使用土地 = 總銀行圓盤 π(OB)2 減掉內圈已被服飾業搶走的 π(OA)2

2. 經濟學背景

這一段其實是「競租理論(bid rent theory)」的空間版。

  • 距離市中心愈近 → 地租高。
  • 不同用途(銀行 vs. 服飾)會依願付地租的高低決定佔據哪一圈土地。
  • 最後,空間配置就是一圈圈「同心圓」,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各產業的土地用量。

所以,π 只是因為「腹地模型」假設土地是 圓形分佈,所以面積換算才帶 π。


3. 總結一句話

購物中心土地是以圓形腹地來計算面積 → 半徑平方 × π。


3. 為什麼服飾租金低但地多?

  • 服飾需求線比較平緩:需求比較有彈性,租金不會因為多租一些地就馬上掉很快。
  • 地主發現「多給服飾業一些地,雖然單價低,但量多,總收入還能增加」。

結果:

  • 服飾「低價、大量」,貢獻的總租金收入仍然可觀。
  • 所以地主把剩下大部分土地分給服飾業。

4. 一句話直覺

這題不是「誰出價高 → 誰拿最多」,而是:

👉 誰的需求彈性小 → 租金較高,但地主不給太多地(因為 MR 掉太快)。

👉 誰的需求彈性大 → 租金較低,但地主分比較多地(因為多給一點還划算)。


5. 生活比喻

就像樂園裡兩種遊客:

  • VIP 商務客:願意花大錢買票,但人數少;多推銷幾次,價格就掉得快。
  • 家庭客:單價低,但人多;票賣得多仍然能賺大錢。

樂園當然會兩邊都做,但 VIP 票數量少、價格高;家庭票數量多、價格低。


把「差別取價」轉成房東現實世界的玩法,會更好懂。


1. 單一租金(競爭市場)

  • 假設某大樓有 20 間店面。
  • 房東只能訂一個統一租金(比如每月 3 萬)。
  • 銀行、服飾、餐飲誰願意付就租,誰嫌貴就不租。
  • 租金由「市場平均」決定:房東收不到特別高價,但也不會閒置。

👉 這就是課本「一價定律」:一個均衡租金,全部店面租出去。


2. 差別取價(壟斷房東)

如果整棟都是一個房東的,而且外面競爭有限,他就可以玩差別取價:

🎯 實務手法

  • 地段區隔
    • 一樓面向大馬路,房東知道銀行最愛曝光,就喊「每坪 5000」。
    • 二樓或巷子內,只有服飾/小吃要,就開「每坪 2000」。 → 銀行租到少量、一樓黃金店面,單價高;服飾拿到比較多坪數,但單價低。
  • 行業區隔
    • 房東會看行業競租力。銀行、藥局、連鎖飲料店,付得起高租金,就優先給黃金地段。
    • 書局、服飾、補習班,通常沒辦法比銀行砸錢,房東只好在邊角位置給他們。
  • 時間區隔(變相差別取價):
    • 剛開幕時先低價租給人氣店,養人流。
    • 人潮起來後,再調漲下一手承租人的租金。

3. 為什麼高租金的行業反而地少?

房東心裡的算盤是:

  • 「黃金角位只要給一家銀行,就能鎖定整層租金行情。」
  • 給太多銀行店面,剩下位置的租金就掉太快,不划算。
  • 所以銀行店面通常「小但貴」,服飾/餐飲「大但便宜」。

👉 房東追的是「總租金收入」最大化,而不是單純看誰出價高。


4. 現實例子

  • 信義區百貨:銀行、珠寶、旗艦店 → 一樓小空間但租金最高;服飾 → 二樓三樓大空間,單價較低。
  • 商場地下街:藥妝店、連鎖咖啡靠出口,租金貴;衣服攤、鞋店往內擺,租金低但坪數大。

📝 總結

  • 房東差別取價 ≈ 課本 MR 等化。
  • 銀行(需求硬)→ 少量、高價。
  • 服飾(需求彈性大)→ 多量、低價。
  • 房東靠「地段、行業、時間」把店面切割,最大化總租金收入。

往高階一點的應用,至少有這幾個方向:


1. 阿朗索 (Alonso) 的都市地租理論

  • 假設:城市是單一中心(CBD),土地呈圓形腹地分布。
  • 推導:不同家庭或企業面臨「交通成本 vs. 地租」取捨,形成遞減的「地租曲線」。
  • 結果:人口或產業依需求強度分布成一圈圈的同心圓。
  • 應用:解釋為什麼中央是金融/高價值活動,外圍是住宅,最外圈是農業。

👉 π 在這裡就是面積換算工具,用來把「半徑」轉成「土地供給量」。


2. Von Thünen 模型(農業地租)

  • 這是更早期的版本(19 世紀),假設城市是市場中心,周圍農地環狀分布。
  • 不同農作物因為運輸成本不同 → 願付地租曲線不同 → 分布在不同半徑圈。
  • 常見題目會推導:小麥、蔬菜、畜牧業各在什麼距離分布。
  • 計算時一樣用到 πr2\pi r^2πr2 轉換「圓面積」。

3. 計量/實務應用

  • 都市規劃:利用競租理論估算「零售業 vs. 辦公 vs. 住宅」的最佳分布。
  • 地價估計:GIS 系統會用圓形或多邊形 buffer,計算某設施(捷運站、百貨)腹地內的土地面積或人口。π 就是計算 buffer 面積的基礎。
  • 交通經濟學:把交通時間換算成「有效距離半徑」,再用 π 公式求可達土地資源。

4. 更高階的數學化

如果進一步用到數學/微積分,π 就不只是「面積換算」而已,還會變成:

  • 土地供給函數
    L(r)=πr2
    → 對半徑 r 微分,就能得到「每增加一單位半徑,新增多少土地」:
    dL/dr=2πr
    這在都市邊界擴張模型裡很常用。
  • 均衡推導
    當不同用途的「邊界半徑」由競租曲線決定,就能直接算出各用途佔多少面積。 例如:服飾業 內圈半徑 OA,銀行業 外圈半徑 OB → 面積差公式。

5. 實際延伸案例

  • 信義計畫區:一樓靠近大馬路的黃金店面 = 高租金、低面積(類似銀行業)。
  • 住宅新城:外圍大面積住宅用地,單價低但佔地廣(類似服飾業)。
  • 農村規劃:算不同作物腹地的最適配置,實務上會用 π r² 做土地需求分配。

✅ 總結:


進階應用時,它會變成 都市地租模型的核心工具,牽涉到 Von Thünen → Alonso → 現代 GIS/都市規劃 的一整套框架。

很多人直覺覺得銀行一定要在大馬路口、黃金角,但現實裡確實有不少分行藏在巷弄裡。這背後原因其實很複合:


1️⃣ 歷史因素(老分行)

  • 很多銀行分行是 30–40 年前就設立的,那時候地段還沒像今天這麼熱鬧。
  • 當年巷內也許是地方「商業核心」或市場旁,後來市容變化、大馬路拓寬,反而顯得位置偏。
  • 因為銀行裝潢與金庫搬遷成本極高,舊分行通常「寧願繼續用」而不輕易搬家。

2️⃣ 成本考量

  • 巷口租金 vs. 巷內租金 差異可能一倍以上。
  • 銀行內部會算帳:如果該分行存款量、放款量有限,沒必要花大錢在黃金角位。
  • 尤其是一些「維持據點」的分行(例:為了服務老客戶),巷內就夠了。

3️⃣ 服務型而非曝光型

  • 有些分行不是拿來「吸新客」,而是 服務既有客群
  • 例如:某住宅區、某工業區,重點是方便附近居民或廠商,而不是要路過客看到。
  • 這種情況下,巷內位置完全可以接受。

4️⃣ 土地/房東因素

  • 有些社區地主就是不想切一樓大馬路店面給銀行租,或早就租給其他「零售業」(藥妝、咖啡)。
  • 銀行退而求其次,只能選巷內空間。

5️⃣ 分行佈局策略

  • 銀行總部規劃網點時,有時只要「區域內有據點」即可,不見得每間都要黃金角。
  • 例如:在一個商圈內,可能有旗艦分行(馬路口)+ 普通服務分行(巷內)。

6️⃣ 特殊狀況

  • 合併:銀行合併後,常常會多出兩家分行 → 有些就留下「巷內舊據點」。
  • 房價飆漲:房東漲租金太狠,銀行不想搬太遠,就改簽巷內空間。

一句話總結


巷內分行多半是 歷史殘留 + 成本考量 + 服務定位,不是主打曝光或新客。


→ 如果你看到銀行在大馬路口,那是「旗艦或展示用」;看到巷內分行,那多半是「維持服務據點」。


[銀行小說]懸疑·諜戰·職場《裂縫協議》 Crack Protocol,第一章〈順手的備註〉 (chatgp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7會員
362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09/24
1️⃣ 核心概念 在經濟學裡,價值可以從不同角度衡量: 古典學派(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馬克思):價值來自「勞動投入」──商品的價值=生產所需勞動時間。 新古典學派:價值不是「生產多少」,而是「市場願意付多少」(主觀效用 + 邊際效用)。 👉 勞動價值論就是: 「我們能不
Thumbnail
2025/09/24
1️⃣ 核心概念 在經濟學裡,價值可以從不同角度衡量: 古典學派(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馬克思):價值來自「勞動投入」──商品的價值=生產所需勞動時間。 新古典學派:價值不是「生產多少」,而是「市場願意付多少」(主觀效用 + 邊際效用)。 👉 勞動價值論就是: 「我們能不
Thumbnail
2025/09/23
🎲 賽局理論的創新點 & 理論突破 1️⃣ 傳統經濟學的限制 完全競爭市場模型:假設市場價格自動調整,人人是「原子化」的小玩家,不考慮互動。 均衡分析 (Walras):追求市場出清,忽略玩家之間的「策略考量」。 👉 問題:這種模型無法解釋軍備競賽、卡特爾、價格戰、談判。 2️⃣ 賽局
Thumbnail
2025/09/23
🎲 賽局理論的創新點 & 理論突破 1️⃣ 傳統經濟學的限制 完全競爭市場模型:假設市場價格自動調整,人人是「原子化」的小玩家,不考慮互動。 均衡分析 (Walras):追求市場出清,忽略玩家之間的「策略考量」。 👉 問題:這種模型無法解釋軍備競賽、卡特爾、價格戰、談判。 2️⃣ 賽局
Thumbnail
2025/09/22
主題:時間投資與「朝三暮四」 👩‍🏫 林悅說: 「錢可以再賺,但時間不能重來。經濟學除了要看你花在哪裡,還要看你何時想花。」 🕒 今日概念1: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做一件事的成本,不只是花掉的錢,而是 你放棄的最佳替代方案的價值。 ➡️ 網聊遇到紅
Thumbnail
2025/09/22
主題:時間投資與「朝三暮四」 👩‍🏫 林悅說: 「錢可以再賺,但時間不能重來。經濟學除了要看你花在哪裡,還要看你何時想花。」 🕒 今日概念1: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做一件事的成本,不只是花掉的錢,而是 你放棄的最佳替代方案的價值。 ➡️ 網聊遇到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定價策略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型的新創公司,正確的定價策略不僅可以提高銷售額,還能鞏固市場地位。《定價耍心機》這本書是由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 Jagmohan Raju 和張忠共同撰寫的。他們在書中深入探討了各種訂價策略,並指出了許多企業在訂價時常見的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定價策略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型的新創公司,正確的定價策略不僅可以提高銷售額,還能鞏固市場地位。《定價耍心機》這本書是由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 Jagmohan Raju 和張忠共同撰寫的。他們在書中深入探討了各種訂價策略,並指出了許多企業在訂價時常見的
Thumbnail
折價與溢價,簡而言之就是商品價格便宜或昂貴。如何在交易中實際應用這個概念呢?本篇文章介紹了折價與溢價的定義以及實際交易應用的方式。
Thumbnail
折價與溢價,簡而言之就是商品價格便宜或昂貴。如何在交易中實際應用這個概念呢?本篇文章介紹了折價與溢價的定義以及實際交易應用的方式。
Thumbnail
一、4種定價方法: 1.成本定價法:成本+利潤 優點:算法簡單、風險小。 缺點:利潤要多少才合理、利潤不好計算。 2.競品定價法:做市場調查,看競爭對手的定價多少 競品分三種 a.直接競品:跟你做相同的 b.間接競品:他的服務跟你的產品跟你相似的
Thumbnail
一、4種定價方法: 1.成本定價法:成本+利潤 優點:算法簡單、風險小。 缺點:利潤要多少才合理、利潤不好計算。 2.競品定價法:做市場調查,看競爭對手的定價多少 競品分三種 a.直接競品:跟你做相同的 b.間接競品:他的服務跟你的產品跟你相似的
Thumbnail
第一部都在講基本概念,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在上經濟學的時候,那些名詞定義令人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早已嵌入我們商學院學生的DNA內,陌生的是經過二十年後有些新事物再補充,同時也由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來解釋。 拿「看不見的手」來說吧,我們都知道市場會長出他自己的樣子,但都沒人知道市場從哪
Thumbnail
第一部都在講基本概念,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在上經濟學的時候,那些名詞定義令人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早已嵌入我們商學院學生的DNA內,陌生的是經過二十年後有些新事物再補充,同時也由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來解釋。 拿「看不見的手」來說吧,我們都知道市場會長出他自己的樣子,但都沒人知道市場從哪
Thumbnail
在討論過「吸脂定價」和「滲透定價」,《無痛買單》的作者下寬和接著談到了「價格歧視」、「分層定價」等兩種常見的的定價手法。 首先來是「價格歧視」,這是一種根據顧客的不同屬性(如年齡、會員資格)或消費的地點和時間來設定不同價格的策略。舉例來說,博物館和美術館常常對孩童和學生提供折扣,這不僅是基於營業利
Thumbnail
在討論過「吸脂定價」和「滲透定價」,《無痛買單》的作者下寬和接著談到了「價格歧視」、「分層定價」等兩種常見的的定價手法。 首先來是「價格歧視」,這是一種根據顧客的不同屬性(如年齡、會員資格)或消費的地點和時間來設定不同價格的策略。舉例來說,博物館和美術館常常對孩童和學生提供折扣,這不僅是基於營業利
Thumbnail
在《無痛買單》一書中作者下寬和(Shimokawa Hiroshi)提出價格決定基準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型:價值基準、競爭基準、成本基準以及消費者心理基準。每一種基準都從不同角度切入,解析了定價背後的複雜性與多方面的考慮。 一、價值基準,主要是站在顧客角度。以消費者的立場,透過消費者所認知的商品/服務
Thumbnail
在《無痛買單》一書中作者下寬和(Shimokawa Hiroshi)提出價格決定基準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型:價值基準、競爭基準、成本基準以及消費者心理基準。每一種基準都從不同角度切入,解析了定價背後的複雜性與多方面的考慮。 一、價值基準,主要是站在顧客角度。以消費者的立場,透過消費者所認知的商品/服務
Thumbnail
《超簡單經濟學》的書名雖然有「超簡單」,不過全書共有509頁、7部(價格與市場、產業與商業、工作與工資、時間與風險、國家經濟、國際經濟、特殊經濟議題)、25個章節,要讀完並不是那麼簡單。 這本書有三大重點,第一,人們傾向於在價格較低時多買一點,以及價格較高時少買一點;第二,生產商品或服務的人,傾向
Thumbnail
《超簡單經濟學》的書名雖然有「超簡單」,不過全書共有509頁、7部(價格與市場、產業與商業、工作與工資、時間與風險、國家經濟、國際經濟、特殊經濟議題)、25個章節,要讀完並不是那麼簡單。 這本書有三大重點,第一,人們傾向於在價格較低時多買一點,以及價格較高時少買一點;第二,生產商品或服務的人,傾向
Thumbnail
自由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追逐利潤和迴避虧損的體系,對經濟效率而言,虧損的訊息與利潤一樣重要,它告訴生產者該停止生產什麼產品,由於生產決策由價格引導,因此社會對稀有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最簡單、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們喜歡在價格低時多買一點,價格高時少買一點;同樣的,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人,喜歡在價格高時多
Thumbnail
自由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追逐利潤和迴避虧損的體系,對經濟效率而言,虧損的訊息與利潤一樣重要,它告訴生產者該停止生產什麼產品,由於生產決策由價格引導,因此社會對稀有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最簡單、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們喜歡在價格低時多買一點,價格高時少買一點;同樣的,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人,喜歡在價格高時多
Thumbnail
大家最常聽到供需由市場來決定,但是常常商業上卻不是這樣。 供需理論裡面:最重要就是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 在經濟學模型中用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Equilibrium]。 這個曲線模型的因果關係為價格(Price)是因、數量(Quantity)是果。
Thumbnail
大家最常聽到供需由市場來決定,但是常常商業上卻不是這樣。 供需理論裡面:最重要就是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 在經濟學模型中用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Equilibrium]。 這個曲線模型的因果關係為價格(Price)是因、數量(Quantity)是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