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還有另一種活法》獻給所有在職場迷失的你
週日午後,活動中心外的陽光正好,孩子們追逐著泡泡槍噴出的泡沫,婦女們圍坐在塑膠椅上,有人編織手環、有人烘焙糕點、有人忙著整理用來換物的小攤位。
雅文站在角落,看著這樣的風景,彷彿看見一種樸實但踏實的生活。
這場「手作換物日」是她與幾位村裡的婦女共同發起的,她幫大家設計了活動海報與社群文案,還與欣如線上討論如何簡單經營一個部落格,記錄這個小社區的故事。
「阿雅,妳那個Logo真是漂亮,連我們村長都說專業!」一位叫阿琴的大姐笑著對她說。
「真的嗎?那太好了。」
「我們這裡很久沒有人這樣主動來幫忙,大家都覺得妳不一樣,不是來炫技,是想聽我們的。」
雅文聽了,有點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黃老師在一旁靜靜地喝茶,笑著點點頭:「妳的確是把自己放進來了,這不是觀光,是參與。」
下午三點,她帶著幾位婦女進行一場小型的分享工作坊,話題從「女性如何運用個人專長創造收入」,一路談到「孩子上學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一位名叫怡蓉的年輕媽媽,語帶哽咽地說:「我以前在都市念設計,但結婚後搬回來,所有人都覺得我該安心帶小孩。
我知道他們沒惡意,可是我常覺得自己好像慢慢變透明了。」
雅文聽完,緩緩開口:「你們知道嗎?我也曾在台北當主管,每天開會到深夜;
但現在我覺得,比起成為別人的工具,我更想成為自己的火種。
能不能賺很多錢我不知道,但我想找到讓我活著有意義的方式。」
場子一時靜下來,有人低頭擦眼角,有人露出一種剛醒來的神情。
晚上回到老師家,她攤開筆記本,寫下今天的紀錄,也開始擬定一份簡單的提案:結合線上平台與地方社群的「共學互助小計畫」。
她打算回台北後,就開始行動。
「老師,我想這趟旅程是為了讓我想起自己還可以創造什麼,而不只是回憶我曾經有什麼。」
黃老師點頭:「妳開始動筆的那一刻,種子就發芽了。」
臨走前,幾位婦女送給她一條自己編織的棉麻圍巾,上頭繡著幾個字:願你所種皆有果,她看了忍不住熱淚盈眶。
搭上回程的列車時,天空開始飄雨,但她心裡明亮如初。
這場雨像是洗淨,也像是一種祝福。
以上故事為虛構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