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振翅的蝴蝶,夾帶著氣流在大西洋上空捲起海嘯,世界就如同一個精密的機械,各種現象如齒輪般相互嵌合,草偃便知風至,水漾便有船過,若不去了解它們運行的規則,試圖弄清社會體制下潛藏的道理,人生的步伐只會顫顫巍巍、險象環生;空有「智慧」就只是個行動硬碟,就像愛唱高調的知識份子徒具其表,而內在的含金量取決於「見識」的深淺,唯有兩著兼具才能跳脫常識框架,在驚濤駭浪的社會中順流而行。
作者萬維鋼不斷強調成為「智識份子」的必要性,社會的邏輯必非雜亂無章,只是它沒有義務按照我們的邏輯前進,十年前誰想過線上遊戲可以入主奧運,五年前在家工作代表坐吃山空,三年前人工智慧只存在艾西莫夫的小說裡,面對體制、面對未來,面對這台每分每秒都在汰舊換新的機械,我們該具備怎樣的《高手心態》去拉動操縱桿呢?
第一講:社會的規律
讀書時常會聽到長輩說,學生是最輕鬆的工作,長大後才真正意識到所言非虛,成年遭逢的問題,從單純的解答變成兩難的抉擇,從原先只要顧好自己份內之事,變成做決定的主事者,這個世界已逐漸複雜化,早期的社會講求一技之長,追求把某項技能練到爐火純青,但只把一道菜做好是招攬不了客人的,安東湯麵也是上了電視節目才開始大排長龍,陣頭出了電影,九天民俗團才進入大眾視野,可見「只做最好的自己」並非明智之舉,滿足於成為專才是不夠的,廣泛學習各類的通識,用複雜去對抗複雜,才是被這世界寵愛的人。
第二講:教育的秘密
智商高低、背景環境是影響優秀的因素之一,這點毋庸置疑,但它能帶我們走到多遠的距離呢?許多研究顯示,較富裕的家庭確實能拉高小孩的在校表現,但仍不足以有顯著的差別,最終決定小孩是否能出類拔萃,端看於他是否有內在驅動力,這還只是以「考試」的角度作討論,若考慮到更高層次的能力,例如社交溝通、終身學習等,家長在補習和早教上的軍備競賽就基本毫無用處,甚至會帶給小孩負面的發展。
第三講:歷史的定律
人和動物真正的區別是「創新」與「合作」,例如語言的出現,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抽象思維,因為許多知識光靠筆畫很難準確傳達,革新的技術、延長的壽命,逐步組建岀現今的社會藍圖,但身為有見識的的智識份子,可不能過度被侷限在輝格史觀內,認為今天的一切都是歷史的必然;台灣在2024年的世棒賽奪冠,一夕間各路英雄視為天命所歸,遭遇的強敵都是故事中必然失敗的背景板,但其實每屆的比賽,每支隊伍都有機會取勝,只是這次終於輪到我們而已。
第四講:未來的謎題
AI是特指某一領域內的計算智慧,並非像星際大戰內包山包海的R2—D2,它們所做的是模式識別,指出X光片中的異常、將語音翻譯成文字、推算最佳的行車路徑等,藉著我們餵養的資料,不斷調節神經網路上的參數,換句話說,AI的優異程度取決於資料來源的品質,而且它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光憑這兩點,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擔憂就顯得有些小題大作了;因為這個世界不停在變動,真實的社會可不像圍棋那麼簡單,去年的得獎公式未必能套用在今年,已經退流行的款式可能突然在下一秒爆紅,所以情報獲取的管理和掌握,才是未來稀缺的資產。
本書中許多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此處我只是略掀皮毛,理工出身的萬維綱博士,敘事和舉證皆井井有條,非常有說服力,若想儘早在未來掌握先機,翻開這本書就對了。
想看更多每週書句,歡迎到IG搜尋:@marginecho
本文首刊於:https://news.readmoo.com/2025/06/05/250605-mi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