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度開始,越來越多新聞或社群在討論國中小師資短缺問題,以下是身在教育現場,身歷其境的幾點看法。
一、人數還是能補齊,但非專長授課比例越來越多。從以前到現在學校內正式老師就從未 編齊,但以前還有較多具教師證老師(專長教師)願意代理或代課,現在有一部分開出的缺能找到相關科系補上就阿彌陀佛。
二、天馬行空(上位者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策,無止境的增加行政業務量。其中可分成兩方面說起:
1.與教學有直接相關的政策未做好通盤規劃與考量,上位者一想到或一被要求就立刻
推出,結果就是且戰且走(政治人物美其名為滾動式修正),以無止境的擴增行政業
務來修補各項隨時發生的缺漏。例如雙語政策:一開始要求100%全英課堂對話,等
到做不到、找不到人做,又說50%、20%也可以,可憐的是行政、老師已經人仰馬
翻一輪了;例如本土語:師資哪來都沒個規劃就強制要上千千百百種本土語,長官
們只在期限到到時一句自己一定要找到師資,行政們就三頭六臂的電訪找老師、就
被迫排出限制爆多的綁群課表以及永遠填不完的調查報表、專案申請。
2.與教學沒有直接相關的政策直接發包到中小學,一點點都沒有從辦學的專業、現場
人力的考量,純粹就是把國中小教職當村里長在使喚(戒嚴時代想法做法的遺留)。
例如班班有石斑、班班有牛奶:因為農業部要求,教育部就接球,瞬間增加的業務、
時間壓得老師們身心俱疲,斑斑可考;例如全民有球打,竟要在校園內買球、借
球、保管球,老師這職務還分擔著提振全民運動風氣、照顧全民健康的重責大任。
(*這政策公告後被噴到不行,暫停了,但當初教育部長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提出
時,竟沒任何一縣市的局處長站在基層學校實務面提出反對質疑,要嘛縣市局處長
離基層還是太遠、要嘛世風日下無一真男(女)兒,還是局處長們的專業~不是教育)
三、無止境的家長濫訴,老師尊嚴盡失,嚇退還沒進場的新血,逼退盡心盡力的資深。輕易投訴大門一開後,學校接到的濫訴主要有兩大類:
1.以網路世界匿名留言的心態,說出各種光怪陸離、不負責任的理由傷害老師、要求
撤換老師,例如:數學作業太難,學生不喜歡老師,老師不會教,給我換掉。
2.以我也是教育專家的心態,無理要求老師做出各種配合,例如:學生不交作業被記
警告(老師苦口婆心叮嚀補交無效),家長告教育局再告教育部說學生犯錯就該無止
盡輔導不能懲處,要求撤銷警告((後來了解,家長心態是不可以給我小孩留下紀錄
(有說明可銷過根本不會有紀錄),根本無關乎什麼輔導懲處的教育理論))。投訴的
處理結果多是學校屈服於教育局(部)、民意代表或不想上報壓力,只能從快、從
嚴、從大事化小處理,當事的老師也就往往身心俱疲。
很多人說現在的社會價值要開放參與、要多元價值,所以學校的風貌改變了,圈子外的新血老師觀望的越來越多,圈子內的認真老師少做少錯的越來越嚴重(本來就打混的樂得繼續打混)。短時間內,學校還是會存在,老師還是會存在,只是誰來當老師?老師怎麼教?情況會更好?看看鐘擺的兩端怎麼擺,十幾二十年後應該會有個答案。生命會找到出路的,只是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機會是留下來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