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真相》故事大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沒有事實,只有詮釋。』 — 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殘酷的絕對真相 vs. 維持秩序的必要謊言**

備受矚目的市長亞歷克斯·萬斯(男,42歲),是正在競選州長的完美政治金童。他英俊、自信,擁有完美的家庭與無懈可擊的誠信形象,是國家的希望。然而,這座由民意支持和公關策略打造的王國,建立在一個核心缺陷之上:他對「完美形象」有著病態的依賴。為了維護這個能凝聚民心、實現政治理想的形象,他默許了團隊對他的人生進行「必要修飾」,將無數個微小的謊言與妥協,視為顧全大局的必要之惡。但在內心深處,他被巨大的冒牌者症候羣所折磨,時刻恐懼著完美外殼被揭穿的那一天。


這一天,在他接受全國直播的黃金時段訪談時到來了。


電視臺被一名自稱「真理」(Veritas,男,50歲)的恐怖份子佔領。一枚與亞歷克斯心跳和皮膚電反應相連的「測謊炸彈」被裝在他身上,直播沒有中斷,而是變成了一場全國矚目的公開審判。「真理」的聲音透過擴音器響起,宣佈了殘酷的遊戲規則:誠實地回答所有問題,任何謊言、閃躲或沉默,都將立刻引爆,讓整座城市化為灰燼。亞歷克斯那個由可控「真相」構成的世界,瞬間粉碎。


在攝影棚這個幽閉的角鬥場裡,一場貓捉老鼠的心理戰正式展開。亞歷克斯被迫學習在極端壓力下生存的全新技能,他動用所有政治智慧,試圖在語言的鋼索上游走,說出「技術上正確」的真相來應對「真理」的提問。問題從他誇大的學歷、隱瞞的家族醜聞,再到對政敵的匿名攻擊,每一次都像手術刀般,精準地切開他精心縫合的謊言傷口,完美外殼逐漸出現裂痕。


電視臺外,亞歷克斯的競選總幹事馬克(男,48歲)與警方危機處理小組合作,代表著功利主義的外部世界。他們嘗試幹擾訊號、尋找技術漏洞,甚至開始討論犧牲亞歷克斯以保全城市的終極方案,這與攝影棚內亞歷克斯孤軍奮戰的道德困境,形成了強烈的諷刺對比。


當亞歷克斯一度以為自己能掌控局面時,「真理」拋出了毀滅性的終極問題,直指他最大也最不堪的祕密——一段婚外情。這個謊言是他完美家庭形象的核心支柱,也是他人設的阿基里斯之踵。在全國觀眾,包括他妻子伊蓮娜(女,41歲)的注視下,亞歷克斯本能地嘗試說謊否認。


瞬間,炸彈的倒數計時器從無限變為六十分鐘。


在死亡的倒數聲中,遊戲規則徹底改變,賭注從政治生命躍升為個人的一切。最終,他被迫在全國人民面前承認了背叛。炸彈暫停了,但他的一切也隨之失去了——民意支持率崩盤、黨內同志切割、家庭破裂。他看著螢幕上自己狼狽的倒影,政治生涯與個人信譽化為灰燼。他陷入了徹底的絕望,靈魂被掏空,一無所有。


在這片死寂的廢墟中,亞歷克斯忽然頓悟。他意識到,自己和「真理」都是偏執的囚徒:自己沉迷於「完美的謊言」,而「真理」則信奉「絕對的真相」。他領悟到,摧毀對手的武器,不是另一個謊言,而是比他更高維度的真相——那就是,「真理」對真相的信仰,本身就是一種拒絕看見世界複雜性的、最極端的謊言。


亞歷克斯不再回答問題,他撿起麥克風,直視鏡頭,將審判席轉向對方。他展開了一場鏗鏘有力的獨白,承認自己的所有謊言與脆弱,但接著話鋒一轉,將矛頭直指「真理」的意識形態:「你聲稱追求真相,但你所謂的真相,只是用來傷害他人的武器!你對『真相』的信仰,本身就是一種最懶惰的謊言!」最後,他向「真理」提出了終極問題:「你敢對著這顆炸彈說,你堅信自己今天所做的一切,毫無疑問,是完全正義的嗎?」


「真理」的信念,在他自己設計的規則面前應聲崩潰。


危機解除後,亞歷克斯獨自坐在救護車後座。他沒有理會歡呼的人羣或閃爍的鏡頭,只是靜靜地看著自己顫抖的、滿是污跡的雙手。他用政治上的死亡,換取了靈魂的新生。他失去了一切,卻第一次感到了真實和自由。

=================================================================

「你就是我們在找的故事人嗎?」

有個神秘的編劇交流群,正等著有滿腦子好故事的你。進來和我們聊聊劇本、激發靈感,讓創作之路不孤單。

邀請加入「編劇交流討論群」!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ut5V8...

通關密語:9632

準備好就進來吧,我們在故事的另一端等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牌腦補公司
9會員
69內容數
創意人 Dalson 出品,腦洞保證原廠。 這裡不寫KPI,只寫沒人叫你寫的故事。 靈感來自夢、迷路、尷尬瞬間和深夜的怪念頭, 文風時而文青、時而像在精神分裂。 你以為是廢文,其實都是預算不足的腳本。 歡迎加入腦補公司,一起自由放飛劇情線。
D牌腦補公司的其他內容
2025/09/29
《裂痕之上》故事大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李歐納·柯恩 (Leonard 報復背叛的毀滅性衝動 vs. 與「敵人」產生意外連結的療癒力量 一名情感壓抑、追求極致完美的木工師傅,在發現妻子外遇後,策劃了一場報復行動,偽裝身份接近妻子的情人。然而,復仇的火焰卻意外地點燃了
2025/09/29
《裂痕之上》故事大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李歐納·柯恩 (Leonard 報復背叛的毀滅性衝動 vs. 與「敵人」產生意外連結的療癒力量 一名情感壓抑、追求極致完美的木工師傅,在發現妻子外遇後,策劃了一場報復行動,偽裝身份接近妻子的情人。然而,復仇的火焰卻意外地點燃了
2025/09/29
『唯一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 蘇格拉底 求知的渴望 vs. 生存的本能 一位畢生致力於用科學摧毀信仰的頂尖無神論物理學家,意外啟動了隱藏在古老聖經中的外星行星改造程式,引發了全球性的末日災難。在被渴望將此技術佔為己有的政府祕密單位追殺的同時,他必須直面自己因創傷而生的理性
2025/09/29
『唯一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 蘇格拉底 求知的渴望 vs. 生存的本能 一位畢生致力於用科學摧毀信仰的頂尖無神論物理學家,意外啟動了隱藏在古老聖經中的外星行星改造程式,引發了全球性的末日災難。在被渴望將此技術佔為己有的政府祕密單位追殺的同時,他必須直面自己因創傷而生的理性
2025/09/29
『人們有時不願聽見真相,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幻覺被摧毀。』 — 弗里德里希·尼采 理性的真相 vs. 信仰的秩序 一名智識上極度傲慢的無神論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發現了一塊足以顛覆世界主要宗教的古老石碑。在他試圖將這個「終極真相」公諸於世時,卻遭到一個強大祕密組織的全球追殺。這趟亡命之旅迫
2025/09/29
『人們有時不願聽見真相,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幻覺被摧毀。』 — 弗里德里希·尼采 理性的真相 vs. 信仰的秩序 一名智識上極度傲慢的無神論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發現了一塊足以顛覆世界主要宗教的古老石碑。在他試圖將這個「終極真相」公諸於世時,卻遭到一個強大祕密組織的全球追殺。這趟亡命之旅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人類會說謊,喜歡用謊言包裝,我們該如何去了解「謊言」甚至知道人們在說謊的行為與關於謊話間的多重關係?挪威卑爾根大學哲學系教授、也是奇維塔智庫主持人的專家-拉斯史文德森,出版的《謊言的哲學》透過定義謊言、敘述謊言、甚至以生活和社會中常見政客的謊言為例,也許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謊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人類會說謊,喜歡用謊言包裝,我們該如何去了解「謊言」甚至知道人們在說謊的行為與關於謊話間的多重關係?挪威卑爾根大學哲學系教授、也是奇維塔智庫主持人的專家-拉斯史文德森,出版的《謊言的哲學》透過定義謊言、敘述謊言、甚至以生活和社會中常見政客的謊言為例,也許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謊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本文跟本名詞不是在分類,而是嘗試為當事人在成長困惑中找一個解釋,有方向可循。
Thumbnail
本文跟本名詞不是在分類,而是嘗試為當事人在成長困惑中找一個解釋,有方向可循。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真相的態度,提到在這個速食、極短片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只要被視為有趣,就能夠被原諒、接受為事實。文章文體偏向沉思,有些許負面情緒,但通過批判和自我反省。作者建議人們應該多向不同角度看問題,接受可能不同的真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真相的態度,提到在這個速食、極短片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只要被視為有趣,就能夠被原諒、接受為事實。文章文體偏向沉思,有些許負面情緒,但通過批判和自我反省。作者建議人們應該多向不同角度看問題,接受可能不同的真相。
Thumbnail
「你渴望的東西在這世上並不存在。」 忘了從哪裡聽來這麼一說,也忘了這話有無對應的上下文,亞瑟‧安斯提漫不經心地想,說不定根本沒人說過這句話,單純是他不可靠的記憶憑藉斷章取義的劣習、憑空捏造出一個比要他要來得睿智可靠的佚名人士,以分擔這番悖論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你渴望的東西在這世上並不存在。」 忘了從哪裡聽來這麼一說,也忘了這話有無對應的上下文,亞瑟‧安斯提漫不經心地想,說不定根本沒人說過這句話,單純是他不可靠的記憶憑藉斷章取義的劣習、憑空捏造出一個比要他要來得睿智可靠的佚名人士,以分擔這番悖論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歷史充滿不實論述。古有地平說、托勒密地心說,近有飛碟種種振振有詞,今有川普及其支持者廣布大選舞弊的「大謊言」(Big Lie)。扭曲事實以自圓其說,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常態。如此看來,美中雙方對彼此的態度,都源於自己深信有關對方的不實論述。
Thumbnail
歷史充滿不實論述。古有地平說、托勒密地心說,近有飛碟種種振振有詞,今有川普及其支持者廣布大選舞弊的「大謊言」(Big Lie)。扭曲事實以自圓其說,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常態。如此看來,美中雙方對彼此的態度,都源於自己深信有關對方的不實論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