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能比弟妹更害怕
副標:長大的第一課,是學會把恐懼藏起來父親去世後,生活的重擔全落在媽媽身上。
🌿 小小公告 | 關於《十二歲的告別》 原本第二卷後的文章我有設定訂閱才能閱讀,但想了很久,我更希望這些故事能被自由看見,而不是被門檻擋住。 所以從今天開始,《十二歲的告別》在方格子全數改為免費閱讀。 如果你願意讀、願意停下來,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我會持續寫下去,謝謝你在。 —— Qinote白天,她在家裡做點小生意,開著一間小小的冰果室;
夜裡,她還得出去上夜班,只為了讓我們三個孩子能繼續生活下去。
於是,夜晚就只剩下十二歲的我,帶著十一歲的妹妹和九歲的弟弟, 守著那棟小屋。
燈光昏黃,影子搖晃,窗外的風聲總讓人心驚。
有時候,還會有喝醉的人來敲門, 聲音粗暴刺耳,彷彿要闖進來。
那種敲門聲,像是要把我們薄薄的安全感整個震碎。
妹妹嚇得緊緊抓著我,弟弟躲在被子裡不敢出聲。
我同樣害怕, 心跳快得像要衝出胸口,手腳都在發抖,
但我知道—— 我不能比他們更害怕。
我伸手摟著弟妹,
一邊聽著那聲聲拍打的門板, 一邊低聲安撫:「沒事的,別怕,有我在。」
其實,我也在發抖。 但我不敢讓他們看見, 因為只要我崩潰,
整個家就會陷入更深的黑暗。
那時候的夜晚很長。
有時候,門外的人走了,我卻依舊不敢鬆手。
我盯著那扇門,直到第一道晨光滲進窗縫,
才終於讓自己慢慢閉上眼。
那一刻我才明白, 害怕並不會消失,只是被藏起來而已。
明明只是孩子,卻逼著自己站在最前面,
假裝自己足夠堅強。 我告訴自己,只要撐到媽媽回來,一切就會好。
可她總是凌晨才回家。
我常常在半夢半醒間聽見她推門的聲音,
聞到她衣服上那股混著汗水與洗衣粉的味道。
那是讓我覺得「安全」的味道, 也是讓我心疼的味道。
有時候我會偷偷看著她,
她以為我們都睡著了, 卻還是忍不住輕輕嘆氣。
那一聲,像是把整天的疲憊都壓在心口。
我不敢問她累不累, 只是在心裡告訴自己: 我一定要更懂事,不能再讓她擔心。
那年春天,學校要舉辦畢業旅行。
同學們興奮地討論著要去哪裡玩、要帶什麼零食。
我也想參加, 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和朋友一起坐遊覽車、大聲唱歌。
那筆費用並不多,
但在那段日子裡,每一塊錢都被媽媽算得仔仔細細。
那棟房子雖然簡單, 卻是父親留給我們唯一的家。
我知道媽媽省吃儉用,只為讓這個家能繼續維持下去。
我不想讓她再辛苦, 所以沒有開口。
我笑著對老師說:「我不去了,我要幫媽媽顧店。」
老師愣了一下,摸摸我的頭,沒有再問。
我轉過身,假裝自己很堅強, 但眼睛裡的失落卻怎麼也藏不住。
那天畢業旅行回來的傍晚,
我看著同學帶回來的紀念品, 聽他們描述沿途的風景, 笑著附和,卻感覺心裡空空的。 原來,懂事的代價, 就是連渴望都要自己先收起來。
那時候我才十二歲。
應該還在父母身邊撒嬌, 應該還能哭著尋求安慰, 卻已經被迫學會—— 怎麼安撫別人,怎麼把眼淚藏起來。
夜裡,我仍會想:
要是有人能拍拍我的肩, 告訴我:
「妳不用那麼勇敢」, 該有多好。 可是沒有。
世界太安靜了,安靜得讓我連哭都不敢出聲。
後來我才明白,
那種「勇敢」不是真的不怕,
而是即使害怕,也不允許自己退後。
我在太早的年紀學會了承受, 也在那時候,慢慢忘記怎麼依賴別人。
長大以後,每當夜深人靜,
我仍會被一些聲音喚醒—— 門被風吹動的聲音、遠處機車經過的聲音、 甚至是自己心跳的聲音。
那些聲音都像提醒我: 妳曾經害怕過,只是沒人知道。
我不能比弟妹更害怕,
因為那個家, 已經沒有再承受崩潰的餘地。
而如今回望,
我終於懂了,那時候的自己, 其實是在學人生的第一課——
不是如何不害怕, 而是學會在害怕的時候, 仍然撐住那個家。
—— Qinote
🌿 謝謝你讀到這裡。 願這些文字,也能陪你度過某些不容易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