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講分享1:如何在你異常忙碌的大腦中,找到每天十分鐘的平靜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在節奏飛快、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生活總是被各種任務、通知與雜念填滿。我們不停地「做」著什麼,大腦彷彿一臺永不停機的洗衣機,在焦慮與思緒中滾動。在這樣的時代裡,「什麼都不做」反而成為一種最奢侈、也最被誤解的技能。

今天,一起認識一場深具啟發性的TED演講,講者是安迪‧普迪科姆。他曾是一位出家十年的佛教僧侶,如今則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冥想App「Headspace」的聯合創辦人。他將以過來人的經驗,溫柔而清晰地點出我們共有的困境——無法活在當下,並為我們揭示一個簡單卻強大的解方:透過冥想,學習「後退一步」,為自己紛亂的心智找到專注與平靜的空間。

讓我們準備好,聆聽安迪如何用他獨特的生命故事與平易近人的比喻,帶領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大腦,並找回那個我們可能早已遺忘的「放空」能力。

這場演講的核心在於揭示現代人「無法放空」的普遍困境,並以「冥想」作為一種簡單而科學的解方,引導我們重新學習如何「活在當下」。

演講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關鍵部分:

1. 提出問題:我們都患上了「無法放空」的時代病

  • 開場提問: 提出一個直擊人心的問題:「你上一次完全放空、毫無干擾十分鐘是什麼時候?」他對「放空」的定義極為純粹——真正的「什麼都不做」,不處理外部資訊,也不進行內在思考。
  • 現狀描繪: 從觀眾茫然的反應可知,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極為困難。我們活在一個異常忙碌的世界,大腦時刻不停運轉。

2.分析問題: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資源——大腦

  • 大腦的價值與困境: 演講者指出,大腦是我們最珍貴的資源,我們透過它體驗一切,但它卻像一臺 「洗衣機」 ,持續在混亂、困惑的情緒中滾動,讓我們感到壓力山大。
  • 核心悲劇: 我們因此無法活在當下,錯過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更可怕的是,我們將這種狀態視為常態,習以為常。
  • 驚人數據: 他引用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人平均有 47% 的時間迷失在思緒中,而這種「心智漫遊」正是導致不快樂的直接原因。這意味著我們花了近一半的人生在讓自己不開心。

3. 個人轉折:從誤解到領悟的冥想之旅

  • 早期誤解: 演講者分享他11歲時首次接觸冥想,當時他以為冥想只是「腦子的阿斯匹靈」,一種在壓力大時才需要的急救工具。
  • 人生危機: 直到20歲時,一連串重大變故讓他被負面情緒淹沒,他發現傳統的應對方式(工作、社交、酒精等)都無法根治問題。
  • 極端選擇: 為了解決內心困境,他選擇成為一名僧侶,前往喜馬拉雅山深入學習冥想。這段經歷教會他如何「存在」於當下,而不被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淹沒。

4. 澄清迷思:什麼是冥想?什麼不是?

這是演講中最精華的部分,他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冥想的常見誤解:

  • 冥想不是:停止思考、驅逐情緒、控制大腦。
  • 冥想是「往後退一步」,以一個輕鬆、專注、不帶評判的視角,清晰觀察思緒和情緒的來去。

5. 生動比喻與實際方法

  • 「專注的放鬆」之平衡: 他用雜耍球的比喻說明,過度專注會導致緊張,過度放鬆則會失神(睡著)。冥想追求的正是這種動態平衡,讓思想自由來去,而不被它們牽著走。
  • 打破焦慮循環: 他以「焦慮的想法」和「搖晃的牙齒」為例,說明我們如何因為一個念頭,進而陷入「為焦慮而焦慮」的惡性循環。冥想教我們「旁觀思考」,從而學會從這個循環中放手
  • 極簡的承諾: 他強調,冥想不需要任何特殊裝備或儀式。你只需要每天十分鐘,練習後退一步,熟悉當下的時光,就能為整個人生帶來更高層級的專注、平靜與洞察。

總結來說,這場演講不僅是一堂冥想課,更是一場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它用充滿同理心的口吻、科學數據和生動比喻,說服我們:透過每天十分鐘的練習,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體驗世界的方式,從無盡的思緒漩渦中解脫出來,找回內心的主導權。

安迪‧普迪科姆的分享,不僅僅是一場關於冥想的演講,更是一份送給現代人心靈的實用指南。他讓我們深刻地意識到,我們花費近一半的人生迷失在思緒中,卻錯過了真正重要的當下。而他從僧侶到創業家的獨特旅程,正完美印證了這份古老的智慧,如何能轉化為每個人都能受益的日常練習。

Andy Puddicombe 介紹

Andy Puddicombe 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冥想與正念推廣者,他的核心使命是幫助現代人在紛擾的世界中,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片寧靜之地。

他的生平與成就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瞭解:

1. 獨特的個人背景:從僧侶到創業家

  • 早期經歷: 他在20歲時遭遇人生重大變故,被負面情緒淹沒,為了尋找內心答案,他毅然決定離開學校,前往喜馬拉雅山地區出家,成為一名佛教僧侶。這段長達十年的僧侶修行,讓他深入學習並掌握了冥想與正念的精髓。還俗與創業: 還俗後,他將這段經歷轉化為幫助世人的動力。他與夥伴共同創立了 「Headspace」 這個數位冥想平台,目標是將原本看似深奧、有門檻的冥想,轉化為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輕鬆實踐的練習。

2. 核心訊息與使命

  • 他觀察到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無法放空」,大腦時刻不停地運轉,充滿了對世界的焦慮,甚至對「焦慮」本身感到焦慮。他提倡的並非逃避,而是透過冥想,「後退一步」,以一種不帶評判的方式觀察自己的思緒,從而打破負面思考的循環,學會「在當下存在」。他認為,我們無法改變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但可以改變我們體驗它的方式。每天只需10分鐘的練習,就能為生活帶來更多的專注、平靜與洞察。

3. 影響力與貢獻

  • Headspace: 這個平台透過簡單易用的App、動畫和指導語,讓數以百萬計的用戶能夠輕鬆接觸冥想,極大地推廣了正念理念,使其成為一種主流的身心健康方法。作家與公眾發聲者: 他曾在《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和《衛報》(The Guardian)等知名媒體撰寫專欄,向大眾傳播正念思考對健康生活的益處。演說家: 他的TED演講「所有它只是10分鐘的正念」廣受歡迎,用平易近人的比喻(例如將頭腦比作洗衣機)清晰地闡釋了冥想的價值。

總結來說,Andy Puddicombe 是一位將古老東方智慧與現代科技及生活需求成功結合的先驅。他憑藉其獨特的僧侶修行背景與清晰的溝通能力,成為當今全球在推廣正念與冥想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聲音之一,致力於教導人們如何在一片忙碌中,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專注。

結語

他告訴我們,冥想無需盤腿焚香,它本質上是一種心靈的鍛鍊,是每天只需十分鐘的「專注的放鬆」。這項練習無法消除生活中的所有挑戰,但它能賦予我們全新的視角,改變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從而找到內在的平衡與澄明。

下次當你感到被壓力與焦慮淹沒時,不妨記住安迪的提醒:你無法阻止波浪,但你可以學習衝浪。願我們都能從今天開始,學會為自己留白十分鐘,勇敢地什麼都不做,從而更真實、更完整地活出每一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識構築中|暦のノート
10會員
32內容數
專業工具箱(托育人員/就服乙級/節日整理/模板分享) | TED整理筆記(包括檔案) | AI作品(小說)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那麼忙碌,卻覺得什麼事都沒有完成呢? 在全職媽媽的生活中,時間管理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我們總是陷入各種事物的繁忙中,卻常常發現一整天過去了,自己似乎一直在瞎忙。所以,今天我想探討在全職媽媽的生活中最常見的時間小偷,並提供一些實際的解決方法和行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把時間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那麼忙碌,卻覺得什麼事都沒有完成呢? 在全職媽媽的生活中,時間管理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我們總是陷入各種事物的繁忙中,卻常常發現一整天過去了,自己似乎一直在瞎忙。所以,今天我想探討在全職媽媽的生活中最常見的時間小偷,並提供一些實際的解決方法和行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把時間
Thumbnail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Thumbnail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Thumbnail
★結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引據十數項研究成果與大量文獻結論,提出5種有效策略,配合人體生理系統的最適運作狀態,我們每天至少都能創造出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
Thumbnail
★結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引據十數項研究成果與大量文獻結論,提出5種有效策略,配合人體生理系統的最適運作狀態,我們每天至少都能創造出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
Thumbnail
知識點 1. 意志力總量有限,每次使用都會消耗,所有行動的意志力,都是來自同一處(By 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 2. 四種行為會產生消耗:控制思考、控制情感、控制衝動、控制表現(想放棄,卻咬牙完成)。 3. 當意志力太低碰到需要重大決定,會容易觸發衝動腦,作出缺乏冷靜的反應。 解決提案
Thumbnail
知識點 1. 意志力總量有限,每次使用都會消耗,所有行動的意志力,都是來自同一處(By 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 2. 四種行為會產生消耗:控制思考、控制情感、控制衝動、控制表現(想放棄,卻咬牙完成)。 3. 當意志力太低碰到需要重大決定,會容易觸發衝動腦,作出缺乏冷靜的反應。 解決提案
Thumbnail
★我們累了。尤以「大腦疲勞」最為嚴重,因為身體再怎麼休息也無法改善這個問題。學習如何為大腦、以及我們的人生增添「space(空間、空白)」,藉此消除疲勞、提高大腦的機能。
Thumbnail
★我們累了。尤以「大腦疲勞」最為嚴重,因為身體再怎麼休息也無法改善這個問題。學習如何為大腦、以及我們的人生增添「space(空間、空白)」,藉此消除疲勞、提高大腦的機能。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這樣——?像一顆陀螺般地在外轉了一天,轉進家裡,理應是放鬆、享受的時光,卻仍覺得輕鬆不下來,心裡還惦記著好多沒有完成的事項,但人真的已經累壞了,不禁陷入懊悔:我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麼忙?《你真的不需要這麼忙》這本書提供了擺脫瞎忙的解答,我整理成簡單的七個概念,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這樣——?像一顆陀螺般地在外轉了一天,轉進家裡,理應是放鬆、享受的時光,卻仍覺得輕鬆不下來,心裡還惦記著好多沒有完成的事項,但人真的已經累壞了,不禁陷入懊悔:我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麼忙?《你真的不需要這麼忙》這本書提供了擺脫瞎忙的解答,我整理成簡單的七個概念,一起來看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