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結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
引據十數項研究成果與大量文獻結論,
提出5種有效策略,
配合人體生理系統的最適運作狀態,
我們每天至少都能創造出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
raw-image


●富蘭克林以熱愛許多消遣娛樂聞名,從學習、社交、調情到創作,多到目不暇給,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是如何能在從事這麼多專業工作的情況下,還能享受這麼多的嗜好、閒暇與社交時間呢?他到底是如何辦到的?

每天,他都讓自己的心理與生理,處於能夠產生高效能的狀態,在這些高效能時段,他完成了許多事務。他並未把印刷事業相關事務擠入可用的每一個小時裡,在他為自己所做的時間規劃中,包含了2小時的休息時間吃午餐及做其他事,傍晚也有聽音樂、從事其他消遣或談話的時間,而且夜晚有充足的睡眠。或許,就是因為他把消遣、學習、創作、娛樂、保健、家庭及社交都規劃在日常行程上,才能夠在賺錢的事業上如此成功吧!


●5種有效策略,配合人體生理系統的最適運作狀態,我們每天至少都能創造出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

1.辨識每個決定點/

一旦展開一項事務之後,你做事的方式大致會進入自動駕駛模式,這會讓你很難改變航道。你應該辨識並利用介於各項事務之間的那些時刻,也就是你可以選擇接下來要做什麼事的時刻,並決定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事務。

2.管理心智能量/

需要大量自我控制或專注力的事情,通常都會相當消耗心力。而且,使你高度情緒化的事情,往往可能會影響到你的表現。所以,你應該根據每件事的處理需求及復原時間,安排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

3.停止對抗分心/

學會引導自己的注意力,因為人類的注意力系統天生會自動分散、游移,不會無止境地持續專注。試圖對抗分心,猶如試圖對抗海洋潮汐。了解大腦如何運作,就能幫助你在分心時,快速、有效地恢復專注力。

4.妥善利用身心關連性/

活動身體,並且選擇適當的飲食,以幫助自己在短期間進入能成功執行並完成工作的狀態。

5. 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

了解哪些環境因素最有助於你的工作效能,並據此調整你的工作環境。一旦你知道什麼會導致你分心,或暗示你的大腦進入創造或冒險的模式,便能據此調整工作環境,讓自己做起事來更有效率。


●至於「2小時」這個時間長度,其實沒什麼可大做文章的。我之所以建議2小時,是因為我發現這個時間長度既可以做到,也足夠處理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事。確切時數並不重要,對這些策略獲得一些經驗後,你可以建立4小時或僅僅10分鐘的心智運作高峰狀態,視你當天的工作需求而定。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我並不是建議你找出每天固定的2小時,例如早上9點到11點,作為每天的高效能時段。如果你和多數忙碌的專業人士一樣,你無法總是能夠掌控何時必須做什麼事。如果你是晨型人、早上活力最佳,但老闆要你在下午3、4點的幕僚會議中進行簡報說明,你最好在那個時間處於高效能的心智運作狀態。


●在研究界,有一項重要的理論: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是「認知吝嗇者」(cognitive miser);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與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我們通常傾向走最不花腦筋的那條路。由於那些無意識、熟練的神經例行程序非常輕鬆容易,而那些需要更深思、有意識的決定比較花腦筋,身為認知吝嗇者,只要還能夠過得去,我們很容易傾向依賴自動運作的神經例行程序,不花腦筋作有意識的決定。

在執行神經例行程序的動作時,我們往往會進入出神的狀態。《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對「出神」(trance)的定義之一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會因為思考別的事物而不覺察周遭正在發生的事。」如果你正在為一場簡報說明做準備,你可能會沒有覺察到有兩位同事站在離你辦公桌很近的地方。如果你正在全神貫注地閱讀一份報告,你可能會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肚子餓了,或是午餐時間已經到了。在神經例行程序執行的當下,我們的自我意識程度較低,也比較不會覺察到例行程序以外的事物。

但是,當例行程序結束時,或者當例行程序被某人或某件事打斷時,你的自我意識就會增強。從深陷神經例行程序,切換到停止例行程序,可能是軋然而止的,相當顯著。


●何謂「適量運動」呢?研究人員的定義大致是:20到3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或是30到4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想像一下,你用某個速率慢跑,呼吸有點喘、心跳比較快,流了很多汗,這大概就是高強度運動,至於中等強度的運動,前面提過,相當於輕快步行或輕鬆慢跑,你會稍微出點汗、呼吸頻率比平常略快一點,但距離你的極限還有一段距離。

此外,該研究也顯示,這種提高正面情緒的作用,在運動後30分鐘內達到高峰,而且這種情緒提振的作用,在那些在運動前情緒低落的人身上最為強烈。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最需要時,運動提振情緒的功效最大。


●攝取咖啡因後,需要經過30分鐘的時間,才會產生充分效果。因此,你應該等到它充分展現效果後,才考慮繼續喝更多—在此之前,我們往往喝得更多,尤其是當身體感覺很疲累或非常緊張時。否則, 你可能會攝取過量的咖啡因,非但沒有享受到提振精神的效益,反而可能感受它導致的焦慮。


~喬許.戴維斯博士(Josh Davis, Ph.D.)/現任神經領導力研究院(NeuroLeadership Institute)研究總監暨首席教授,指導該學院把基礎科學研究轉化為商業與領導用途的工作,推動新研究內容的各種策略。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神經科學家教你5種有效策略,使心智有高效率表現,聰明完成當日關鍵工作》
~《Two Awesome Hours: Science-Based Strategies to Harness Your Best Time and Get Your Most Important Work Done》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金石堂購買《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eau-avatar-img
2022/12/18
這本書我才剛看完,對於運動,我算中等,對於時間,我還在不斷修正中
佩格澀思-avatar-img
2022/12/18
謝謝整理與分享。對於想要提高效能的人來說真是太有用了。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68會員
2.3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對自己失去信心、莫名感到壓力、煩惱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時, 這會是你想要打開閱讀的書。
Thumbnail
2025/04/17
★對自己失去信心、莫名感到壓力、煩惱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時, 這會是你想要打開閱讀的書。
Thumbnail
2025/04/11
★快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其次都是其次!
Thumbnail
2025/04/11
★快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其次都是其次!
Thumbnail
2025/04/07
★《原子時間》續作! 一個小動作,改變人生質感。
Thumbnail
2025/04/07
★《原子時間》續作! 一個小動作,改變人生質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時間管理的真諦:管理你的注意力 在現代快節奏的商業環境中,我們常聽到「時間管理」這個詞,但實際上,我們無法真正管理時間,因為每個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4小時。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和成就。 管理注意力的重要性 1. 聚焦最重要的
Thumbnail
時間管理的真諦:管理你的注意力 在現代快節奏的商業環境中,我們常聽到「時間管理」這個詞,但實際上,我們無法真正管理時間,因為每個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4小時。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和成就。 管理注意力的重要性 1. 聚焦最重要的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的作者Chris Bailey 提到生產力三要素:「專注力、時間、精力」。時間是固定的,無法被管理,重點是意識到自己怎麼使用,確保那些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優先進行。精力可以透過運動、睡眠、飲食、放鬆技巧來改善。專注力則可以透過正念的方法來提升。
Thumbnail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的作者Chris Bailey 提到生產力三要素:「專注力、時間、精力」。時間是固定的,無法被管理,重點是意識到自己怎麼使用,確保那些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優先進行。精力可以透過運動、睡眠、飲食、放鬆技巧來改善。專注力則可以透過正念的方法來提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