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商周文章的核心是在提醒職場人:有些看似禮貌或謙遜的話,其實會默默削弱專業形象。整理重點如下:
🔑 三句會削弱專業的「地雷語」
- 「這只會耽誤你一分鐘」
- 問題:製造不切實際的期待,兩分鐘後反而顯得你不專業。
- 改法:直接安排明確的討論時間,如「下週花一小時討論A、B、C」。
- 「如果您不方便也沒關係」
- 問題:等於在暗示事情優先度低,容易被忽視。
- 改法:明確說明理由與時限,「希望今天下午前收到修改,因為明天要交最終版」。
- 「我不是專家,但是……」
- 問題:瞬間摧毀可信度,否定自己專業。
- 改法:直接陳述觀點,展現立場與專業。
🔄 四種常見的「弱化語言」陷阱
- 免責聲明者:「我可能錯了」
- 最小化者:「順便」、「一下下」
- 意外破壞者:講完還補一句「這樣有道理嗎?」
- 連續淡化者:貶低自己背景或成就,「我只是團隊一員」、「在波士頓讀書」
📉 為何要避免「無力語言」?
- 研究顯示:常用這類語言的人被認為 不可信、能力不足、缺乏說服力。
- 會議中想法被重視程度降低 → 影響晉升機會。
✅ 改變的方法
- 覺察:先注意自己多常用這些語言。
- 替換:將「弱化語言」換成具體、清楚、堅定的表達。
- 黃金法則:停止自我貶低,擁抱你的價值,不要為專業道歉。
👉 結論:專業人士的溝通不是「過度客氣」或「自我否定」,而是清楚、堅定又有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