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有些上班族朋友找我聊職場上的困擾,他們有共通特點:擁有不錯的專業能力,為組織效力5年起跳,帶領一支小團隊甚至領導一個部門,扮演企業營運一股穩定的力量,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一些不確定感。
這些真實的心聲引發我的思考,上班族除了專業技能到位、展現工作成果,還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我請教了資深主管、企業主及自身在職場經驗,想和大家分享哪些職場行為可能是阻撓你晉升的隱患,以及該如何避開這些雷區?
當跨團隊構思新案時,大家七嘴八舌討論,A部門成員Eric丟出一個點子,B部門主管Emma就插嘴說:「這個點子不錯,但是如果你....會更好。」然後會岔開話題,Emma講述他在幾年前類似狀況怎麼做的,不待Emma講完後,Eric又重拾剛才講到一半的話,但不到幾秒又被打斷,如此往返數次爭論,Eric主管Penny也加入戰局,雙方討論陷入膠著,最終請出老闆決策才拍板定案,然而團隊間出現火藥味,導致後續合作破局收場。
這裡指的是先傾聽,仔細觀察別人的思路和脈絡,不是急著發言下定論,開口前先深呼吸,問自己說這句話想達成什麼目的?以剛剛的案例,你可以說:「很棒的點子,我想了解更多你的想法,讓我們一起集思廣益」。
這是一種想贏的變形手法,只是它是用「裁減價值」的方式,目的在運用資訊落差,取得先機優勢,常見於消極抗議型的人身上看到,表徵行為有他不會回你電話或電子郵件,或是對你的問題只回答一部分。
如果你不了解這樣的行為為何惹人厭,試著捫心自問以下狀況,你作何感想:
我自己曾經犯同樣的錯誤,當時不是故意的,因為擔任專案Leader,實在是忙到分身乏術,例如回覆電話溝通滅火,處理重要且緊急的臨時交辦,一心多用的結果,經常疲於奔命眼前任務,不僅讓自己承擔巨大壓力,也讓上司、團隊及部屬乾著急,不知道如何提供協助。
如果你有同樣的問題,我的親身經驗是「開始分享」,英文是Align,對齊彼此想法,讓資訊透明化,這招幫助我改善溝通品質,明確釋放「需要請大家協助專案順利推展,團隊的支持對我很重要」正面訊息。
職場常見的藉口可分成兩類:直接和隱晦兩種版本。
若舉直接版為例,我曾看過組織裡有位戰功赫赫的經理人,高層對他績效滿意的不得了,但部屬對他卻怨聲載道,原來他擅長選才、育才,費心經營企劃人才,在業務拓展方面表現出色,一個案子接著一個案子啟動,因此他晉升速度飛快,實際上當案子遭遇困難,點子行不通後,開始出現敗績時,他會找代罪羔羊咎責,維持他的「零失誤」的戰績。
一位自認不會犯錯的人,受困於不允許自己失分,堅守職場完美形象,實際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人可以永遠不出錯,想製造完美無缺的慾望,讓他在同事眼中惹人厭的行為,然而他不認為這是問題,也接受部屬對他的評價「沒肩膀」!
另一項隱晦版本沈浸在過去的情境,難以前進。如果你的目標是接納過去,了解並沒有問題,如果你的目標是改變未來,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覺察並採取行動,因為緬懷過去,無濟於事,不能重寫歷史,你只能接受繼續走下去,實際上,有些人會緊抓過去,作為和現況的對照組,無意間透過貶抑別人,彰顯自己的好,例如: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我上次採用這個方案......,所以不行....
若你有疑似這些狀況,有可能誤觸人際關係的紅線,連帶影響你的官運!正視卸責和怪罪過去會讓職涯陷入危機。
首先,檢視哪裡做得好?哪裡要改進?保留好的地方繼續維持,針對缺失項目排序,先處理最優先者。其次,好好向曾受你影響的同心道歉,真心你表達想成為更好的領導者,請他們幫助你成長的決心。
在組織較高層級,通常領導團隊都有很好的專業能力,他們很聰明,對於工作專業、績效卓越很有一套,例如:你是公司的行銷長,對於銷售管理、產品開發、通路管理、行銷溝通(如廣告、促銷等)、定價、市場調查、顧客關係管理等一定在行。
如果你是老闆,希望雇用誰當行銷長?
顯而易見的是,當候選人專業及戰績旗鼓相當時,有絕佳人際技巧的人選每次都勝出,主因在於他有能力雇用能力越強的人,還能領導他們,因此職場上如何培養「與他人共事的能力」,覺察自省自身行為帶來的影響,做出突破和改變,避開上述三大地雷誤區,有意識磨利自己的寶刀,這刀不是砍向他人,而是精修自己的形狀,時而強悍、時而示弱,交錯運用,相信走在職涯路上,你會更游刃有餘、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