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重要的功用,其實從來不是硬記定義和被背誦,而是讓我們能學習欣賞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同時讓我們在規劃自己文章寫作時,可以有意識的透過修辭,展現自己想要的寫作效果,順利傳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Ø 譬喻
-即「藉此喻彼」。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中有類似之點,說話作文時,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就叫譬喻。
1. 明喻- 定義:同時具有喻體、喻依、喻詞(如、若、像、似、彷彿、宛如)
- 例子:急湍甚箭,猛浪(喻體)若(喻詞)奔(喻依)
2. 隱喻
- 定義:同時具有喻體、喻依、喻詞,但喻詞一律改為「是」、「為」等
- 例子:路(喻體)是(喻詞)無聲的語言,無形的文字(喻依)。
3.略喻
- 定義:只有喻體、喻依(喻詞被省略)
- 例子:菊(喻體),花之隱逸者(喻依)也
4. 借喻
- 定義:只以喻依表意。(省去喻體與喻詞)
- 例子:一朵鮮花(喻依)插在牛糞上。(鮮花:借喻美麗的女子,牛糞借喻不好的對象)
Ø 設問
-語文中,故意採用詢問語氣,以引起對方注意的一種修辭技巧,叫做設問法。
1. 懸問
- 定義:作者內心存有疑惑,而不知答案為何
- 例子: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2. 提問
- 定義:作者提問,隨後自答
- 例子: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 激問
- 定義:作者問而不答,實際上答案在問題反面。-「反詰」
- 例子:像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料理自己嗎?
Ø 誇飾
- 定義:以超過客觀事實的語言文字,誇張鋪飾,叫做誇飾。它的作用在於能語出驚人,以加深聽者或讀者的印象。
- 例子: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他餓得吃得下一頭牛。
Ø 映襯
- 定義:把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人事物或觀念,對立並列,以加強語氣
- 例子: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Ø 倒反
- 定義:言詞表面的意義和作者內心的真義相反,叫作相反。
- 例子:昨天摔了一跤,今天掉錢包,什麼好事都讓我碰上了。
Ø 借代
- 定義:借代是在行文中不用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而拿其他詞句代替的一種修辭法。〈如以部分代全部→錦鱗游泳〉
- 例子:布衣→百姓/干戈→戰爭/杜康→美酒/祝融→火災/絲竹→樂器
Ø 象徵
- 定義:象徵是使用具體的意象以表達抽象(看不見)的觀念與情感。
- 例子:朱自清〈背影〉以「紫毛大衣」,象徵「父愛的溫暖」;以「朱紅的橘子」象徵「父愛的光輝」。/周敦頤〈愛蓮說〉以蓮花象徵君子。
Ø 雙關
- 定義:一語同時關係到兩種事物的修辭法,叫雙關。
- 例子:
- 1.音義雙關→東邊日出西邊雨,倒是無晴還有晴。
- 2.詞義雙關→青青河畔草,緜緜思遠道。/鞋子穿透了,腳踏實地的走在路上。
Ø 頂真
- 定義:以前一句的結尾,作為下一句的起頭,叫做頂真。
- 例子:出門見火伴,火伴皆驚惶。〈木蘭詩〉
Ø 排比
- 定義: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排列而出,以傳達相同範圍的意象。能增加文章節奏感,有強調的效果。
- 例子: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Ø 類疊
-語文中,接二連三地反覆使用相同的一個字詞、語句的修辭技巧,就叫做類疊。它可以增加文章的節奏感,凸顯文章的重點。
1. 疊字
- 定義:同一字詞連接的使用,或稱「重言」。
- 例子: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佚名 古詩十九首)
2. 疊句
- 定義:同一語句連續的出現,或稱「連接反覆」。
- 例子: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 醜奴兒)
3. 類字
- 定義:同一字詞隔離的使用。
- 例子:或列隊而出,或千里單騎,或比肩齊步,或互相追逐。(洪醒夫 紙船印象)
4. 類句
- 定義:同一語句隔離的出現,或稱「隔離反覆」。
- 例子: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裡有之,裁縫店裡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裡有之。(豐子愷 山中避雨)
Ø 層遞
- 定義:說話或行文時,依序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層層遞進,叫層遞。
- 例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Ø 對偶
-語句中意義兩兩相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反。(嚴格)
*嚴格的對偶需講求平仄相反,置於詩文中即是「對仗」,在散文中,可有寬式的對偶,不特別講究平仄的相反。
1. 句中對
- 定義:同一句上下兩個詞互相對偶。
- 例子: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單句對
- 定義: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反。
- 例子: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
3. 隔句對
- 定義:第一句對的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
- 例子: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4. 長對
- 定義:奇句與奇句相對,偶句與偶句相對。
- 例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Ø 回文
- 定義:上下兩句,語彙大多相同,但其詞序恰好相反者,叫做回文。
- 例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Ø 互文
- 定義:上文省了下句的詞語,下文省了上文的詞語,要互相參照成文。
- 例子: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將軍百戰死十年歸,壯士十年歸百戰死)
Ø 轉品
- 定義:改變詞彙其原來其詞性,有時能讓文章的用字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 例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的天空很「希臘」。
Ø 轉化
-將所述的人事物轉變性質。
1. 擬人化
- 定義:把物當作人來描述,使之具有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情感。
- 例子:連一根針跌在地上都聽得見。
2. 擬物化
- 定義:把人當作物來描述。
- 例子: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苔癬。
3. 形象化
- 定義:所將抽象比擬具體化。
- 例子:這樣才可用一枝畫筆,攝取湖光的晃漾。
Ø 摹寫
- 定義:對事物的各種感受,透過作者的視、聽、嗅、味、觸、心六種感官來描寫,叫摹寫。
- 例子: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著,低聲地歌唱著溜過彎彎的小橋。
Ø 引用
- 定義:語文中援用別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叫做引用。
- 例子:
- 1.明引→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註明出處)
- 2.暗引→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只是引用原文大意,而不使用引號。)
Ø 感嘆
- 定義:用呼聲表露情感的修辭法,叫做感嘆。
- 例子:哇!這樣冷。
Ø 呼告
- 定義:對不在現場的人或物直接呼喚,並跟他(它)說起話來。
- 例子:天啊!求您垂憐我們這些餓寒交逼的度日如年的窮苦人家吧!
Ø 複詞介紹 (同場加映)
-複音詞的簡稱,由兩個以上的音節(兩個字以上)所構成的詞。
1. 聯棉詞
- 定義:無法單獨成詞,必須兩個字合起來看才能構成一個意思。
- 例子:
- 昆蟲:蟋蟀、蟑螂、蜘蛛、蜈蚣、螳螂、蝴蝶、蜻蜓、孑孓。
- 動作:叮嚀、吩咐、匍匐、躊躇、踟躕、躑躅、蹣跚。
- 植物:薔薇、芙蓉、葡萄、枇杷、玫瑰
- 動物:鸚鵡、駱駝、蝙蝠
- 物品:琵琶、鞦韆、琉璃
- 其他:鏗鏘、逍遙、乒乓、咖啡。
2. 雙聲複詞
- 定義:兩個聲母相同的字組成,從最上面的注音來判斷。
- 例子:崎嶇、坎坷、鞦韆、彷彿、躊躇、吩咐。
3. 疊韻複詞
- 定義:兩個韻母相同的字所組成,從最下面的注音來判斷。
- 例子:窈窕、蹣跚、徘徊、蜻蜓、逍遙。
4. 同義複詞
- 定義:兩個意義相同的字組合成的複詞。
- 例子:聆聽、奔跑、追逐。
5. 偏義複詞
- 定義:拆開來的兩個字皆具有意義,可是當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卻只取其中一個字的意思。
- 例子:
- 窗戶→取「窗」之義
- 國家→取「國」之義
- 恩怨→取「怨」之義
6. 反義複詞
- 定義:兩個意義相反的字組合成的複詞,而兩者意義同時存在。
- 例子:上下、左右、前後、天地、呼吸、長短、快慢。
Note:修辭應該是寫作和文章欣賞的好夥伴與工具,而非死背的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