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Laren麥拉倫團隊信任危機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在 2025 年新加坡大獎賽的首圈,Norris 在一連串應對 Verstappen 的變線事故中,與 Piastri 發生擦撞,最終成功搶下第三名的位置,而 Piastri 則跌至第四。事後 Piastri 在無線電中質疑團隊:「Are we cool with Lando just barging me out of the way?」並在賽後表達對這種處理方式的不滿。

對於外界而言,F1 車隊應該是以數據、策略與公平競爭為核心價值。但為什麼在這樣的邏輯體系之下,仍會發生主觀偏向或「優待」的疑慮?這正是我們要問的核心:即使在看似「嚴謹」的決策體系內,團隊內部的權力、市場動態、信任與身份認同如何塑造不同對待?而這些動態,其實與一般組織的內部分層、資源分配與信任管理有著高度共通性。

raw-image

照片取自於F1:https://reurl.cc/daMX8y


從組織行為視角切入

為了理解 McLaren 內部對兩位車手的差異對待,在此我將引入以下理論框架,並希望透過它們交織出一張比較完整的分析網。

社會認同理論(Social Identity Theory)

社會認同理論指出,個人在組織中會形成「我群體」(in-group)與「他群體」(out-group),進而對不同群體成員產生偏好或偏見的傾向。在 McLaren 的背景下,雖然兩位車手在名義上處於同一隊伍,但在多年投入、資深程度、公司歷史與品牌形象等面向中,可能形成「資深核心—已被認可—Norris」與「新進但具潛質—Piastri」兩種角色認同差別。

這樣的認同差異,會使決策者在潛意識裡對已被認可群體有較高的信任傾向,也更可能在利益分配、風險承擔、溝通資訊流通等方面給予「內群體」更多優勢。

若這樣的群體分化過於潛移默化,甚至可能在無意識中形成偏向:當兩位車手同時提出需求、抗議或訴求時,決策者傾向認為其中一方更「可信」或「應該被優先顧慮」。換言之,即使在外表追求公平,內部身份與認同的偏好也會在無形中扭曲「公平」的落實。

領導—成員交換理論(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

LMX 理論強調,領導者與團隊成員之間會發展不同等級的交換關係:高層 LMX 關係的成員能獲得更多信賴、資源支持、資訊透明,而低層關係成員則相對被邊緣化。若 Norris 與領導層(如技術主管、團隊經理)之間建立了比較高交換關係,而 Piastri 相對偏低,這就可能成為背後差異待遇的深層機制。

具體來說,高 LMX 關係可帶來:

  • 在策略變動時,先被告知、先被諮詢與納入考慮;
  • 在有爭議情況時,領導可能更傾向相信他的版本或觀點;
  • 在資源分配(例如輪胎選擇、進站優先、策略容錯空間)上給予更彈性。

若 Piastri 在交換關係層面尚未完全與領導形成穩固的信賴鏈接,那麼當爭議出現時,他的抗議更容易被視為「情緒負擔」或「待討論事項」而非立即干預。

組織政治行為(Organizational Politics)

在高度競爭且資源稀缺的組織中,政治行為不可避免:成員會試圖爭取有利地位、操縱決策者印象、爭奪稀缺資源(如策略決策空間、團隊支持等)。在一支正在爭奪車手總冠軍的 F1 車隊裡,這樣的政治動態更加敏感。

在 McLaren 的情境中,幾個值得關注的面向包括:

  1. 資源與行動空間的爭奪:當車隊決策空間有限(例如進站時機、輪胎選擇、車內策略調整等),兩位車手必然以爭取自己有利位置為目標。在這樣的架構下,誰能獲得策略優先權,就是權力談判的核心。
  2. 形象管理與代表性:Norris 長年為 McLaren 的亮點車手之一,其品牌形象與媒體曝光度可能對車隊有更直接利益。這就可能使領導層在決策時更傾向兼顧 Norris 的「整體品牌價值」,因為他代表的不只是一位車手,更是公關與商業資源的一環。
  3. 默契與策略分水線的模糊地帶:McLaren 所謂的 “Papaya Rules” 即是團隊內部默契的遊戲規則 — 允許兩人競爭但不允許碰撞。這種規則若未被明文界定,在實際應用時容易被政治勢力或偏好所扭曲。這意味著,當爭議出現時,決策權者有空間自由詮釋規則,而這樣的「詮釋空間」正是政治行為的溫床。

心理契約理論(Psychological Contract)

心理契約指員工與組織之間基於認知/信念形成的非書面期待(如公平性、尊重、信任等)。當員工感受到這些期待被違背時(即心理契約破裂),其動機、信任感與忠誠度可能快速惡化。

對 Piastri 而言,他進入 McLaren 是以「兩位車手平起平坐、共同爭冠」為前提之一。若在多次策略爭議中感到「我被拋在邊上」或「在爭端裡面被犧牲」的感受積累,就可能導致心理契約的裂痕。這種裂痕會轉化為:

  • 對於決策合理性與透明度的懷疑;
  • 在未來爭議時出現防禦性抵抗;
  • 在內部溝通與信任層面出現疲乏;
  • 最終可能影響其在團隊內的投入與心理安全感。

從理論到具體賽道決策

下面我將具體分析幾個關鍵決策節點,如何反映上述理論,並指出它們在組織層面的深層意義。

擦撞與無干預:策略「讓步」的訊號

在新加坡賽,Norris為了要避免跟Max擦撞 所以迴避的時候不小心擦撞到Oscar,最終逼近 Piastri 並造成輕微擦撞時,團隊選擇不在賽事中立即要求兩者交會或懲處,而是賽後再行檢視。這在策略上是一種「容忍所謂賽道意外」的姿態。

從 LMX + 組織政治的觀點來看,這種選擇其實是「給予較受信賴成員彈性」的空間 — 如果決策者已經傾向相信 Norris 的版本(即那是避開 Verstappen 的連鎖反應,而非有意侵入 Piastri),那麼「賽中干預」對他而言風險較高;而對 Piastri 而言,他的抗議就被放置為賽後討論。長此以往,這在成員認知中便形成某種「默許制度」。

更重要的是,這個選擇影響心理契約:Piastri 在無干預情況下被壓制,可能感受到團隊在危機時刻傾向保護 Norris。這雖然未必是有意為之,但卻是制度設計中的隱形偏差。

交換位置的拒絕:文化規則 vs 即時利益

在今年義大利站,McLaren 曾在輪胎交換過程出現延遲,車隊下令 Piastri 讓出位置給 Norris,當時兩位,一個人第二,一個人第三,不管怎麼換位對車隊積分來說是一樣的,影響到的是車手的個人積分,換言之,會影響最後是哪位車手拿下世界冠軍。

Piastri 遵從了命令,儘管他那站比賽速度可能更好。雖然第二跟第三的得分只差3分,但在賽季後半段每一分都非常關鍵,尤其當兩位車手的積分很接近的時候。

這樣的做法在外界看來是「團隊先於個人」的合理抉擇。但從心理契約角度來說,Piastri 可能會內化這是一種「先有讓步才有信任」的模式:當他讓步時,理應在未來得到平等或更有利處理;但如果在後續爭議中被忽視,則會引發背信感。

在 LMX 調整與政治角度上,如果 Norris 被視為長期代表車隊利益的主力,那麼讓 Piastri 讓位就成為一種「形象投資」;即 Norris 的利益與組織利益在外部常被連結,連帶使 Norris 在談判桌上擁有較強話語權。

信任體系的脆弱:累積性失衡的風險

McLaren 車隊主管 Andrea Stella 曾公開強調,他們要維持的是 “讓兩位車手自由競爭,但不碰撞” 的理念,亦即 “Papaya Rules” 的價值。他承認這套制度能否運作的前提,是兩位車手必須相信其在所有情況下被「同樣應用」。

然而,一旦在多次爭議中(義大利站位置讓步、新加坡擦撞處理、戰略優先判斷等)出現「偏差」的印象,這種信任就可能被蠶食。從社會認同與 LMX 的角度看,不斷的「小偏差」會被放大為「偏袒傾向」,逐漸侵蝕組織共同信念,最終可能導致:Piastri 在策略爭議中不願妥協、選擇抗拒命令;或在長期而言,影響其對車隊文化的歸屬感。

此外,組織政治的因素也可能誘使領導在策略爭議時傾向選擇風險較低、爭議性較小的方案,而這些方案往往對已被信任的一方較為有利。


從賽車團隊到一般組織的借鏡

從 McLaren 在新加坡的爭議,我們可以延伸出許多對組織文化與領導力的啟示,適用於所有行業與領域。

公平感是最脆弱的信任基石

無論在任何團隊中,若成員感受到「那邊被標準較寬」或「這邊的抗爭常被壓低」,即便領導有意強調公平,心理契約與信任都會逐步消蝕。許多管理學研究指出,公平性(procedural justice)比結果公平更能維繫長期承諾。若流程被暗示可被繞過,那麼制度正義就可能崩潰。

在 McLaren 的例子中,Papaya Rules 若無法在每一次爭議中被一致執行,那它最終就只能成為口號,而非真正的制度保障。

高 LMX 關係須有自覺調校

在任何組織中,領導與成員之間都可能逐步形成差異化的互動關係。但若這種關係變得過於偏向某些成員,而缺少透明監督與補償機制,那麼就容易導致其他成員的不滿與疏離。領導者應該自覺監察自己的偏好傾向,並主動設計制度性補正機制(例如輪替座談、第三方仲裁、透明的回溯檢視機制等)。

如果我在 McLaren 的位置,我會建議:當團隊面臨爭議時,應引入一組中立賽後分析師或駕駛委員,以確保爭議處理有外部參照,而不是完全仰賴車隊高層內部判斷。

要在績效主導與文化信任間取得平衡

專業競爭型組織常陷入兩難:一方面要最大化績效與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維繫內部信任與文化一致性。過度強調績效或讓主力代表過度「優待」某些成員,雖然在短期看似合理,卻在中長期可能削弱文化凝聚力。

真正有遠見的團隊,必須設計「勝利文化」與「公平機制」並存:讓歷史成就、品牌代表與潛力新秀都能被合理保護與激勵。

預防心理契約破裂:主動回補、公開溝通、信號重建

當成員提出不滿或抗議時,領導若以「觀察期」或「賽後檢視」拖延處理,只會加劇心理契約的裂縫。較理智的做法應是:

  1. 在賽後立即召開公開檢討會議,讓各方講述版本與觀點;
  2. 提供具體行動方案(例如重新審視、必要時讓步、建立補救程序等)以重建信任;
  3. 設計制度機制(例如透明錄影回放機制、獨立仲裁小組)以減少主觀偏差;
  4. 定期檢視是否有累積的偏差傾向,主動進行制度調校。

如果我是車隊主管/企業領導人,面對類似情境,我會把「公平聲譽」視為一種不可逆資產:一旦被質疑,就必須用更多資源來修補。因此,我會在賽期之外,讓兩位車手輪流參與策略設計、共用資訊資源、定期開會檢視機制,以淡化「誰比較受重視」的心理落差。


競速之外

在賽道上,誰先衝過終點線固然是勝負的關鍵;但在團隊內部,誰能在信任與尊重中與夥伴並肩前行,或許才是更深層的勝利。McLaren 在新加坡賽的爭議,不只是對兩位車手的處理問題,更是一面鏡子:映射出再理性制度下,身份認同、信任關係、權力政治與心理契約這些無形結構,如何塑造團隊動態。

願所有身處競爭組織中的領導者與成員,都能在追求卓越的同時,永遠不忘對公平信任的守護,因為在那條看不見的隱形賽道上,正是信任的牽引力,決定這車隊,能走的多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C的軟實力健身房
5會員
31內容數
寫寫對教學、引導的嚮往,持續推廣軟實力健身房,好不斷耕耘社會土壤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賽事相當緊張刺激,究竟是誰會拿到第一呢?
Thumbnail
賽事相當緊張刺激,究竟是誰會拿到第一呢?
Thumbnail
企排明星賽觀後感
Thumbnail
企排明星賽觀後感
Thumbnail
這場比賽應該讓不少車迷重拾觀賽的興趣,畢竟Red Bull的Max Verstappen因為煞車問題不得不在第4圈進站並退賽,沒有火星人跟火星車,場上難得回到地球組之間的戰爭:傳說中的Ferrari大戰Mclaren。
Thumbnail
這場比賽應該讓不少車迷重拾觀賽的興趣,畢竟Red Bull的Max Verstappen因為煞車問題不得不在第4圈進站並退賽,沒有火星人跟火星車,場上難得回到地球組之間的戰爭:傳說中的Ferrari大戰Mclaren。
Thumbnail
記得在去年, Hank分享台灣大賽車(TSF)耐久賽的心得時就提到, 賽車是一個牽涉到相當多複雜因素的運動, 要完成一場賽事, 是需要賽道, 賽事主辦者, 車隊, 車手, 贊助商, 媒體, 觀眾等眾多因素匯集而成, 而對於參賽者來說, 除了你要把比賽車輛準備好之外,負責後勤的車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Thumbnail
記得在去年, Hank分享台灣大賽車(TSF)耐久賽的心得時就提到, 賽車是一個牽涉到相當多複雜因素的運動, 要完成一場賽事, 是需要賽道, 賽事主辦者, 車隊, 車手, 贊助商, 媒體, 觀眾等眾多因素匯集而成, 而對於參賽者來說, 除了你要把比賽車輛準備好之外,負責後勤的車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Thumbnail
各種炸裂的新聞在F1賽場外滿天飛,連第二站的場內也很魔幻。 Oliver Bearman緊急出道!Ferrari小少主立戰功 Lewis Hamilton大戰McLaren雙子,Kevin Magnussen護衛隊友有功
Thumbnail
各種炸裂的新聞在F1賽場外滿天飛,連第二站的場內也很魔幻。 Oliver Bearman緊急出道!Ferrari小少主立戰功 Lewis Hamilton大戰McLaren雙子,Kevin Magnussen護衛隊友有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