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本:選擇的自由/ Milton Friedman , Rose Friedman 著
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是 197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鼓吹自由放任的社會政策,形成 1980 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風潮,本書出版於1980 年,也透過電視節目推廣。
作者主張人人都有選擇的自由,第 4 章「從搖籃到貧窮」其先回顧美國社會安全制度的歷史,檢討了現行生活各面向的福利政策包括社會安全制度(包括老人、遺屬、傷殘保險等)、公共援助、房屋補貼、醫療保健等,最後其認為不應違反人性發展社會互助的制度,闡述現行福利國家的問題及謬誤,因此應去除所有政府福利政策,改以正負所得稅制、讓民眾可以自行運用金錢以取代福利制度;第 5 章「生而平等」,其闡述同意人人生而平等,且有做選擇的自由,且能自行承擔所做決定的大部分後果的制度,因此認為現在大家都倡議結果的平等,是不合理的事情,應把自由放在第一位,會導致更大的自由,非倡議結果的平等。評論:
政府干預是為了解決外部性,順應人性非政策發展之必要條件。
為什麼要有社會安全制度?其無非是維護人民的基本生活權利爾爾,並非所有人的一生都能妻賢子孝、安穩度過,多的是人生不同的意外或影響健康的各式風險,政府於此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發展社會安全制度以解決可能的外部性問題,例如當人民活不下去時可能就會做出極端的舉動如搶劫等影響治安等,雖然作者挑戰政府干預發展社會福利國家是有著違反人性的謬誤,但其實這個邏輯本身就有點奇怪,因為政府干預是為了解決外部性問題,這才是當務之急,不應該因為設計的制度違反人性就否定公共政策的價值。以我國高速鐵路發展之初為例,是為了發展偏僻的鄉鎮,也因此一開始是由政府補貼大部分經費進行發展及委託民間經營,一開始高鐵公司不斷地被立委質詢及質疑虧損等,但不虧損應是長期目標,最初及短期的目標其實就是要發展偏僻鄉鎮的便利交通,以利都會二三線城市的發展,因為公共交通政策的核心價值在此,事實上,也在城市發展後,高鐵民營化亦也逐步達成有營利且上市的目標了。
我們真的有選擇的自由嗎?
社會上有句俗諺,一命二運三風水,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無奈及無常。而我們也都知道,每個人並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隨著成長,同時也只能在有限的範圍進行選擇,我們以為自己能夠做選擇,事實上是既有的制度讓我們能知道我們有那些選擇。但看看像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一樣的地區,如果是在這裡出生的你,能夠有選擇嗎?當地政府並沒有合宜的政經制度讓你有選擇,你的生活可能是不滿 1 歲,即染上傳染病 Mpox或 Ebola 後,母親揹著你苦行 5 公里仍找不到醫院,你並沒有就醫的選擇,只能在母親的懷裡默默斷氣,但母親甚至不會在意,因為活不過是每天的日常,小孩能活過死亡關是上帝的祝福,肚子裡可能還有一胎正等著嗷嗷待哺,作者提出的「人人都有選擇的自由」論述,顯然只適用於部分已發展國家或甚至是部分社會階層,非能一體適用。
平等 Equality VS 公平 Equity
作者顯然肯定平等「Equality」的價值,但其實他在書中顯然也闡述了,但不是人人都有公平「Equity」的起跑點,例如有人雙眼失明、有人雙眼正常等,因此仍須要外力的協助去扶持公平才有辦法真實彰顯平等的價值。以國際婦女節繪製的插圖可以一目了然如此的概念,Equality 是一種普世價值,但是事實上就是每個人並非生而平等,因此需要量身訂做或提供屬於不同群體或特性支持或協助,以達成 Equity 公平的目標,否則平等是無法實踐於生活之中的。在倡議理想的同時,應看看所處社會的真實現況,如此提出的理論或解決方案才有其價值所在,而非只是紙上談兵。
(資料來源:https://www.internationalwomensday.com/Missions/18707/Equality-versus-Equity-What-s-the-difference-as-we-EmbraceEquity-for-IWD-2023-and-beyond
廣納型制度會帶來經濟繁榮
2024 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的得主們,社會經濟學家戴倫.艾塞默魯及詹姆斯.羅賓森,研究如何的制度讓國家成功,抑或讓國家失敗,並著有「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一書。書中歸納出,政治很重要,因為其建立制度、運作社會,才讓人民有選擇的自由及適當的發展,而他們亦發現,包容性、廣納型的社會制度,會帶來經濟的繁榮,而廣納型的社會制度有部分要件是可以作為其他國家政策發展的借鏡,包括透明倡議的民主制度,而管道要透明、要暢通,正是需要政府或其他機制介入以實踐公平,經濟學理性人的理論已經告訴我們,與其期待慈善家、不如好好地投資政府,因為政府才是解決外部性重要的角色及力量。
--------------------------------------------------------------
你覺得呢? 我們真的有選擇的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