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險法規中,為了確保保險公司的財務穩定性,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會嚴格監控其「資本等級」。這就像替保險公司設定了一套健康指標,其中最嚴重的等級就是「資本嚴重不足」。
這道來自財產保險經紀人考試的題目,考驗的就是考生對於保險業最核心的風險監理指標——《保險法》第143條之4——的理解。
類科: 114 財產保險經紀人 科目: 保險法規概要測驗題分析與法律依據
題目: 保險業資本等級所稱資本嚴重不足所指為何?
✅ 正確答案:(A)
本題的法律依據是《保險法》第143條之4第3項。
法律核心定義:
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保險業的資本等級劃分為四個層級,其中「資本嚴重不足」是指:
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低於主管機關所定一定比率之百分之二十五或保險業淨值低於零。
這項定義清楚地指明了兩種極端的財務惡化情況,一旦觸發,主管機關將採取最嚴厲的監理處分。
選項詳盡分析與生活案例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將保險公司的「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Risk-Based Capital, RBC Ratio)想像成汽車的油量錶,而「淨值」則是汽車本身的價值。
(A) 指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低於主管機關所定一定比率之百分之二十五或保險業淨值低於零
判斷:✅ 正確
- 法律原因: 此選項完全符合《保險法》第143條之4第3項對資本嚴重不足的定義。這是最危急的財務狀況。
- 生活例子: 如果一輛保險公司這部「車」必須要有 100 單位燃料(風險資本)才能安全上路,當它的油量(自有資本)低於法定最低要求(通常是 200%)的四分之一,即只剩下 50% 甚至更低時,這表示它隨時可能在路上拋錨,風險極高。更糟的是,如果公司的淨值(資產減負債)已經低於零,代表公司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形同破產。
(B) 指風險資本之比率低於主管機關所定一定比率之百分之十
判斷:❌ 錯誤
- 法律原因: 法定「資本嚴重不足」的最低比率是百分之二十五,而非百分之十。
- 生活例子: 百分之十雖然比正確答案的百分之二十五更低,但在法規中,一旦觸及 25% 的門檻,即已構成最嚴重的違規等級,法律沒有採用 10% 作為此等級的判斷標準。
(C) 指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低於主管機關所定一定比率之百分之十或保險業淨值低於五
判斷:❌ 錯誤
- 法律原因: 此選項將比率定為百分之十(錯誤的最低比率),且將淨值門檻設為「低於五」(錯誤的淨值閾值)。法規要求的是淨值低於零,淨值低於零才是實際上的資不抵債。
- 生活例子: 淨值是衡量公司價值的指標。當我們說「淨值低於五」時,這個「五」可能是一個絕對金額(如五億元)或一個百分比,但無論如何,法律關注的臨界點是淨值是否為負數,因為負數代表債務超過資產,這是判斷公司是否實質破產的關鍵指標。
(D) 指風險資本之比率低於主管機關所定一定比率之百分之二十五或保險業淨值低於五
判斷:❌ 錯誤
- 法律原因: 雖然此選項使用了正確的 25% 比率,但它將其套用在「風險資本之比率」上(通常是指 RBC ratio,即自有資本/風險資本),並且使用了「淨值低於五」這一錯誤的淨值閾值。正確的淨值閾值應為淨值低於零。
- 生活例子: 這就好比判斷一棟建築物是否危樓。雖然 25% 的結構受損是嚴重警告,但除非我們看到淨值(例如,建築物抵押價值)已經變成負數,否則還不能斷言它已經完全無法挽救。法規將「淨值低於零」作為與「RBC 比率低於 25%」並列的極端警訊。
💡 結論:理解資本等級的重要性
「資本嚴重不足」是保險公司監理體系中的最終警報。一旦保險公司被判定為資本嚴重不足,主管機關將依《保險法》第143條之6第3款 規定,採取最嚴厲的處分,如接管、勒令停業清理或命令解散。因此,熟記其定義 (A) 是保險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