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體型與身高估算
— 透過長骨測量與迴歸公式,可以初步估算死者身高;同時觀察骨骼粗細與厚度,也能推測體型(瘦、標準、壯碩)。

圖片來源:https://www.shute.kh.edu.tw/~healthcare/U20031201001/index.htm 本圖用於非商業性學習分享,輔助說明文章主題。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長骨測量-以白人(歐美)族群為基準
- 股骨 (Femur) 長度: 
男性平均:48–52 cm
女性平均:44–48 cm - 脛骨 (Tibia) 長度: 
男性平均:37–42 cm
女性平均:34–38 cm - 肱骨 (Humerus) 長度: 
男性平均:31–34 cm
女性平均:28–32 cm 
- 股骨 (Femur) 長度: 
 
迴歸公式_股骨 (Femur) → 身高

公式 = 推算成年盛年(約 20–30 歲)的身高, 30 歲後,每年平均身高縮短約 0.06 cm,可做年齡修正 (是一個不分種族通用的平均值,但女性縮短速度通常快於男性)。
4️⃣ 人種(祖源)骨骼特徵比較
— 不同祖源群體的顱骨與面部骨骼在統計上存在差異,法醫人類學使用量化指標判斷。
⚠️ 注意:現代人類學界認為「種族」分類過時,但法醫應用上仍會被要求初步推估。

5️⃣ 生活史與健康狀態判斷
骨質疏鬆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可反映年齡、營養狀態、荷爾蒙影響(如停經女性)。
- 量測骨密度方法: 
DXA(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雙能量X光吸收儀)
QCT(Quantitative CT,定量電腦斷層) - T-score 判讀(成人適用):
≥ -1.0 → 正常
1.0 ~ -2.5 → 骨質疏鬆前期
≤ -2.5 → 骨質疏鬆(高度懷疑骨質脆弱) 
- 量測骨密度方法: 
 
骨骼重塑與關節退化
—可推斷習慣(如搬運工 → 腰椎壓迫變化)。嚴重度分級可對應長期勞動或運動習慣。

圖片來源:截圖自《Intro to Forensic Science-A survey of general forensics》講師: Dr. Adrienne Brundage 本圖用於非商業性學習分享,輔助說明文章主題。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 骨骼重塑:
負重/運動 → 骨更厚、更堅固。
長期臥床/失重 → 骨質流失。 - 退化性關節炎:
關節軟骨磨損、骨贅形成。 - 長期運動或重複動作 :
→ 骨突明顯、粗糙化。
網球選手 → 肱骨外上髁改變。
長期跪坐職業 → 脛骨結節肥厚。 
骨中毒物質殘留
— 骨骼會緩慢累積並釋放某些重金屬或毒物,可反映死者生前長期暴露史。
- 檢測方法:
ICP-MS(電感耦合電漿質譜儀)。
AAS(原子吸收光譜儀)。 - 常見指標金屬與參考意義(骨中金屬含量無固定診斷門檻):
鉛(Pb):>20 ppm → 可疑長期或高量暴露(工業或環境來源)。
汞(Hg):>1 ppm → 長期工業接觸或藥物來源。
砷(As):可見於農業殺蟲劑、藥物或蓄意投毒。 
- 檢測方法:
 
🔍 法醫提示:透過骨骼重塑與關節面分析,可推測生活習慣、運動量或職業負荷,但不能單獨決定性別或身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