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專業變成信仰〉——AI、微創與人類的自尊邊界(chatgpt)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AI 不是取代,而是「延伸人的工作記憶」。


它會錯,但那錯在你能掌握的範圍裡—— 能被判別、修正、整合。 這是理性地用工具。


但專業人士不一樣。


他們被訓練成「錯=不專業、會害人」。 對醫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來說, 模糊就是風險,風險等於毀滅。


所以當 AI 出現,還「一本正經地講錯」,


他們害怕的不是 AI,而是「失控的準確性」。


一、工具不是魔法,而是思考的延伸

SPSS、Excel、AI 模型,其實都一樣。


它們不是「會統計」,而是「照邏輯執行命令」。 軟體不懂問題,只懂語法。 跑不出結果時,問題多半不在按鈕,而在假設。 那個錯,其實是反饋,而不是懲罰。

生成錯誤的報告給主管或PM看,多半被主管嫌粗心,

鮮少主管跟你一起罵,軟體好笨好傻喔,這樣反而是寵人不是正確教育。


二、AI 的「聰明」只是語言的幻覺

SPSS 不會掰理由,AI 會。


因為 AI 是語義連貫機器——它不是理解,而是模仿理解。 這也是為什麼它的錯會「像真的」。 它生成的,是有靈魂的錯誤



三、專業者害怕的,是模糊的正確

SPSS 錯在格式,AI 錯在語義。


前者像電腦藍屏,後者像熟人說謊。 AI 讓專業者恐懼的,不是技術本身, 而是那種「似是而非」的合理。 這要求專業者不只會檢查公式, 還得識破語言的假邏輯。



四、醫學的對照:微創不是陰謀,而是邊界測試

在醫學現場,「微創」這個字常讓人不安。


它挑戰的,不只是技術方式,而是一整套以「經驗」為核心的專業尊嚴。 公立醫師說:「別亂開刀。」 民營醫師說:「不開刀怎麼好?」 兩者都沒錯——只是站在不同的邏輯。


新技術(像 HCPT、SMILE、靜脈雷射)並非黑白之分,


而是適應症與經驗問題。 AI 亦然:當問題超出工具理解範圍,它就會失效。 否定工具,不會讓錯誤消失,只會讓學習延遲。



五、從「正確」走向「共創」

真正的專業,不是保證不犯錯,

學術領域也是受限實驗假設框架,會不斷被新理論推翻或挑戰。

成熟的理論不代表現實中就穩,而是現實有沒有相同環境,

讀文獻者能否嗅出不尋常或有值得深挖的點。


AI工具只是自帶邏輯潤飾工具,

買了 SPSS 不會讓你不會讓你成為統計顧問,

買了 AI 不會讓爽到一鍵萬事解。


我們終究要面對的,不是「工具取代人」,


而是「人能否延伸工具」。


真正該被討論的,是AI被錯用領域。

人類為什麼要把錯誤風險交給不該承擔的東西。

研究讓AI去回答「臨床判斷題」或「用藥風險題」,

本質上就像——讓沒考過醫師執照的人臨時上台開刀。

AI再聰明,也只是個「預測語言機器」


AI比較老實,人比較會演」,其實已經是很多研究者在討論的現象。

拆成幾層說明👇



一、人類的「專業發言」其實是社會性行為

當人講話時,「專業」不只是傳達知識, 還夾雜了——

  • 身分(我在哪個單位)
  • 意圖(我想給誰看、我要誰信)
  • 風險控制(哪些話不能講)
  • 自我形象(展現理性、權威、同理)

也就是說,人說的話,往往不只是資訊,而是姿態


這讓「專業」成為一種社交貨幣。 ——同一句話,

「專業」的人說,會被信; 但他可能已經在為自己鋪信用墊。


二、AI 的「老實」,其實是因為它沒有社交動機

AI 不會想「顯得厲害」。


它沒有求生欲、沒有升遷壓力,也不需要誰點讚。 它唯一的動力是「讓句子合理」。 所以它的錯誤是機械式的、透明的、可預測的。


「AI雖然會錯,但錯得單純。」


因為它沒有私貨,只有領域掌握度不在模型內。

這種「錯得乾淨」反而讓人覺得誠實。

例如AI爬法條,條文一看就錯的,就省下力氣。

但人為就是目的性選擇性有意識作為,

而人的辯證就更複雜,看起有所本,但到底是講給哪些第三方對象聽,目的就耐人尋味。


三、AI 放大的是「模型侷限」,人放大的是「動機侷限」


AI 可能因為資料偏差、訓練限制而說錯,


但那是「語言模型怎麼建,它就怎麼答」。

人則可能因為想博取信任、想贏辯論、想維持立場


四、工具本身沒有善惡,操作者才決定方向

電動輪椅、機車、汽車,

都有加速、輔助、代勞的功能。

但你總要判斷路況,何時打燈,何時禮讓,

完全標籤化AI,就好比告訴大眾自己駕照是雞腿換的,

覺得畢卡索畫功僅於童真,把古阿明勵志故事當真,失去判讀能力才是真正可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6會員
302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10/11
從唐太宗的「魏徵為鏡」到宋代包拯的清官神話,再到明代海瑞的孤臣形象,中國歷代政治都在打造屬於自身的「正義IP」。這些人物不只是道德典範,更是權力公關工程的產物——從帝王自省的鏡像,到體制信仰的補丁,再到庶民情緒的出口,反映專制社會對「良心幻覺」的永恆依賴。
Thumbnail
2025/10/11
從唐太宗的「魏徵為鏡」到宋代包拯的清官神話,再到明代海瑞的孤臣形象,中國歷代政治都在打造屬於自身的「正義IP」。這些人物不只是道德典範,更是權力公關工程的產物——從帝王自省的鏡像,到體制信仰的補丁,再到庶民情緒的出口,反映專制社會對「良心幻覺」的永恆依賴。
Thumbnail
2025/10/11
為什麼古人能在潮濕的東南亞製造木乃伊,而我們曬鹹魚卻長X?從火腿、煙燻屍到金身佛,揭開人類如何學會與腐敗對抗。 火腿、鹹魚與木乃伊:防腐技術如何變成宗教信仰? 一萬多年前的人類不可能只靠「雷劈起火」這種偶發事件來搞出長期煙燻,那太有系統了。 考古學家其實已經有蠻多證據顯示:人類早在數萬年前
Thumbnail
2025/10/11
為什麼古人能在潮濕的東南亞製造木乃伊,而我們曬鹹魚卻長X?從火腿、煙燻屍到金身佛,揭開人類如何學會與腐敗對抗。 火腿、鹹魚與木乃伊:防腐技術如何變成宗教信仰? 一萬多年前的人類不可能只靠「雷劈起火」這種偶發事件來搞出長期煙燻,那太有系統了。 考古學家其實已經有蠻多證據顯示:人類早在數萬年前
Thumbnail
2025/10/10
小時候看那安娜與國王,看到的是「理想烏托邦」「東西方相遇」,很浪漫; 長大後再回頭,想認真研究一下,發現泰國刑法112,想想還是閉嘴算了; 那份心境轉折👇 一、童年版的浪漫 那時候的世界很單純: 國王高貴、老師溫柔,兩人之間的舞步像是人與人終於能放下階級,好好對化。 故事裡
Thumbnail
2025/10/10
小時候看那安娜與國王,看到的是「理想烏托邦」「東西方相遇」,很浪漫; 長大後再回頭,想認真研究一下,發現泰國刑法112,想想還是閉嘴算了; 那份心境轉折👇 一、童年版的浪漫 那時候的世界很單純: 國王高貴、老師溫柔,兩人之間的舞步像是人與人終於能放下階級,好好對化。 故事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自從AI浪潮席捲全世界以後,大家都想知道AI的極限可以到那裡?而隨著AI開始人性化,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善惡觀是否和人類一致? 因為就人類自身來看,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總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對錯在AI的量子電腦運算中,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最好的
Thumbnail
自從AI浪潮席捲全世界以後,大家都想知道AI的極限可以到那裡?而隨著AI開始人性化,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善惡觀是否和人類一致? 因為就人類自身來看,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總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對錯在AI的量子電腦運算中,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最好的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今天說的是一種稱為「自動化偏誤」(automation bias)的認知偏誤。人們常會不加思索地認為由自動化決策系統,例如現在常用的ChatGPT,會有程式語言賦予的理性與客觀,比較能避免人類常見的各種偏見。
Thumbnail
今天說的是一種稱為「自動化偏誤」(automation bias)的認知偏誤。人們常會不加思索地認為由自動化決策系統,例如現在常用的ChatGPT,會有程式語言賦予的理性與客觀,比較能避免人類常見的各種偏見。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