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各種事件,不論複雜或簡單,輕鬆或艱難,都是由人際關係以及每天發生的各種大小事交錯組合而成,總的來說,日常生活可以拆解成人與事。
人的部分,可以再細分為自己與他人。事情的部分則可以分為可控與不可控。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這本書,作者針對工作中及人際關係所遇到的問題或情境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幫助讀者學習放下,並分辨哪些事情該放下,把時間精力能真正用在該用的地方。遇到事情時,可以依照自己與他人,以及可控跟不可控的性質,將其分成四種類型:
1.自己的事而且可控,專注當下:
說真的,在成人的世界裡,要遇到既屬於自己又能掌控的事,機率還滿小的。因為大部分的事情都跟他人有關,而只要牽涉到他人,就難免帶有不可控的成分在。真的遇到了,那就專注當下,盡情享受或盡力處理吧。
2.自己的事而且不可控,覆盤後封存:
不可控的事情,通常都是自己已經無能為力、無可改變的事情。能做的,就是覆盤後吸收經驗,找出以後更好的應對方法,就別再多想了,放下它。
3.他人的事而且可控,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協助處理:
人活一世,免不了與他人往來,也總是需要朋友,你也會遇到一些關卡需要他人協助來渡過。所以,有時候幫助他人,就是在幫助自己。當自己行有餘力的時候,不妨適當的幫助別人。
4.他人的事,不可控,這裡就不多談了。
基本上,不可控的事情,不管是自己或是他人的事情,就別再多想了,因為無法改變結果,想了也只是讓自己徒增煩惱,頂多就是拿來覆盤或借鏡,讓未來的自己變得更好。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99條見解,但每一條也未必適用於每個人,畢竟每個人的生長背景、生活環境以及所遇到的處境都不一樣,大家可以參考,選取適合自己的內容出來使用,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跟人際關係,我想,應該就達到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
講了那麼多,其實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兩件事,第一,關我屁事;第二,聰明如你一定心裡有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