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至今做過不少工作,且有好幾份工作只做了一個月,在探索自己的路上我走過不少冤枉路,但這些都成為自己的養分,如今我有份喜歡的工作,也頗滿意自己的生活,因此想記錄一下那些自己曾經做過的工作,也重新思考一下這些經驗帶給了我甚麼,希望也能給看到這篇文章,或許正在迷惘的你一點幫助。

一個女孩的工作成長史:從補習班打雜到職場安身,我在15份工作中學到的事
1.補習班工讀(18歲)
這是我剛高中畢業要上大學前的暑假找的工讀,印象中做不到一個月,工作內容都是打雜,目前只記得有整理一堆考卷,然後紀錄成績。雖然領著超級低的時薪,但卻是第一份靠自己勞動賺到收入。
2.補習班作文助教(19歲)
這份工作是我透過人力銀行找到的,當時我還是個毛頭小孩,一心只想要打工存錢賺旅費出國打工度假,因此有工作願意錄取我,我沒想太多就接受了。這份工作雖然名稱是作文助教,實際上就是單純幫補習班批改作文,以件計薪,改每篇作文才25塊台幣(還是20塊有點忘了),得簽約一年,每週找一天去拿新作文回家改,隔週再拿改完的作文去換新的作文。我大概是做了一個月才發現這份工作怪怪的,改篇作文至少得花了半小時,除了改錯字,還得寫評語,且補習班還有批改的品質要求,所以換算時薪才50~80塊台幣!這份工作完全在剝削大學生,合約簽一年如果要解約還得賠錢,那時我還不知道這份合約是違反勞動權力的,所以僅有傻傻的跟補習班反應,但並未獲得甚麼正面回覆。
最後我撐了幾個月,跟補習班吵了一架(其實是我被補習班的人臭罵一頓),最後對方說也不屑用我,說他們要跟我解約也不需要我賠錢,最後我有去檢舉這間補習班,但後續也沒收到政府的通知,因此已經離開這個地獄,我也沒再跟進了。雖然這份工作沒讓我賺到甚麼前,但帶給我的經驗卻非常非常寶貴,讓我知道了社會的險惡,讓我在小大一就知道保護自己的重要性,以及不能隨便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需要簽約的工作往往不是甚麼好工作。
備註:我剛搜尋了這間台南某文教機構,現在還有在徵作文批改助教,但改一篇變成15元了,看了真的非常懷疑他們是活在2025年嗎?!
3.陪讀家教(19~20歲)
從補習班離開後,發現家教其實是可以用最少時間換取最高報酬的工作,所以開始瞄準家教這個工作。一開始在家教網亂投履歷,雖然有過幾次試教機會,但都沒下文。最後是靠著系上學姊的介紹得到一份還不錯的陪讀家教工作。老闆非常的大方親切,常常多給錢,有時給他們公司員工的食物也會多給我一份,我就這樣順利地教了一年多,後來是因為存到錢後暑假要去美國打工度假,才把這份超完美的家教工作介紹給系上同學,就像我學姊一樣,肥水不落外人田😆
4.美國渡假村打工(20歲)
到國外打工度假曾經是我的夢想(因為已經實現了,所以用「曾經」),這個經驗帶給我的人生養分實在太多,我第一次自己出國、第一次在國外工作、第一次看到世界那麼大!我後來的很多人生經驗都是以這個經驗為基礎延伸出去的。像是用這個經驗寫文章投稿換日線結果後來變成某知名雜誌社實習生(這條線可以一直延伸到我找到現在的這個dream job)、下定決心申請交換學生等。
詳細內容可以看我這篇文章的分享:愛上獨旅的開端:20歲到美國打工如何影響我的一生
5.展場工讀(21~25歲)
從美國打工回來後,大學生活還是得繼續,之後我沒有固定的兼職,就是各種打工,我做過旅展工讀幫一家澎湖旅行社賣產品、做過留學展發傳單在路邊舉牌,還有論壇的服務人員等,這些工作我都是透過一些發包的人力資源公司、或臉書社團找的,儘管工作來源不穩定,但可以自己找時間可以配合的檔次,對錢包不無小補,也可以藉此機會認識到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與產業。
6.文字接案(21~27歲)
我大學士唸文學相關科系,理所當然會把文字接案當作收入來源之一,前前後後合作過不少平台,做過校園記者、政府單位發包的採訪編輯、線上新創媒體神秘客、內容農場編輯、日商廣告公司網路編輯等,因為工作時間彈性,我大學畢業有了正職工作後還是持續有在接案,直到被公司外派,因為收入還可以,所以就沒在額外兼職了。
7.雜誌社實習生(21歲)
身為南部人也在南部讀大學的我,這是第一次有機會到台北生活一小段時間。我實習的公司是台灣最知名的雜誌社之一,實習期間做過文章編輯、上稿,並實際參與過一場大型論壇的籌辦與舉行,以及了解到一本雜誌從挑選文章、排版到印製發生的過程,最大的收穫是,實習期間總編輯給的任務是要由我產出一篇採訪文章,所以我那時就用那個雜誌社實習生的title去約訪了人,並在正式記者的協助下,看到了我的名字以記者的身分被掛在網站上,那時很感動,也有著滿滿成就感。
8.中國打工換宿(21歲)
在大四上到吉林大學當交換學生結束後,旅費所剩不多,但又不想直接回台灣,我就在網路上找到了打工換宿的工作,這份工作實際上的收穫就是省了荷包,以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吧,以及學會了拼音輸入法。
詳細內容可以看我這篇文章的分享:窮遊紀實:那年我21歲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
好的,接下來終於進入大學畢業後的正職工作階段了。
9.社會線文字記者(22歲)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正職工作,在某四大報社單位社會線的文字記者。在台灣擔任記者,我體驗過各種酸甜苦辣。在政府單位,你會被恭恭敬敬對待當作座上賓,跟機關首長聚餐是常態,有時會不小心自我膨脹,而忘了這些待遇都是隨著工作而來。另一方面,走入社會時,自己反而會被採訪對象當作過街老鼠,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我發現,這份工作帶給我的是無止盡的內耗,因此,我發現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
雖然這份工作不適合我,且只做了8個月,但這份工作卻帶給我超級多的回憶,主管跟前輩教我超級多專業知識與採訪技巧,他們是我在職場上遇過最最好的主管,現在還是會想念他們。此外,因為這份工作,我認識超級多人,採訪過市長跟罪犯,看過死亡、各種犯罪與災難現場,聽到好多警察的人生經驗,還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感覺改天可以再把這個工作遇到的事寫成一篇文章。
10.貿易公司業助(23歲)
在發現文字工作不能當飯吃後,我決定重回學校轉換跑道讀商業,準備考試期間,我找了這個業務工作來試水溫,這間貿易公司在我面試當天就錄取我,後來才發現這間公司的諸多奇怪規定,像是跟同期進來的同事不能中午一起出去吃飯怕搞小團體,早上一定得問早,中午要全部一起在會議室吃飯,加班沒有加班費等,而且我在公檔發現超多不同人名的業助資料夾,每個人都超級短就離職,最後我做了一個月就被人資(兼會計)辭退,還要我簽自願離職書。
11.升學補習班導師(23歲)
因為同時得準備考試,我輾轉又回到自認為拿手的補習班產業,沒想到還是踩了大坑。國中補習班導師的工作很複雜,得處理行政、打雜訂飯、課後輔導、管秩序跟打電話招生,你也知道國中生正值叛逆期,且補習班剛好是在高雄明星學區,在無法管好秩序且學生理科還比我熟的情況下,我做了一個月又被炒魷魚了。
12.美語補習班導師(23歲)
文組的我離開升學補習班後,改到自認會比較拿手的美語補習班,這份工作的老闆很殘忍,一次找了兩個人來試做,且直接說一個禮拜後只會留下一個人。這份工作內容有點像保母,學生是小學各年級,需要每天坐計程車去接小孩放學、午休管秩序、發晚餐跟點名,最後兩個人中我是被刷掉的那個,這份工作只做了一個禮拜。
到這個時期我人生處在非常迷惘的階段,儘管是成大畢業,找工作卻四處碰壁,還領過補習班26k的月薪,我意識到純文組在就業市場的弱點,挫折感淹沒了我,而這時候,我抓到的唯一浮木就是重新回去當學生,轉換跑道思考人生的下一步。
13.旅行社工讀生(24~25歲)
在重回校園的第二年,因為每天只有半天有課,所以我另外半天就會到高雄一間旅行社工作,每週工作五天,但每天只有半天,我在這裡工作了長達一年,甚至還得到特休根參加尾牙的機會。工作內容是旅行行程上架並且想行程的文案,此外這間補習班有經營一個旅遊網站,我也充當這個網站的小編輯,撰寫旅遊景點的介紹,對於喜歡旅遊也擅長文字的我,就是份輕鬆且完美的工作。
14.國考落榜(24歲)
由於嘗遍了工作不穩定的滋味,所以在重回學校期間,我同時有在準備國考,同時處理課業以及準備國考,因為同是在學校念書,我只給自己一次考國考的機會,如果落榜了就得專注在課業上並找到好工作。最後我落榜了,也因為擔心轉職失敗而患上焦慮症跟自律神經失調,在讀書第二年跟同時在旅行社工作期間,我也每週到身心科報到,就這樣持續了一年。
接下來終於進入我轉職重回職場的階段
15.上市公司新創部門PM(25歲)
認真說轉職應該還算成功,畢業前夕我得到不少面試機會,但因為當時另外一半在高雄工作,所以我也把工作地點放在南部。最後錄取了這間位於高雄的小型上市公司的PM工作,薪水也是轉職前快兩倍,同事都很年輕,主管也很好,甚至讓我在畢業前就先利用有空的時間到公司上班,就算每天只去幾個小時還是願意給我全薪,最後因為又錄取了其他工作(也就是我現在的工作),我做了一個半月就辭職了。
因為非常感謝這間公司的主管與同事,離開前我寫了小卡片給部門每位同事與主管,雖然很可能是多此一舉,但也算是有個好的結束。
16.上市公司市場行銷(26歲~)
現在我在這份工作也做超過4年,換過職位,薪水也超過轉職前的2倍,能夠到現在的公司工作也是過去轉職期間認識的人所牽線,現在,我對生活還算滿意,歷經過15份工作才找到自己的dream job,目前也沒有再換工作的打算了~
結語
回頭看這些年的各種工作經驗,雖然其中有不少只維持了一個月,甚至以失敗收場,但每一次的離開都讓我更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現在回頭看,我才明白能誠實面對自己的不適合、敢於轉彎,其實比堅持下去更需要勇氣。
那些曾讓我焦慮、懷疑自己價值的經驗,如今都成為我看待世界的養分,我學會了辨別職場的陷阱,也體會了努力不一定立刻有回報,但每一次嘗試都會造就未來的你,讓你朝理想的未來更進一步。
現在的我有一份喜歡的工作,也更懂得如何平衡生活與自我,或許在找尋目的的這些年繞了不少路,但我現在相信,所有的「走錯路」其實都在帶我回家。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