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的小學課堂中,總會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小孩,讓教室安靜不下來,老師得使出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們守秩序。然而隨著歲數增長,國中、高中這樣的情況逐漸減少,因為大家已經在這些年中,學會社會化、學會守秩序,不讓自己成為受老師關注的對象。直到大學,教室裡空蕩的前排座位、最後一排總是坐最滿的教室現況、安靜的彷彿老師在對空氣說話的單人脫口秀,是台灣高等教育的走向。
這種從希望爭取關注,到成為隱形人的過程,台灣的學生有怎麼樣的轉變,又會對整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我認為,每個人必定都有些想法,然而學校不見得是適合開口的地方。即使身邊有人跟你立場相同,卻也可能因為這個立場其實具爭議性,而難以受到同樣立場的人當下的支持。在各方各面都逐漸自由開放的台灣,其實難免在發表之前需要先深思熟慮一番。不過,假如今天的場域換到了網路上,那就是不一樣的一番風景了。留言區,是台灣人最真實的反應區。平時靜默的個體,可能是網路上帶起風向的人;平時溫文有禮的人,可能在網路上揭露出最真實的另一面。
而這樣的現象,其實就來自於教育沉默的代價,使人情緒的出口轉了方向。當學生每天相處的校園,不是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地方,那他們自會找到他們自己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