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版:不吝
《冬晴稍理舊學有感于懷》 南宋 · 陸游 (1200年10月)
- 天公元不吝光陰,付與書生遂本心。
- 老已爲民猶學問,向雖作吏半山林。
- 百年斷稿傳三世,一日晴窗抵萬金。
- 努力更思恢道術,酒杯雖把不須深。
- 不吝:《書·仲虺之誥》:“用人惟己,改過不吝。”孔穎達疏:“改悔過失,無所恡(吝)惜。引申義,毫不遲疑,躊躇,果敢決斷!
- 光陰:3. 、光亮、光芒。唐王度《古鏡記》:“見龍駒持一月來相照,光陰所及,如冰著體,冷徹腑臟。”
- 元:本來;向來;原來。三國魏嵇康《琴賦》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唐王魯復《詣李侍郞》詩:“文字元無底,功夫轉到難。”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一》:“本朝試進士詩賦題,元不具出處。”《武王伐紂平話》卷下:“此酒元是藥酒。須臾,藥倒三將幷衆兵士。”淸姚鼐《楊龍友墨蘭竹》詩:“被惱更尋修竹逕,千叢元是畫時孫。”
進化版:渾不吝!

《長薌歲暮二首 其二》 元 · 洪焱祖
- 落日窗未掩,忘言几獨憑。
- 鄉心生遠嶠kiau7,節意入孤燈。
- 吾道虎為鼠,何時鵾化鵬。
- 歲年渾不吝,亹亹bui6向人增。
《甘字典》:亹 Bi2 (文讀音)
「鼠虎」是源自唐代文學的漢語比喻性詞語,其核心意義為透過鼠與虎的形態對比,隱喻人或事物在權勢地位中的轉變狀態,既包含由失勢轉為得勢的象徵,也指從低位躍升至高位的境遇。此字最早見於李白《遠別離》詩句"權歸臣兮鼠變虎",清代詩人黃鷟來在《贈陳省齋》中亦有"英雄任鼠虎"的引申運用。這裡反用「虎為鼠」,意義反轉!
「混不吝」,亦作「渾不吝」!在百科詞條裡!解釋的不是很清楚,正確!首先!它說這是北京方言,準確來說,是錯誤的!這是正統的漢字語詞!只是流落至民間口語,其語義由「褒」轉「貶」義!
混vs.渾,兩字通用!但,現代用法有所區別!正統的語詞是「渾不吝」,到了民間口語,有些人寫成「混不吝」,至此,產生褒貶反轉的語義!「渾」是「全部,全然」義!「混」是「混蛋,混亂,混不講理」!
最早的書證:《尚書·仲虺之誥》:“用人惟己,改過不吝。”
- 用人惟己:指任用他人如信任自己一般,能夠虛心采納他人意見,不存猜忌。
- 改過不吝:對待自身過錯毫不姑息,改正時果斷堅決,毫無猶豫。
- 整體寓意:體現古代聖王納賢如流、勇於自省的美德,強調執政者應兼具用人的胸襟與改過的魄力。
《尚書》此句為經典用例,後固化為成語「改過不吝」。
後世延伸用法:
- 「不吝賜教」(謙辭,請人指教時用)
- 「不吝金玉」(請人分享高見)
- 「不吝珠玉」(求人贈詩文書畫時的敬語)
現代漢語應用
多用於正式場合或書面語,保留「慷慨無私」的語義,如:
- 「感謝您不吝分享經驗。」
- 「望不吝指正。」(常見於文章結尾謙辭)
「渾」作為形容副詞,加強「不吝」的程度!
北京話中的「渾不吝」(也常寫作「混不吝」),其含義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 語義核心:指一個人渾渾噩噩,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不怕,蠻橫不講理。「渾」字是關鍵,意為「糊塗、混蛋」,給整個詞定下了負面基調。
- 情感色彩:強烈的貶義(或在特定語境下為戲謔的貶義)。形容的是一種帶有痞氣和無賴色彩的行為態度。
- 使用語境:生動的市井口語,帶有濃厚的京味兒。
例句:
- 「那小子是個渾不吝,你跟他說什麼道理都沒用。」(形容蠻橫不講理)
- 「他渾不吝地就沖上去了,也不管對方有多少人。」(形容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撞)
歸納總結兩者的差異性:

至於百科詞條中,扯到「渾不論」,這是錯誤的推論!只有「不吝」,沒有「不論」!
「歲年渾不吝」指歲月(時間)全然不留情面、毫不吝惜地流逝。「渾不吝」在此擬人化,形容時間的冷酷無情。「亹亹向人增」「亹亹」音同「尾尾」或「偉偉」,形容時光推移、連續不絕的樣貌(如《楚辭》「時亹亹而過中兮」)。
「亹」 有兩音,一平一仄:
- 武(bu6)斐(hui2)切,𠀤音尾(bui6 發音[bui2])。亹亹,不倦意。《易·繫辭》成天下之亹亹。 又强勉也。《詩·大雅》亹亹文王,令聞不已。
- 《正韻》𠀤謨(boo5)奔(pun1)切,音門(bun5)。《詩·大雅》鳧鷖在亹。《註》水流峽中,兩岸對出若門也。
閩南語詞:mi5-mi5。《台日典》紀錄:
- 解說(漢羅)(1)執拗,熱心。
- 解說(日文)(1)根氣[こんき]がよい。(耐力,毅力)。執拗[しつこ]い。(固執)
- 例句:(1)綿綿作[mî-mî choh]=根[こん]よく働[はたら]く。綿綿趁[mî-mî thàn]=根氣[こんき]よく稼[かせ]ぐ。綿綿求[mî-mî kiû]=根氣[こんき]よく求[もと]める。綿綿要[mî-mî beh]=何處[どこ]までも要求[えうきう]する。執拗[しつこ]く求[もと]める。
這個mi5-mi5的語義可以對應「亹亹」一詞! bui 6-> bi6 ->mi,6。 bun5->bin5->bi5->mi5。
參考舊文:遠恨綿綿。綿綿一詞音符合,但語意卻是截然不同!










